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刘柱:身虽残疾但心灵美好 助人为乐奉献社会

发布时间:2022-03-26 16:26 | 来源:江西文明网 2017-09-25 11:12 | 查看:801次

刘柱,男,抚州乐安县人。

  他是一名切除了脾脏和三分之一肝脏、左腿粉碎性骨折和左手肘关节切除的重度残疾人;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凭借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战胜了死亡,而且克服各种困难,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成为一名创业能人。

  他心灵美好,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竭尽所能地关爱帮助其他残疾人,安置了20多名残疾人进厂就业;他积极投身残疾人事业,自筹资金,创办了乐安第一家残疾人社区托养机构——公溪镇721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他就是乐安县公溪镇721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负责人、公溪镇祝康工艺品厂厂长刘柱。

  意外车祸死里逃生落重残

  今年50岁的刘柱出生于乐安县公溪镇。他原本是一个健壮的小伙。1986年,高中毕业后的刘柱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南货店,开始经商做生意。由于头脑活络和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正当他在商海大展宏图时,一场意外的灾难悄然降临。

  1989年9月18日,是一个让刘柱终身难忘的不幸日子。这天,他从南昌坐长途客车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订货时,不幸发生了车祸,客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刘柱当场昏迷不醒,被送往合肥省立医院抢救。由于伤势严重,他后脑缝了20多针,脾脏全部切除,肝脏也切除了三分之一并进行了修补,左腿粉碎性骨折,左手肘关节切除,在医院整整昏迷了45天,医院已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后经医院专家的全力抢救,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回来。

  1992年4月,经过三年多的漫长住院治疗,刘柱终于出院了。刚出院时,只能拄着双拐,不能走路。为了能重新站立走路,刘柱在妈妈的搀扶下,坚持在家中练习。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无数次的摸爬训练,凭着顽强的毅力,他终于扔掉了双拐,独立行走了。

  身残志坚走上自主创业路

  战胜了病魔后,刘柱就开始寻思着如何自主创业。1998年11月,他只身前往福建漳州市一家工艺品厂打工。他一边务工,一边潜心学习工艺制作技术。为了熟练掌握全套技术,他先后从事过喷漆、彩画、打磨、泥雕等各种工种。由于白天上班很少能抽出时间来学习,他便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来到车间,虚心向工友们学习各种技术。有时,他还经常替别人无偿上班,借此争取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就这样,他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工艺制作技术,成为厂里一名技术全面的技术员。

  2005年10月,刘柱携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家乡公溪镇创办了乐安祝康工艺品厂,主要生产长寿盒。然而,残疾人创业谈何容易。创业之初,资金严重不足,产品销售困难。此时,亲朋好友和当地金安公司、七二一社区、省残联和县残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金安公司和七二一社区资助他1.3万元维修厂房,省残联资助了3万元,县残联协助他帮助办理各种证件,亲朋好友也给他凑足了8万元启动资金。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厂子很快创办了起来,并开始投入生产。

  为了拓展产品销路,刘柱亲自带着样品到县城、东乡、崇仁、抚州、资溪等周边县市去推销产品。“听说是残疾人创办的企业,很多人就带有偏见,不信任,总感觉残疾人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可靠。”谈起外出推销产品,刘柱一脸的无奈与心酸,“很多次,客户连面都不见,有些随便找个借口打发你走人。”尽管如此,刘柱仍然拖着残缺之躯,不厌其烦地多方奔走,联系客户。为了节省经费,累了,随便在街上吃点东西;晚了,随便找个小旅馆住下。由于长时间奔走,他双腿磨出了水泡,疼痛难忍,而且经常头晕目眩,有几次还晕倒在大街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坚强不屈、永不气馁的性格,再加上产品价廉物美,企业产品开始打入抚州、东乡、湖南邵阳等周边市场,销量与日俱增。目前,企业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创税利15万元。残疾工人的工资多的达1000余元,少的也有六七百元,使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之路。2007年,刘柱被评为全市残疾人创业能人。

