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8 19:31 | 来源:青海文明网 2022-07-06 22:35:17 | 查看:363次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街道七一路西社区,这个理念在居民心中已深深扎根。日益壮大的志愿服务队伍、细致入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幸福不断加码。
礼让街七一路西社区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综合实践阵地建设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保障的“五有”标准,开创了“1+8+N”实践新模式,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地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绿色环保六大平台,依托社区33个功能室及辖区资源优势,组建了8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了“听民声,解民忧”,切实让文明实践在社区落地生根。5月11日,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七一路西社区入选“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月16日下午,礼让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七一路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举办“小雏鹰携手冰墩墩、雪容融一起向未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共邀请到7位小雏鹰志愿者及部分家长参加。
完善阵地建设
奠定志愿服务基础
“请大家保持两米线的安全距离,提前扫码并截屏……”6月28日清晨6点,七一路西社区党员志愿者王芋早早地来到指定的核酸检测点,熟练地换好防护服,随即拿上小喇叭维持现场秩序,并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其他事项。直至中午12点,王芋才停下来休息接受记者的采访。她说:“今年5月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吃紧的时候,我每天要忙到下午4点多。虽然比较辛苦,但能够为社区工作出点儿力,我感到很荣幸也很快乐。”
王芋今年57岁,4年前她主动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这些年,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除了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社区分忧外,还坚持帮助空巢、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
前不久,在七一路西社区举办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王芋陪着高龄老人拉家常,给他们讲笑话。平日里,只要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需要帮助,她都会去帮忙,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为辖区老人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
近年来,七一路西社区健全“1+8+N”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推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让王芋这样的志愿者们发挥能量、乐在其中。七一路西社区党委书记杨云介绍,目前,七一路西社区组建了8支志愿服务队,每支志愿服务队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中,“邻里守望——睦邻孝亲”志愿服务队着力化解邻里矛盾,引导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夕阳红——爱在七一”志愿服务队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贡献力量;“尕布龙——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侧重引导群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志愿服务队通过委员代表志愿者在工作室“坐诊”、在辖区楼院“出诊”,架通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党建联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不仅为群众送上了精神大餐,也提升了辖区单位党建工作质效;“橄榄绿——初心不改”志愿服务队组织复转军人开展助残帮困、综合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提升社区安全指数;“小雏鹰”志愿服务队组织未成年人在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中培养志趣、启迪心灵,争做时代新人;“魅力七一——巾帼英豪”志愿服务队围绕辖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开展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
“通过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有效拉近了干群距离、增进了干群感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身志愿服务,共同打造邻里友善、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杨云说道。
创新模式铸品牌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为了让志愿服务落地落细,七一路西社区在8支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设立了“515书记工作室”“吴飞飞工作室”“张永勇工作室”“社区老年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等33个新时代功能室。
“我的腰一直有问题,每次张建林工作室的按摩师帮我推拿后,总会感觉轻松多了,社区真是好啊,把这么贴心的服务送到家门口。”85岁的彭阿姨提到的“张建林工作室”,是33个新时代功能室中备受中老年人喜爱、受益居民人数较多的功能室之一。
张建林是一名退伍军人,因在部队执行任务时负伤,他双眼失明、手部残疾。退伍后,他以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奋斗精神投身地方建设发展,并在青海省残联就业培训中心及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盲人推拿专业,2009年自主创业注册个体工商户正元堂盲人推拿。创业期间,他坚持学习,先后取得了高级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中医医师资格证、针灸推拿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在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张建林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四下午,他都会到工作室为社区居民免费按摩。
今年84岁的退休职工仇玉平也是“张建林工作室”的常客,他说:“平时我很喜欢来社区,在这里可以免费理发、看电影、看书。以前我都是用这里的电动按摩椅放松身体,现在工作室开了以后,请张医生帮我按摩按摩,效果特别不错。”
用心服务群众、致力盘活资源,七一路西社区依托各新时代功能室,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健身服务”五大实践平台,组建“幸福党建”“尕布龙绿色环保”“红色暖阳”“夕阳红老年大学”等8支志愿服务品牌,深入小区楼院、企业、学校、居民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6场(次),受益居民群众达1023人(次),有效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民心工程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七一路西社区还注重将不同工作内容相互融合、相互嵌入,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形成倍增效应。以“主题党日”“我们的节日”等为契机,紧紧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绿色环保、民生保障七大方面,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杨云介绍,七一路西社区志愿服务“基础扎实、氛围浓厚”,在服务内容上,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课程相结合;在服务受众上,坚持老干部与儿童、中青年居民相结合;在服务方向上,把老干部工作与社区党建、基层治理等工作相结合,推动培育新风、生态文明宣传等工作可持续化,更具特色、更富活力。
沉下身子察民情、勇挑担子解民忧。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七一路西社区还打造了“六传六习”志愿服务特色项目,以多种形式面对面倾听民声,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倾听群众真话实话,把群众的“牢骚”当作民意“晴雨表”和做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源动力,排忧解难,为建设幸福社区夯实基础。
如何让志愿服务队伍活起来、强起来,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七一路西社区针对辖区志愿者大多是50岁至60岁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探索采用“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们可将每次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存入“时间存折”,用以兑换相应服务或生活用品。
杨云说:“目前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已成为党群干群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暖心巢’、党员干部的‘加油站’。今后,我们将继续取长补短、大胆创新,真正做到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老百姓听得懂、悟得深、真点赞、愿参与,切实让文明实践在社区落地生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