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7 00:42 | 来源:网易新闻中心 2009-09-20 15:13:11 | 查看:4738次
王生英在台上领奖
她叫王生英,是河南林州卸甲坪村乡村教师。为了使孩子不被野狼袭击,她每天都会拖着残疾的双腿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护送每个孩子回家;为了给孩子上好一堂数学课,她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2004年9月10日,她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接见;2005年,她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之一;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号召全省教师向山村女教师王生英学习。
王生英是个苦孩子,家中姊妹六人排行老大的她,4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偏远农村医疗条件有限,最终落下右腿残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小学的王生英一边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一边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种地纺线、放羊拾柴,父亲曾多次提出让她辍学,她却哭着闹着要读书。人贵在坚持,王学英咬着牙一路学了下来,小学、初中、高中,生英的成绩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成了村里难得一见的高中生。后来,她凭着全镇第一名的成绩当上了乡村教师。
王生英当教师的第一站是东平自然村,从她家到东平学校要走2公里的山路,中间还要过一条大河。每逢雨季,河水暴涨,架在河上的小木桥就会被冲断,她只好从河坝上没膝的河水里一瘸一拐地过河。在这条山路上,这条大河旁,王生英不知道摔倒过多少回,但她从未给学生耽误过一堂课。1978年,由于村干部的关心和乡亲们的体贴,王生英调到了离家较近的西平村学校。这一年的夏天,
雨下得特别大,持续的时间又特别长。大雨不仅会冲垮村中的木桥,还威胁着年久失修的校舍,常常是外面下小雨,里面也下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也下大雨,而且随时有可能坍塌。于是,下雨天师生们从不敢在教室上课,即使雨过天晴,为确保安全,王生英还是将课堂选在了山坡上或院子里。
条件虽然艰苦,但仍挡不住王生英献身教育的热情。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王生英一瘸一拐,挨家挨户地给三十多个孩子登门授课,风雨无阻。下雨天,学生家长留她“等雨歇歇再走”,她却摇摇头说道:“谁知这雨啥时候歇啊,要是这样一家耽搁一会儿,今天的课程就完不成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留下了王生英数不清的足迹。在这些山路中有一条最是难走,那是连接西平村和桃园村的必经之路,王生英每次经过这里,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十里八乡的人都管这条路叫“狼道”,王生英的一个舅舅就曾在这条路上被狼扒开了胸膛。为了防止孩子们遭到袭击,几十年来,王生英每天都会拖着残疾的双腿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护送每个孩子回家。
在学生的眼里,王生英既是老师又是妈妈。他们的衣服脏了,她给他们洗;他们饿了,她生火做饭;他们生病了,她带他们打针吃药;天气冷了,她还给他们添置衣服……在她的学校里曾有一个叫李增华的残疾儿童跟班就读,这个孩子的下肢瘫痪不能走路,本来自己的腿就有残疾的王生英却从李增华上学前班开始就背着他上学放学,还帮他把屎把尿、系鞋带,一直到他上四年级。有人劝王生英放弃这个孩子,但王生英却觉得,下肢瘫痪的孩子更需要生活出路,更加不能没有知识。18岁就当老师的王生英站在讲台上总是落落大方,而班级里的学生年级不同,年龄有大有小,其中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男孩子,名叫王河生,在班级里特别懂事,他学习认真,还总爱提问题,而他的老师王生英日后便嫁给他做了妻子。1980年,王生英和王河生 结婚了。婚后,夫妻恩爱,孝敬老人,没几年已是儿女双全。
林州的建筑队是远近闻名的,外出务工的人大多收益丰厚。1985年,王河生在东北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兴冲冲地想拉着王生英跟自己一块儿去,“我管工地,你当会计,不用受累,挣钱又多,比你在家教书强一百倍!”王生英知道丈夫是心疼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家好。但是自己走了,学生咋办呢?登上讲台就是一种责任,就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承诺。考虑良久,王生英认真地向丈夫提出:“我们离婚吧!”不过这婚并没有离,因为最终丈夫放弃了东北的工程,选择了家庭,同时选择了继续过清贫的日子。农闲的时候,王河生就充当起学校的后勤部长,门窗坏了他修;校舍漏了他补;王生英去进修,他代课……
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的一天,王生英的三妹突然闯进了课堂,急急地告诉她,父亲病危。当时的王生英正担任着四个年级的数学课,床前尽孝便都成了弟弟妹妹们的事,她很少能抽出时间去照看父亲,直到父亲去世,她也没能亲自给他喂一口水。这是她心里永远的遗憾和愧疚。王生英的教育阵地不断地转移着,1986年她又被调回桃园村任教。当时的学校就设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由于年久失修,屋顶部分瓦片已经破碎,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王生英没有向村里提任何要求,和丈夫一起挖泥沙刷墙垫地、买玻璃修理门窗,并拉来自家的瓦把屋顶上的碎瓦片换掉。终于,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教室建起来了。可老天却偏偏要与她作对,1993年的一场暴雨,把卸家坪小学的教室给冲垮了,王生英成了没有教室的乡村教师。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个时候,王生英的公公和丈夫相继生病住院,孩子还要上学,而背了一身债的王生英月收入只有几十块钱。但是,她却做出一个别人想像不到的决定:自己盖一所学校。教室就在自己家的屋顶上,这一下子得花3万多元啊。王生英和丈夫一起想办法,最后把自己的平房改成二层小楼,从此家里的二楼就成了桃园小学的新课堂。多年来,她从没向村里要过一分钱的赞助,也从没向学生多收一分钱的学费。
做教师的前20年,王生英是以校为家,家中二楼改建成教室后,王生英又开始了长达10年的以家为校的生活。随着国家一系列补贴教育的政策出台,王生英的生活和卸家坪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她的月收入现在已经达到了两千多元。用王老师的话说,现在是最好的时候,村里修了水泥桥,还通了公交车,新的校舍也盖了起来。王生英本人则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2004年9月,王生英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都不能没有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循环中,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社会,我们成就繁荣,传承文明。记者在太行山深处住的这三个晚上,深深感受到一个山村女教师34年的付出与追求。在此,记者把收获的这份感动当做礼物,送给在教师道路上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本文来源:网易 )
(责任编辑:张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