发布时间:2023-02-21 21:02 | 来源:学习时报 2022年05月20日 A6版 | 查看:523次
李步前
2019年5月10日,学习时报党史党建版(2020年起改为党史国史版)推出一个栏目“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至今已经三周年,共刊出104期。
以碑文敬读方式缅怀烈士、纪念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这一创意尚属首次。作为责任编辑,我见证了这个栏目从开始策划到现在有较大影响的全过程,回顾梳理其中的点点滴滴,感触颇深,是以记之。
找到一座精神富矿,成就一个品牌栏目
2019年4月,社长提议做一个关于烈士碑文的栏目,以碑文为载体,讲述碑文背后的故事,作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选题。在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而碑文是其核心和灵魂。出于职业的本能,我隐约感到这个选题可能是一个富矿,目前似乎还未受到人们足够重视。通过查找资料,我列出十来处知名度较高的纪念碑,经社领导批准之后,开始约稿,预期形成一个系列,打造一个品牌栏目。
碑文敬读的开篇,写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为纪念碑正面的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负责书写由毛泽东起草、并在纪念碑奠基仪式上宣读的碑文。两位伟人的文章、书法完美结合,堪称中国最大的一座“双绝碑”。
这篇碑文敬读文章于当年5月10日刊出。栏目名称,也经社领导修改后确定为“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并加了编者按:
为了建立新中国,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在不同革命时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陆续矗立起一座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刻碑文让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一代一代流传。在庆祝新中国70华诞之际,学习时报专门开辟“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专栏,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切缅怀。
就在第一篇碑文敬读文章发表不久,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深情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社领导第一时间提出要做这一纪念碑碑文敬读文章,我于是迅速组织约稿,5月24日就见报了。
此后,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又做了朝鲜平壤的中朝友谊塔、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碑文敬读的文章。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的是,这些文章结合新闻热点,既有时效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时报的特色。
随着越来越多碑文敬读文章的推出,栏目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者自发投稿非常踊跃,稿子多得一度让我不知道如何选择。不少读者以各种方式对这一栏目表示赞赏。驻港部队政治工作部原主任仇兴平少将评价“碑文敬读”策划非常好,对抓部队教育很有启发。他带领驻港部队部分官兵到香港大埔烈士纪念园,瞻仰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并撰写了该纪念碑碑文敬读文章。
2020年9月,山东人民出版社以专栏名为书名,将先期发表的30篇文章结集出版。该书设计精美、装帧大气,特别是下功夫配了大量高清纪念碑图片,为书增色不少,在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评选中脱颖而出。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以碑文敬读栏目文章为素材,学习时报社策划制作融媒体新产品——“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自4月9日起在学习强国首页推出,开播两个月25期总阅读量超过1.1亿次,创下同类音频节目阅读量的新高。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不少单位还参照音频节目样式,纷纷到纪念碑所在地举行敬读碑文的活动。
心怀敬畏把栏目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烈士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今天的和平安宁、幸福生活。因此,我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去做这个栏目。
烈士纪念碑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从类别上看,既有纪念碑,也有纪念塔;从纪念主体上看,既有作为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的烈士,比如李大钊、杨靖宇、左权等,也有普通战士甚至无名英雄烈士,比如刘胡兰、狼牙山五勇士等;从纪念事件上看,既有重大战争战役,比如抗美援朝、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也有具体战斗和事件,比如大鱼山战斗、一二九运动等;从分布地域上看,天南海北、我国多数省份都有,还包括香港的烈士纪念碑,国外的有朝鲜平壤中朝友谊塔等。
从碑文形式上看,多数是记叙文,也有碑铭、诗词等。有的平实叙述、感情含蓄,有的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面对如此丰富鲜活的碑文,首先要把它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为了规范文字和方便阅读,除了把繁体字改为简体字、把没有标点的注上标点外,其余地方尽量保持碑文原貌,即便有的碑文篇幅较长,也全文刊出。由于立碑时条件所限,有的碑文在文字表述、镌刻工艺等方面并非尽善尽美,甚至还存在个别错别字,但这都不影响碑文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不使碑文出错,每篇碑文我都让作者提供高清图片,逐字逐句地核校碑文,尽量做到不错一个字一个标点。在编排上,将碑文作黑体处理,以示突出并与正文相区别。
其次要把碑文背后的故事呈现出来。一篇碑文就是一段悲壮的历史,背后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有益教材。比如,谢子长逝世后,毛泽东在延安曾经三次为他题词并专门题写了纪念碑文,实属罕见;为了写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周恩来极为严肃认真,他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练习一遍碑文;李大钊烈士的碑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篇以党中央名义发表的烈士生平传略,等等。
再次要把握好情感抒发。碑文敬读,首先要突出一个“敬”字。在敬读文章中,碑文后面一般都有一段对碑文的概述以及敬读感受,抒发对烈士的缅怀与敬仰之情,既点到为止,又留有余味,以便收到较好的阅读体验。
弘扬烈士念兹在兹的初心
烈士已逝,丰碑永恒。读碑文、品碑铭,我们发现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革命烈士更生敬仰之情。纪念烈士最好的方式,就是弘扬烈士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传承初心使命,创造新的历史。
胜利来之不易,值得我们格外珍惜。我们说共和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奉献,就不可能有新中国、更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据民政部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全国有名可考、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烈士达193万,然而更多的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在碑文敬读文章中,毛泽东的亲人就占了两篇,分别是杨开慧烈士和毛泽覃烈士。此外,还包括被命名为“刘老庄连”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面对数倍于己之敌,全连82名勇士毫不畏惧、英勇奋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鲜血染红江水,付出了几万烈士生命的代价。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烈士崇高精神,激励我们踔厉奋发。烈士为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坚定理想信念,看到了“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勇无畏气概,看到了“宁肯高原埋忠骨,不让祖国一寸土”的斗争到底精神,还看到了“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微笑”的积极乐观态度。
1935年1月,方志敏被俘入狱,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绘制出新中国的建设蓝图。今天,革命英烈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神州大地上,到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可爱的中国》种种设想都已一一实现,中华儿女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这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