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博士姚登峰:为2780万听障人士拓荒信息无障碍研究(图)

发布时间:2021-12-29 19:44 | 来源:瞭望 2021-12-07 10:08:14 | 查看:885次



2019 年5 月,姚登峰作为客座教授在郑州工程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给学生上课

➤聋人戴上可以实时语音转文字的眼镜,就可“看”到对面人说话,不用再猜测唇型理解别人说话

➤我始终相信,凭借知识、信念的力量可以赋予生命真正的能量,这些能量会帮我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

➤我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和我一起,为信息无障碍,尤其是手语识别和理解做深入研究,让更多人获得沟通自由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琬微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视听觉信息认知计算实验室里,一个特殊眼镜样品正在测试。眼镜镜片上声音可实时转文字。聋人戴上眼镜,就可“看”到对面人说话,不用再猜测唇型去理解别人说话。

  这个名为“悟掌爱”的眼镜,是姚登峰正在指导学生完成的样品,有望用于聋人与健全人的无障碍沟通。

  姚登峰,41岁,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北京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一般人很难察觉出他是极重度聋人,但是靠拙诚、信心与坚韧,他在聋人中脱颖而出,还投身特殊教育,激励更多聋人自立自强,实现自我。

  他发挥聋人更懂聋人的优势,跋涉在信息无障碍领域,力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更多残障和有需要的人减少和消除信息沟通障碍,帮他们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聋人无论使用口语还是使用手语,都可享受良好的无障碍环境,聋人潜力就可得到最大化挖掘。”姚登峰说。

  拓荒信息无障碍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联合国大会曾将其放在国家通信战略、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中予以强调。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已进入信息无障碍社会,建立了完整成熟的信息无障碍法规和技术体系。很多失能患者、老年人在身体残疾或退休后仍能通过信息无障碍技术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我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姚登峰梦想在这一领域实现研发突破,为全国2780万听障人士造福。

  一次国际舞台演讲让他坚定了这一志向。2009年,国际万维网大会在西班牙举行,这是国际万维网会议委员会1994年发起的国际权威性学术会议,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风向标。姚登峰应邀参加,用英语作了40分钟报告,还发表了第一篇介绍中国大陆信息无障碍技术的论文。

  大会发言引起IBM东京实验室盲人科学家浅川智惠子的关注,她随后来华找到姚登峰,相约对老年人信息无障碍情况进行研究。“前辈献身科学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跋涉在信息无障碍研究的道路上。”姚登峰说,这次会议让他看到了世界各国人士为实现信息无障碍所做的努力,更感受到身上肩负的使命。

  十余年过去了,姚登峰已成为中国信息无障碍研究重要一员。期间,他在国内率先将无障碍技术整合进软件测试课程,主持了教育部与IBM合作的精品课程,先后在语言认知与计算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他的成果《无障碍理念下残障学生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他引领下,越来越多残障学生关注无障碍研究和技术运用,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活便捷性和乐趣,无缝融入主流社会。同时,为解决听障手语族的信息无障碍瓶颈,他聚焦手语计算领域,实现手语计算理论从无到有的研究突破。

  挑战超越自我

  攀爬至这一高点,姚登峰比健全人要多付出数倍。

  据姚登峰母亲杜在新回忆,姚登峰1岁多,因一次发烧用药不当,就再听不到声音。懵懵懂懂的他,以为世界本来就无声,直到5岁也不会说话。

  1984年,母亲带他去北京求医,看到医生为一位轻度耳聋小姑娘戴上语言训练器测试,小姑娘可清楚说出“北京”“阿姨”等词,姚登峰母亲激动地一下子把孩子推到医生面前,医生却说:“你的儿子听力损失太严重,戴上训练器也不会有效果”。

  母亲后来辗转找到生产这种语言训练器的北京市电子元件厂买了一台仪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母子俩终于摸索出一套学习发音的技巧,姚登峰可以发音了!

  “有一次,我鼓励他自己买东西,他有些胆怯。”杜在新回忆说,他拿着一元钱说买一个本子,服务员随口问了句:“你是从北京来的吗?”30多年过去了,当时场景记忆犹新。“因为我们学的是普通话,而不是当地方言。”杜在新说,这句话意义非凡,让姚登峰一下子有了说话的信心。

  到了入学年龄,姚登峰和普通孩子一起上了当地学校。从第一次听写考试26分、难以和老师交流,到后来通过口型大致猜懂课堂内容,他经历了无数刻苦自学的夜晚。“如果当时,有一个信息无障碍设备,让我‘看到’老师讲什么,我学习会省力很多。”他说。

  长期伴随的挑战则是人们异样的眼光。

  18岁那年的高考还历历在目。姚登峰以高分考过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学校发现他有耳聋档案记录后,将他退档。家人倾尽全力为他争取到一次加试,最终还是失之交臂,后辗转被湖北民族学院录取。这一度成为姚登峰内心的阴影。

  庆幸的是,考北京大学研究生时的面试帮他打开了心结。那是一场中英文面试。为争取理解,他准备了一张纸条,告诉考官自己情况并请求老师把题目写下来。北京大学主考官的微笑与点头,打消了他所有担心。此后,无论报考清华大学博士、参加学术会议,还是教书育人,他都不再为语言能力担忧。

  听障学生在他感染下也越来越敢于说话。姚登峰说,十几年前,他刚走上讲台时,班里80%学生使用手语,现在更多学生学会了口语,教师也需要用“双语”教学。

  “我始终相信,凭借知识、信念的力量可以赋予生命真正的能量,这些能量会帮我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他说。

  让更多人获得沟通自由

  未来,姚登峰打算将手语计算研究扩展到行为语言计算研究,即理解全人类的行为语言。

  他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做的交警手势识别,成果已应用在北汽无人驾驶汽车上。而他正潜心突破手语识别的瓶颈,即手语数据库的构建。

  他案头摆放着即将出版的著作《手语计算概论》。他告诉记者,现有的手语识别系统有一定识别率,但由于采集的手语视频数据不足,提供给机器训练的内容不够丰富,机器没办法准确识别语义。

  他进一步解释道,正如语音识别一样,一开始很长时间内是物理声学信号的识别,最后语言学家加入,才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识别语音。今天的手语识别类似,还停留在视觉信号的识别阶段,未来要突破还需有精通手语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脑认知等交叉学科的人才加入,这让他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研究动力。

  “我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和我一起,为信息无障碍,尤其是手语识别和理解做深入研究,让更多人获得沟通自由。不仅聋人可以便利地与人沟通,盲人、肢体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群体,也可在信息无障碍支持下获得自由,在宝贵的人生中焕发新能量,找到生命价值。”姚登峰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