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2 20:4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2日 02版 | 查看:704次
【劳动者之歌】
在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生产线上,机械手臂正来回作业,硕大的火车轮被轻松抓举起来送进数控机床,经过加工后再通过传输带进入下一道工序……
这期间,车间里一名生产协调员前后忙碌不停,他叫沈飞,今年44岁,在马钢轨道交通数控加工岗位上已经干了将近30个年头。
4月28日,202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966名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沈飞光荣在列。
“创新不是口号,是植入思想的意识,是对工作永不满足的追求,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创新也能‘开花结果’。”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轮车轴厂高级技师沈飞的眼中闪着光。
“学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1995年,沈飞从马钢技校毕业后进入马钢工作,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
“在技校我学习的是炼铁专业,毕业后在厂里当了一名炼铁工人。”沈飞回忆,不久后,他被调到马钢车轮厂,先后在普通卧车、立车、数控车、数控铣和车铣复合中心岗位上工作。不同的工种,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可沈飞没有灰心,他“学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精辐板孔单件加工费时费力,安全隐患防不胜防,怎么避免?车轮刀具消耗巨大,如何优化?
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尝试——摸索式攻关终于换来技术进步。多年的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已成为沈飞的家常便饭。
2018年,马钢交材开展南区设备搬迁工作,其间要对部分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搬迁调试过程烦琐而辛苦。那段时间,沈飞不分昼夜陪同安装人员进行调试,经常白班、小夜班连轴转。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注油孔角度的算法与软件算法不一致。面对难题,沈飞用实物车轮进行反复推演,经过无数次演示,他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算法转换关系。
在工作中,沈飞注重使用“QC法”(现场质量改善方法)解决生产现场技术和质量问题,由他承担的《缩短精辐板孔单件加工时间》等4项QC成果获得全国一等奖,《提高弹性车轮铣削加工合格率》等5项课题获得全国QC小组专业级成果奖。
多年来,沈飞先后获得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新型战略性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也担任起马鞍山市首席技师、安徽省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数控专业“特聘教授”。
“每个难题都可能是创新点”
“每个难题都可能是创新点,关键是要有钻劲儿。”在马钢工作,沈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中国宝武马钢,车轮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也是所有马钢人的骄傲——新中国的第一个火车车轮就在这里诞生。弹性车轮作为轨道交通的新品车轮,因其结构中有橡胶部件可以降低噪音,能够帮助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绿色低噪而广受市场欢迎。但由于其特殊结构对生产制造工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2018年以前,马钢并没有弹性车轮的相关制造经验。
开发新产品的道路绝非坦途,弹性车轮攻关由谁来“吃第一只螃蟹”?——这一次,沈飞团队又成了“急先锋”,在公司统一部署下开展弹性车轮生产攻关。在近两年的持续攻关后,马钢交材实现了10多个品种小批量弹性车轮的生产制造。
2021年,在国产直径840毫米地铁车辆用弹性车轮项目中,沈飞继续负责机械加工及压装工艺实施。目前该型车轮已在合肥地铁车辆上试运行,这也是马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个直径840毫米地铁弹性车轮。
我国铁路每一次大规模提速的背后,都有马钢车轮产品提供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实施制造强国和创新发展政策的引领下,沈飞团队近年来接连参与了大功率机车轮、韩国准高速车轮、德国DE920K高速车轮等项目的加工生产和认证。在沈飞带领下,团队攻克了国产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车轮机加工难题,有力促进了国产化高铁车轮批量生产。
作为安徽、马鞍山省市两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沈飞近5年共取得创新成果27项,在为企业解决现场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他牵头进行的精镗孔和精辐板孔工序联合组产项目,解决了马钢交材生产瓶颈,每年为企业新增效益280余万元。他对车轴及车轮加工进行刀具优化,累计降低刀具消耗近450万元,很多创新设计已在车轮加工行业被广泛使用。如今,马钢车轮已经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说,我的今天是马钢交材培养的,我也很荣幸,见证了马钢的高速车轮事业滚滚向前。”沈飞谦逊地说。
“劳动者要一直保持赤诚心和敬畏感”
沈飞常说,在工作中有两件事让他“特有成就感”,一件是研发的产品得到市场和同行的认可,另一件是团队成员取得了长足进步。
培养人才梯队是企业发展的希望。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车轮行业,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沈飞积极牵头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实训中心作为马钢交材的外部实训基地。依托学院的数控设备,沈飞结合企业年度技能竞赛为员工们开展技能培训。就这样,沈飞通过提升马钢交材员工的数控技能,让大家对产品精度控制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团队的年轻人比较多,其中有位成员27岁就成了高级技师!”沈飞高兴地说,这让他觉得高速车轮国产化事业的未来后继有人。
2019年,沈飞承担了马钢集团新型学徒制高级工和技师班的辅导及培训工作,经过两年培训,有8人通过高级工职业能力鉴定,16人通过技师职业能力鉴定。截至2021年年底,沈飞承担的数控技能人才培训超过710人次。
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沈飞还积极承担由政府牵头的社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安徽省职业类高校规划教材编写工作,为地方企业培养中高级工60多人,鉴定技能人才820人次。
用坚守与创新,书写对车轮事业的热爱,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之路上攀登新高峰,这是沈飞的初心使命,也是他展望未来、技能报国的不变追求。
“在岗位上,就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论工作多简单或多复杂,攻关的过程有多顺利或多曲折,劳动者都要一直保持足够的赤诚心和敬畏感。”沈飞说。
(本报记者 马荣瑞 丁一鸣 本报通讯员 徐岳鹏 高莹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