  回报社会关爱帮助残疾人

  作为一名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而且创业有成的残疾人,刘柱常常感慨地说:“没有党和政府和亲朋好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刘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刘柱所在的七二一社区有许多残疾人,他们大多没有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基本上都靠父母生活,家境十分贫困。身为残疾人的刘柱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残疾人的艰辛。他便尽可能地安排残疾人进厂务工。企业刚创办时,他就一次性地招收了18名残疾工人,占工人总数的九成以上。当时,家人和亲朋好友劝他说:“你现在厂子刚创办,就招这么多残疾工人,他们手脚不方便,做事慢,工作效率低,你就不怕厂子被拖垮吗?”然而,刘柱却动情地说,“他们都是残疾人,生活贫困,我自己也是残疾人,我怎么能不帮助他们呢?”

  在工作和生活中,刘柱十分尊重理解残疾人,也倾情所能地关心和帮助残疾职工,使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残疾职工手脚不便,做事较慢,刘柱从来不会大声呵斥责骂他们,而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他们,一遍不行,二遍、三遍……直到他们弄懂为止。生活中,刘柱更是对残疾人关爱有加。谁家有困难,谁身体不舒服……只要刘柱知道后,总会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老工人曹水龙在厂里做木工,家境贫困,儿子过逝,儿媳改嫁,留下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跟随他生活。对此,刘柱总是对他格外关心照顾,平时厂里发东西,总是给他双份;家里一些旧衣物也总是送给他;不仅如此,刘柱还义务帮助老曹辅导三个孙子读书学习……曹水龙经常感动不已地说:“刘柱对我比亲人还好,我没有什么回报他,只能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

  残疾职工张红秀是名聋哑人。母亲早年过世,她跟随年迈的父亲生活,家庭生活十分贫困。2007年,她被安排进厂务工,如今她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可以贴补家用。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就业机会,工作兢兢业业。她经常竖起大拇指夸赞,有时还双手作揖表达对刘柱的感激之情。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难怪许多残疾人都由衷地说:“刘柱就像自己的亲人,工厂就像自己的家。”

  自办托养中心开创事业新征程

  721矿区有不少职工的孩子残疾,家长上班了孩子就没人看管。看到这种情形,感同身受的刘柱萌发了办托管中心的想法,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

  2012年年初,刘柱自筹资金,创办了乐安第一家残疾人社区托养机构——公溪镇721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因为是民办机构,中心的装修、为孩子购买医疗保险、创办残疾人书屋、添置设备等费用都由刘柱自掏腰包。在创办中心的过程中,社区免费提供场所;县民政部门将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每天安排轮休的医生到中心义务为孩子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乐安县第四中学还特意安排了两名高级教师作为中心的志愿者帮助孩子学习。

  “阳光日托”这个名字是刘柱自己取的,他说,办这个中心的目的,是要让这些残疾孩子走出心理阴影,看到阳光。同时,因为只是白天托管,晚上孩子还要被家长领回家,所以,叫“阳光日托”。

  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中心的16个孩子已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在中心已托养6个多月的游龙,是一名自闭症患者。由于父母残疾,游龙在进入中心前一直由爷爷照顾。游龙多动兼语言障碍,爱偷盗,时常流落街头,受人欺凌,见人总是躲着,爷爷一度想放任不管。去年7月进入中心后,康复协调员阮建华教游龙语言,和他做游戏,鼓励游龙与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阮建华发现,游龙进步很大,现在会自己到街上买馒头,见到生人也不会害怕得把身体缩成一团了。

  看着孩子们在一天天地改变,刘柱很是欣慰。在欣慰的同时,刘柱也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据了解,中心每天只向每位孩子的家长收3元钱,其他一切开销都由刘柱自掏腰包,包括员工工资、水电费等,他每个月要倒贴2000多元。“尽管有困难,但中心还是会坚持办下去。”刘柱的话语中透出几分坚定。刘柱身残志坚、扶残助残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各级领导、身边的群众,各级媒体对刘柱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面对周围人的好评和表扬,刘柱总是笑着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有能力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为社会的和谐做出点力,这是我的责任,也是荣幸。”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