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9 08:00 | 来源:新浪网 2004年09月07日23:43 | 查看:3376次
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五马垅小学寄读那几年,盘老师待我们像亲生儿女一样。在我们心里,我们都喊她妈妈。”13岁的黄海燕今年9月已升入塘溪乡中学读书,可她提起盘老师便动了感情。
2000年,学校合并时,海燕正读二年级。开学那天清晨,崎岖的山道上,一幅从未有过的情景打破了大山的沉寂:11个山里娃娃,簇拥着盘振玉,一路欢声笑语,步履匆匆地赶往五马垅小学。一路上,振玉担心孩子们走累了,几次要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可他们谁也不肯。当她最后牵着2个孩子,大伙儿一路走走停停来到学校时,居然在路上走了3个多小时。
平时,除了进行复式教学以外,振玉每天还挑水做饭,像父母一样管起了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洗澡睡觉。
当时在校住宿的有6个男孩,5个女孩,每天晚上,她忙着一个一个帮着孩子们洗完澡,直到让他们睡下后,她才忙着在灯下备课,往往到了夜里十一二点,她才能歇息。她的房间与孩子们的房间相连,她从来不关房门,常常夜里几次起床替孩子们盖被子。孩子们夜里一旦要上厕所,只要轻轻喊一声,她准会惊醒,赶快起床送孩子入厕。而每天清晨6时,她又早早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时隔几年,黄海燕仍感慨不己。过去的一幕幕虽逝去,却记忆犹新:大瑶山一年四季多发雷阵雨,每每夜半三更时,突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泻。振玉每每惟恐惊吓了孩子们,每每披衣而起,搂住最小的孩子,陪孩子们捱过长夜。有一天夜里,当狂风暴雨掀开了屋顶的杉树皮时,她已及时将孩子们转移到了自己房内入睡,而她却忙着找来塑料、薄膜、木条,忙着遮风挡雨。
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像慈母一样把心掏给了孩子们,孩子也将母亲般的依赖给予了她。
6岁的黄志刚家住五马垅小学对面的山坡上,与他一样每天回家住宿的孩子有10多个。2002年5月的一天,小志刚放学回家后,不慎摔伤了左手臂,整个肩关节红肿疼痛。尽管父母亲哄着给他上药治疗,可他怕痛,哭着不肯让人碰一下。第二天,当父亲背着他来到学校后,振玉忙接过孩子,细心察看志刚受伤的膀臂,心内感到阵阵抽痛。原来,孩子只是肩关节脱位,平时学会一些医术的她搬出自制的药酒,亲自给孩子治疗。起初,她鼓励小志刚:“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要坚强些,让老师给你治疗好吗?”
很快,小志刚抹去眼泪,表现出了倔强的模样,任老师轻轻摇动伤臂抹药,然后推位几下,居然很快使错位的关节复了位。最后在她的鼓励下,小志刚慢慢地转动了肩膀,继而举起左手,含着泪花惊喜地嚷起来:“老师,我的肩膀不痛了!盘老师真了不起……”
小志刚的父亲历历目睹这一切,一时激动地说:“盘老师,真没想到这孩子对你的依赖超过了我们当父母亲的呀!你待孩子真是视如己出啊……”
“我一直铭记着父亲临终时的遗愿:要尽快把学校操坪边的围墙砌起来。”她把整个的心扉奉献给了瑶山的教育事业,不但感动了朴实的乡亲们,而且赢得了有口皆碑的褒扬
1986年2月,盘振玉与丈夫黄由富喜结良缘。恋爱期间,他俩曾信誓旦旦:不畏任何艰难困苦,我们双双一起扎根瑶山,把人生奉献给这十万大山。
然而婚后,读了几年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由富成了梨树坪的第一个中专生,而他的工作又一次变动,调到了乡变电所,月工资有100多元。但小俩口却过起了天各一方的分居生活,一个月难得重逢一次。
这年9月,当时的学区主任找到振玉的父亲——五马垅村支书盘贵云,有意安排振玉下山,到条件优越的和平小学教书,这样又解决了小夫妻的两地分居。当时,振玉满心欢喜,然而当她听说自己这一走,可山下的老师谁也不愿进大瑶山后,内心又不安了。她想到,即使从山外调一个老师来顶替自己,可他们面临着的困难更多,除了与家人分居外,同时要面临生活习惯、语言不通等困难……这样苦苦思虑了几天,她终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之后,她做通了丈夫由富的工作,对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放弃下山的机会,仍留在瑶山教书。
岂料,父亲也改变了要女儿出山的念头。原来,他这几天也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书而发愁哩。
让乡亲们大感意外的是,一年后,振玉居然自己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丈夫黄由富辞去在乡里的工作,回村做了护林员,兼起了村团支书工作。当时,有同学劝由富:“好马不吃回头草。你不能放弃大好前程,重又回到连路都未通的瑶山啊!”
由富却毅然成行。他说,振玉给了他一个家,又替他怀孕生子,他不能把整个的家扔给妻子……
回乡后,由富主动挑起了家庭担子,让振玉腾出心来好好教书。而平时学校里有什么事,由富则会倾情去办。一座小小的学校,不但牵住了振玉的心,也倾注了由富的心血。由富自幼好学,会做木器、竹器活,学校的桌椅坏了,振玉喊一声,不出半响,由富已悄然修好了;学校要添置教具,也不用花学校一分钱,这活儿全由由富包了。
记者在五马垅小学看到,一幅世上绝无仅有的跳高架——全部用竹子做成,两根竖杆凿有斜形缺口,用以放置横杆。振玉自豪地说,这是她的创意,丈夫的绝活!
