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梁从诫逝世(3图)

发布时间:2010-11-19 00:03 | 来源:新京报网 2010-10-29 02:47 | 查看:9056次

生前致力于环保事业,创建“自然之友”;追悼会日期尚未确定,家属希望低调处理

享年79岁,生前致力于环保事业,创建“自然之友”

  “亚洲环境奖”答谢辞:与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相比,我们所做的太微不足道了。荣幸获奖,与其说是对我们取得成绩的奖励,不如说是在提醒我们。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梁从诫

  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人很低调。一些得过的奖我也不知道,他也不说这些的。  

                            ——方晶(夫人)

  这才是干实事的爱国世家。

  一路走好!后来人会继承您的心愿。

                  ——网友

  本报讯 昨日下午4时,“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目前,追悼会日期尚未确定。“自然之友”昨发布公告称,“梁从诫先生家属希望此事低调处理,望各界朋友尊重家属意愿,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

  出身名门致力环保

  昨天傍晚,“自然之友”网站的彩色页面变成黑白页面,同时发布了梁老病逝的公告。

  梁从诫的夫人方晶女士介绍,梁从诫去世的病因是“内脏器官衰竭”。由于受到疾病困扰,2006年之后梁从诫身体很差。梁从诫的儿子梁鉴说,梁从诫最近两三年都基本上不认识人了,尤其是最近,就算是在屋子里,梁老也都走不动了,家人对此也有一定准备。

  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1988年,出身名门,身为出版社编辑,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梁从诫辞去公职,致力环保事业,后在199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各地会员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自然之友”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二十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绿色人物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等。

  为保藏羚羊致信布莱尔

  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梁从诫给布莱尔写信,请求他设法制止英国的藏羚羊羊绒非法贸易,以支持中国反盗猎藏羚羊的斗争。

  布莱尔当天便回信表示,“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我国和欧盟环境主管部门,我希望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

  为保护藏羚羊,梁先生曾发动“自然之友”全体会员支持反偷猎组织“西部野牦牛队”。1998年底,“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当时67岁的梁从诫登上4000多米高的昆仑山口,亲手焚烧收缴的近400张藏羚羊皮。

  骑自行车的全国政协委员

  梁从诫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生活简朴,一向是骑自行车前去全国政协开会,有一次门卫拦住不让进。原来,门卫从来没听说过、更没见过全国政协委员骑自行车来开会。

  梁从诫的友人王军回忆,在一次政协委员考察途中,同车的人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子随手扔在了车外,梁从诫马上让停车,下车捡起被扔掉的瓶子,说,瓶子要回收。

  ■ 友人讲述

  “敏感坚强的伟大坚守者”

  曾想建“老北京之友”,得病与忧患环境有关

  ●王军 新华社记者,梁思成研究者,《城记》作者

  梁从诫先生在有限的生命里开创并推动了一个了不起的事业——中国的民间环境保护。他的逝世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重大损失。

  我是在1993年认识梁从诫先生的。那时我在做北京旧城保护的调查,在三周的时间里,每周去跟梁先生谈一个下午。我要特别感谢梁先生那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跟我这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小记者交谈。他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进入书写北京城市发展史的世界。

  大概在2003年,梁先生的身体不太好了,已经有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但是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是觉得以前风趣、幽默的梁先生变得沉默寡言、心情抑郁,有时候脾气很大。其实,这都是因为他生病了。

  在《城记》出版后,我送书给梁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梁先生跟我说了很多事情,说到环境和人口问题,还谈到自己的父亲,他落下泪来。他说:“要是哪一天,环境问题‘爆炸’、人口问题‘爆炸’,你们怎么办呢?”

  后来我们又谈过一次,还是相似的话题,他还是那样的心情。我说:“梁先生,我陪你出去散散心吧。”他一直想去看看山西五台的南禅寺,那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建于唐代,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比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发现的佛光寺要早建几十年。

  2003年国庆节我就陪他去了山西。一路上,他话不多。到了南禅寺,他真是高兴啊!一再感叹:“毕竟是唐代的啊!”又去看了佛光寺,他的心情好了大半。可在回来的路上,他又念叨:“山西的水,怎么办啊?”

