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王喜忠:一心为民的“小巷总理” (图)

发布时间:2022-03-26 16:10 | 来源:江西文明网 2017-09-25 11:10 | 查看:687次

  王喜忠,男,51岁,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城北街道电工厂社区党委书记。

  王喜忠十年如一日扎根社区,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心尽力为居民服务,工作上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把一个改制遗留问题多、困难居民户多、下岗失业人员多、上访人员多、“两劳人员”多、环境脏乱差的落后社区,打造成了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全国先进社区。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60余项荣誉称号,本人荣获全市十佳党组织书记、新余市2014年度人物、新余市道德模范、江西好人、全省先进工作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等50余项荣誉称号。社区居民打心眼里都称他“小巷总理”。

  临危受命,他接下一个烂摊子

  王喜忠原是江西电工厂的中层干部,2005年6月,江西电工厂改制完毕。当年10月,电工厂社区应运而生。为顺利将“企业人”向“社会人”平稳过渡,受组织委派王喜忠同志担任电工厂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

  社区成立之初,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环境脏、乱、差。“路上坑坑洼洼,路边烂得掉渣;到处乱搭乱建,随意养鸡养鸭。”这24个字是形容当时小区环境最形象的说法。社区成立前,居民向企业反映过多年。但因企业遭遇困境,这一问题一直久拖不决,居民多有怨言,干部无可奈何。

  王喜忠走马上任后,开始一件件解决居民心中的麻烦事:社区内道路不好,王喜忠到处“化缘”筹集资金;为了省钱,社区干部和群众就自己动手。无论是扛水泥,还是挑沙子,王喜忠总是冲在前头,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没日没夜地连轴干,硬是在一个月的时间把小区来了个彻底翻新。随后,王喜忠又趁热打铁,多方筹措资金,把原来因周边地产开发而被堵死的下水管网连接在一起,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下雨小河一片、雨后漫天粪便”的难题。

  小区环境改善了,但治安问题又开始凸显。为了一方安宁,王喜忠连续几天带领社区干部开展民情调查,听取群众呼声,征求居民意见。最后,决定在小区四周修筑围墙、在几个出入口修建值班室,尽可能地通过硬件建设和内部管理,将小偷拒之“门”外。2010年11月,社区再次为辖区治安上了一把“安全锁”。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在小区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安装监控探头,将“天网”撒向各个角落。

  “之前企业好几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王喜忠带领大家做到了。这下不得了,群众对社区干部刮目相看。”提及此事,原江西电工厂党委副书记、79岁的退休老人徐森磊仍然记忆犹新。

  在社区工作,关键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社区干部是与居民群众接触最多的人,能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王喜忠经常深入居民中,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解决。

  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及时记录民情日记,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予耐心解释回复。把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当成社区的头等大事来抓。辖区的居民都非常信任他,一有事就喜欢找他聊聊,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同时,他还根据社区特点,推出“便民热线”、“无假日社区”、“党员服务站”、“王书记接待日”、“错时制上班”,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编制“便民服务手册”等一体化服务举措,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

  10年来,王喜忠不知推开了多少居民家的门,代表党组织把一份关怀、一份深情,一份爱送到居民的家中。每当逢年过节他都会来到有困难的党员、群众家中、残疾人家中走访为他们送上一份份关爱。

  社区居民杜琦瑛因病双目高度近视,王喜忠经常来的她家走访慰问,为她送上精神慰藉,并为她办理了低保,解决了她的生计问题,逢年过节还为她送去米、面、牛奶。居民肖熊斌身患疾病,精神几乎崩溃了,王喜忠及时来到他家鼓励他要勇敢的面对疾病,要与病魔抗争,并亲自为他家办理了低保手续。居民武元仔的爱人患上了肾病综合症,夫妻俩的收入为她医治都不够,王喜忠书记知道情况后及时联系民政部门,给他办理了城市低保……通过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使居民的心和她连的更近了。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要赢得群众的认可,就只有勤奋、勤奋、更勤奋。十年来,王喜忠每天工作时间在十四小时以上,在他的作息时间里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有一次由于疲劳过度,突然天晕地转,呕吐不止,是社区人员强行地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是过度疲劳所致,需要住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回到了办公室工作,他这种工作热情,使社区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他爱社区如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品德在社区传为美谈。社区成立初期收集资料没有相机,他把自家的拿来使用;开展文体活动没有音响他也从家中拿来;改造环境缺泛资金他又拿出2000元;还有社区不论谁家发生天灾人祸等重大困难他带头捐款,并组织社区居民献爱心活动。他还在社区建立了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民心网络。在他的主持下,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搭建民主参与平台,提出“社区的事,大家的事,大家管”。并推出以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群众评议会和社区大讲堂为内容的“三会一堂”工作法,让大家广泛参与,充分尊重民意,得到了居民认可。

  每天想一想,我今天能给群众做什么

  面对群众的认可,王喜忠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作为社区干部,应该每天想一想,我今天能给群众做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什么?”这是王喜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10年来为居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社区老年人多,如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丰富精神生活,成了摆在王喜忠案头的一件大事。为此,电工厂社区坚持提供亲情化服务,重点包保32户孤寡空巢老人,开展家政、家电维修、代购物品和代缴各类费用的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清扫楼道、文艺娱乐、组织健身活动等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为重点老年人开设家庭档案,提供各类应急医疗、健康服务。为切实照顾好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社区还在服务民生工作站设立了日间照料室,配置了饮水机、沙发、床等生活用品,配备了扑克、棋类等娱乐设施,并对专职服务员进行了医疗救助培训,为社区26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做到“予老人幸福、替子女尽孝、为社会解忧”。

  看到辖区内小学生父母双双上班家庭无人照顾,下午放学后无处去。王喜忠整合社区资源,利用自身的各种场所,学校的师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开办了“四点半学校”,学生学校下午放学后由学校老师统一带领来到社区四点半学校,由专业志愿者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然后根据各自爱好选择到阅览室看书学习,到各类活动场所活动,待父母下班后接回家。“四点半学校”开办后不仅使上班的父母放心,学生开心,而且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看到一些社区居民家庭关系不和谐,王喜忠在社区创建“好婆婆、好媳妇”档案,通过评选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社区营造“儿媳孝敬婆婆,婆婆关爱儿媳,邻里关系和睦”的良好社会风尚,社区的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身边好人、好婆媳等先进典型多次被室内外媒体报道、传颂。

  “爱心一键通”服务平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爱心银行协会”、水、电、气等综合交费服务大厅……10年来,王喜忠和他的团队一道,为社区居民办的实事、好事数不胜数。在他的感召下,社区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居民组成的5个志愿者队伍,常年开展义务劳动、义务巡逻、义务照看小孩、义务帮助婚丧嫁娶等13项便民利民服务。志愿者人数已达到1471人,占社区居民总数的六分之一多,在全市82个社区中为数最多。

  也正因为如此,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60余项荣誉称号,王喜忠本人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全省先进工作者、全市十佳党组织书记、全市道德模范等50余项荣誉称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