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干出34年工作量的“拼命三郎” ——记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贾春成(图)

发布时间:2022-04-30 19:1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30日 02版 | 查看:534次

(中外好人网配图)

【劳动者之歌】

  4月16日上午,太空“出差三人组”返回地面的新闻万众瞩目。在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贾春成通过手机看到返回舱稳稳落地、航天员安全出仓时,他揪着的心才放下来。

  “神舟十三号包括这次返回舱的侧壁金属壳,使用了我们东轻很多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出自贾春成操刀把关的熔铸作业工区。

  从一名铸造工人到特级技师,工作26年,贾春成参与多项高端铝合金材料的加工生产,经过他的手铸造的合金铸锭应用在航天长征、神舟、歼击机等多个尖端领域。对他而言,这已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干这行就得能吃苦

  1996年,技校毕业后,贾春成给自己找了份苦差事——到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东轻公司的前身)当一名铸造工。这份选择,源于父亲的期望。

  贾春成说父亲是东轻锻压厂的一名工人,初中时,有一次父亲回家很晚,贾春成被吵醒,看到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烟,表情很凝重,嘴里还嘟囔着:“每一步都按标准操作,锻造工艺肯定没问题,咋出废品了呢?”沉思了一会,父亲又说:“或许是铸锭的问题,看来还是要从源头解决。”

  贾春成好奇,凑过去问,一向很少谈工作的父亲给他讲了很多,临了说:“你长大也要来厂里,但要去铸造,只有把源头把握住了,后续的加工才能顺利。”当时听得迷迷糊糊,但是铸造源头却成了他最深刻的记忆。

  生产各种合金材料,熔铸作业是第一环节,也是关键的工序。不同元素材料通过熔炼、铸造的多重复杂工艺,最终形成大块的合金铸锭,由此才具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的特定性能要求的基础。

  “不动一身汗,一动汗满衫”。铸造工很累、很苦,穿着厚厚的阻燃工作服,在近60℃高温的铸造台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仅闷热,车间封闭烟尘也很大,对面两三米站着的人也只能看出大概轮廓。以前机器自动化程度不高,很多零件都靠工人搬抬和清理。“老生产线铸造井的回水管道需要定期清理淤泥和杂质,管道特别窄,稍胖点的人进不去,每次他都主动揽活。80多米长的管道,拿一个小桶爬进去,装满一桶送出来再进去掏,来回几十趟,需要两个小时才能清理干净,膝盖、胳膊都磨破了。”同事赵永与贾春成一起共事20多年,特别佩服他身上那股能吃苦的劲头。

  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是常态。同事给贾春成计算过:26年,他干出了34年的工作量。“要把源头关把好,先要把本事练好。干这行,就得能吃苦。”贾春成常和新入厂的工人说。

差不多不行,要一点不差

  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跟随贾春成走进东轻熔铸厂北线熔铸作业工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检查完熔化炉和保温炉的运转情况后,在工人们刚刚打磨过的结晶器前,他用手仔细地摸一遍。“铸锭表面质量的好坏与结晶器有直接关系,因此结晶器表面必须光滑洁净,如果有坑或包,轻则产生拉痕,重则拉裂,产品就废了。”贾春成边检查边介绍,“只有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都精细、精心把关,才能保证后续铸造成功。”

  “差不多不行,要一点不差。”铸造工刘帅对贾春成的较真儿深有感触,“冷却工序用的模具上有近千个水眼,偶尔一两个堵塞了,其实对产品并不产生影响,但只要贾工发现了,必须让我马上处理。”

  “不能在我手里干出废品。”贾春成说,这是他从老一代东轻人身上学到的责任和担当。

  刚顶岗工作时,贾春成自觉技术不错,看到其他机台忙就过去帮忙。“赶紧放下,从机台上下来。”他刚拿起工具,就听老师傅大喊一声,“看行,不能动机器。”

  “我去帮他,不领情不说,还把我撵下来了。”贾春成一肚子委屈,对师傅吕彦泽抱怨。

  “在老师傅眼里,机台可不是随便上的。做学徒时,我师傅干出一块废品,非常自责,感觉在工厂都抬不起头,为啥?不是怕被扣钱,是怕给国家造成损失。”听了师傅的话,贾春成内心很受震动,更加刻苦学习、钻研技术。

  直到现在,贾春成依然保持一个习惯,随身揣个小本子,记录产品加工的操作要点和工艺参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积年累月的学习,使贾春成成为厂内有名的技术能手。工作以来,他主导攻关了9项国家重点工程用铝合金铸造项目,撰写了《7系铝合金铸造优质操作法》《铸造工艺标准化操作规范》等多项行业规范及标准,多次组织完成国防军工重要材料的铸造任务。

将敬业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以贾春成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年轻技术骨干纷纷加入。

  “铸造工作,又苦又累,要求又高,现在的年轻人能坚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贾春成说,对徒弟他有问必答,悉心指导。他深知,东轻的事业和未来需要一代代人传递好接力棒。

  “一次做项目,半夜他来了,问进展怎么样,有啥问题没有?”工作室成员王多军看他满脸疲惫,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说:“心里惦记,睡不着,看有啥能帮你们的。”

  贾春成对工作的责任心让王多军既心疼又敬佩:“现在,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了,和老一辈相比,工作环境好了,收入也高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近几年来,贾春成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攻关,完成创新项目12项,成功解决了高强高韧铝合金的成型问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谈及刚刚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贾春成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前几天看望老父亲,两人交谈:“爸,你的任务我只完成一半,解决了你当年的难题。后一半,虽然孩子的职业我不能替她决定,但我会让我带的年轻人像老一辈一样扛起责任,继续向前。”

  (本报记者 张士英)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