  1999年,梁先生领着我去探访位于北总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梁先生指着院子里的那棵马樱花树,幽默道:“没准儿小时候我还在这树上爬过呢!”他小时候爱爬树,是有名的。

  我最后一次见到梁先生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我和方晶老师说话,梁先生很慈祥地坐在边上,一句话也不说,就听着。也许他已经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了。但我觉得非常温暖。他活着,这非常重要!

  创立“自然之友”之后,梁先生曾经想成立“老北京之友”,但未能成功,这也是他未了的心愿。他一直在为保护北京古城奔走呼号。他说,环境问题,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的问题,还包括人文环境的问题。

  可以说,他还在承受他的父亲梁思成生前承受的痛苦,还有自然环境恶化带来的痛苦。他一个人,担着这两大痛苦,终于病倒了。

  梁先生的心,非常敏感,非常柔软。这样的心,特别容易受伤。可他是那样坚强。

  他是一位伟大的坚守者。

  采写本报记者 王荟

  ■ 梁从诫先生生平

  ●出生于1932年

  ●1950-1958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研究生

  ●1958-1962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1962-1969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

  ●1969-1978“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江西上高县“五七干校”

  ●1978-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办《百科知识》月刊,曾任《知识分子》杂志主编。

  ●1988年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即教授)

  ●1989年开始,任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4年,创建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

  ●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使者”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2000年8月,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2000年12月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2002年 任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2004年9月 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

  ●2005年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 名门世家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梁从诫,1932——2010,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 视点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

  只要你不被自私隔绝,愿意让自己成为公众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成为“自然之友”。

  10月28日下午,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梁从诫寂然病逝。消息传得很快又传得很慢,知道的人为之悲伤不已,不知道的人仍旧不知道。

  梁从诫的这一生,是追求知识分子良知的一生;尤其是在1994年后,他的整个生命,都在为阻止环境苦难的续发而倾尽其心力和血汗,他在努力给更多的知识分子作出表率,希望“身负知识权力”的人,能成为公众信任的人,替公众请命的人,为公众献身的人。

  每个人的心都敏感,都能感知社会的苦难;每个人的眼睛都锐利,都能发现自然的苦难。发现这些苦难,并把苦难的真相散播于众,进而让有心为之的人,能“起而行之”,为缓解苦难、阻止苦难、追求美好而赴汤蹈火,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之一。

  1994年,应当说,是在1993年,甚至可以推得更早,当梁从诫与其他几位知识分子,一起创办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环保愿望得到了极好的寄托。10多年过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渐渐形成“社会共识”;一小群人的想法成了全社会的共同想法,一两个组织的行动,正成为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的行动。每一个人都开始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愿意把自然的苦难,当成自身的苦难,愿意把社会的苦难,当成自身的苦难,保护环境就成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之事。

  在很长时间内,梁从诫曾是历史学家、出版社编辑。然而,“自然之友”成立后,他辞掉了公职,抛弃了待遇,甚至可能忘记了“所学专业”。而就是在这时,他慢慢完成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升华,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大我走向无我。一个人,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他身上的所有思想和智慧,才会得到正向的发挥,成为社会苦难的解除器之一。

  梁从诫的一生,又“薪火续传”着其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生命主旋律。他们的生命似乎只为时代而生,只为奔向社会苦难而去。放眼过去的一百多年,梁氏家族的数代知识分子于中国的贡献,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他们能把生命能量,暖化冰冷者,活化死寂者,热化悲观者,激化漠视者,转化围观者,度化邪恶者。他们用简单却又坚实的生命轨迹,一次次证解着知识分子的人生方程式。

  只要你不被自私隔绝,不被汹涌的私欲裹挟,愿意让自己成为公众的一部分,不在于你是不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成为“自然之友”,替“无告的自然”代言。(□冯永锋 媒体人)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