记者还看到一根别具一格的竹制升旗杆,也是夫妻俩的联诀产物。而他俩制作的还有计算器、跳绳、报架……凡别的学校有的教学仪器,五马垅小学也有,可全是自己制作的,没花学校一分钱。
这期间,不但小俩口倾情学校的建设,振玉的父亲也首当其冲,乡亲们也自发地投入进来。一座小小的山村小学,凝聚着全村人的爱心。
振玉说:“直到2000年通了公路后,这竹子做的升旗杆才完成使命,我才从山外购买了新的升旗杆。”
过去,学校房顶一直覆盖的是杉树皮或油毛毡,经常被狂风暴雨掀翻卷走。振玉一直祈盼盖上瓦片屋顶。自从通了简易泥石路后,她便给自己出了难题:一定想办法弄些修建校舍用的砖呀、瓦呀,但无论如何不能花学校一分钱。
2001年冬。振玉打听到山河水库要搬迁移民,有房屋要拆除,便和父亲陡步走了20多里路,来到水库寻找人家遗弃的砖瓦。让她大喜过望的是,有几户人家表示不要砖瓦,但让父女俩帮着拆房,旧砖瓦归他俩。
这天下午,蓝天下,偌大的库区出现了如此一幕:年近花甲的父亲爬上房顶揭瓦,身体单薄地女儿伸举双臂在下接瓦,又小心翼翼的移下梯子,一片片地码好瓦片。阳光下,她不停地上下忙碌,寒风扰乱了她的长发。
随着瓦片的渐渐增多,振玉感到双手开始麻木起来,可仍不肯停歇片刻,她只盼着拆一片瓦,学校多增加一片瓦。
之后,有人认出了父女俩,可当他得知父女俩是为山里小学而筹集砖瓦时,顿时受了感染,转身对当地人传开了他俩的感人之举。继而,人们纷纷受到了感染,纷纷涌上前,帮着父女俩拆起砖瓦来。
一个老百姓自发地为着山区小学做贡献的义举在山河水库演绎开来。
傍黑时分,父女俩尽管累得疲惫不堪,可心里特别甘甜。他俩不但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而且为学校一下筹集到了二万多块砖瓦。
第二天,当振玉找车将这批砖瓦拖到村里公路边时,根本不用她发一声喊,村里的大人小孩已自发地行动起来。通往学校的山道上,出现了长长的人流……
几天后,五马垅小学一朝变了模样:袭用了几十年的杉树皮、油毛毡变成了片片青瓦。而盖好屋顶,还剩余近5000片瓦哩。
而多年来,振玉一直有个热切的愿望:将来让孩子们像山外的孩子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那该多好!
2002年12月,振玉当选上了苏仙区政协委员。她写的第一份政协提案是:《关于解决五马垅小学危房维修的问题》。很快,这份提案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郴州市有关部门拨出一万元专项资金,市、区教育部门发动干部职工捐款,筹集到5000余元。第一次获得这么大笔资金,已在山区默默奉献了二十载的振玉激动了好些日子。就这样,2003年4月间,振玉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五马垅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较彻底的改建。那些日子,她和孩子们摸着粉白的墙、透明的窗,振玉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啦!
2003年9月,振玉被湖南省政府授予“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当振玉从山外载誉而归后,乡亲们自发地涌到村前,载歌载舞,迎接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纷纷称她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啦!”
这天夜里,振玉捧出奖金递给父亲,说因为有了父亲多年的教育,她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可父亲却执意不收,让她把奖金用在山里娃娃身上……
2003年11月18日,振玉年仅61岁的老父亲因多年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临终前,父亲对自己的后事一一做了安排,可他留给女儿最后的遗愿却是:把学校操坪旁的围墙砌起来,这样孩子们读书也让人放心啦……
采访中,面对一米多高的码成垛体的砖头,振玉说:“这些砖头是父亲前两年一趟趟挑回来的。当时,父亲因劳累过渡,挑砖回来后还病了一场。”
而今,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远眺,青翠的山麓上,白色的校舍令人嘱目,门前挺立着两株百年古树,让人顿感充满了勃勃生机。振玉说:“现在孩子们终于能在明亮的课堂里读书啦!但我还有一桩心愿未了——一定要尽快将围墙砌起来,这样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安心啦!”
采访中,五马垅村支书廖良福感慨地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振玉已开始教自己学生的孩子了。而今,她独自一个人撑起一座学校,她和学校被村民们称为知识的“圣地”、致富的摇篮了。
他说:盘老师22年扎根山区不容易呀,她投掷出了自己16岁到38岁最美好的人生岁月啊!22年来,她教的学生达230多人,其中13人考取了大学。最早的一些学生已30岁了,大多成家生子了。而今,振玉痴心山区教育的成果已显现起来:村里率先开办铅锌矿的有她的学生,村里率先买车跑运输的是她的学生,村里第一个投资养殖业的是她的学生……
廖良福最后由衷地说:“盘老师把宝贵年华奉献给了瑶山,也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我村是瑶族自治村,像她这样既懂瑶语又懂汉语的老师很难找,她也表示要扎根山区一直干到退休,但这样只是苦了她一个人啊……”
巍巍瑶山作证:为了瑶山的教育事业,振玉把整个的心儿掏给了山里的孩子们。振玉用全部的痴情感动了瑶山……(稿源:红网)(作者:吴兴戴成辉蒲泽生 黄建华)
(责任编辑:贺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