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10人 辽宁大学刘巍获评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 13年10万公里 他走遍全国做家访(2图)

发布时间:2021-12-14 15:33 | 来源: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14日 03版 | 查看:559次

今年已经是刘巍参加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刘巍(前排左一)家访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采访对象供图

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全国10名高校辅导员被评为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辽宁大学化学院辅导员刘巍获此殊荣。

12月10日,一个冬日暖阳的下午,记者与刘巍老师约在辽宁大学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这些感人事迹背后的故事。

学生上网成瘾,他搬进学生宿舍陪同学习;行程十万公里,他坚持13年去做家访;学生需要校外隔离,他把婚房让了出来……

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亲生女儿,一个是朝夕相处的学生,他偏心地将大爱奉献给这群“孩子们”。从教20年来,他早已忘记帮助过多少学生,但学生不会忘记。

帮学生戒网瘾住进学生宿舍 “我带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是刘巍从教生涯的第20个年头,在他看来,辅导员工作繁琐复杂,时常没日没夜,不仅要做到“认真”,有时甚至要“较真”。

“我带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他回忆,那是在2005年,他的一名学生上网成瘾,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家长都心灰意冷。但刘巍没有放弃,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夹起铺盖卷,搬进学生寝室,和学生同吃同住,下班后一起上自习,陪同学生学习成了他的业余生活。学生被老师这样的行为感动了,戒掉了网瘾,顺利毕业。离校时,学生哭着讲道:“是您用如师如兄的陪伴和鼓励让我看到了希望。”此后,学生寝室里多了一位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这一住,就是五年。

大学生已是成年人,真的需要老师这样“贴身”的教导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巍说:“当时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电脑游戏刚刚兴起,学生出现了夜不归寝,网吧包宿打游戏,学习成绩尤其是男生出现断崖式下滑的现象,我主动申请入住的寝室。二是2004年的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建议辅导员进寝室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刘巍谈到,辅导员的职责包含很多方面,除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之外,还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当时一些学生上网影响学习,需要老师帮助指导。

“我就采用了一种比较‘笨’的方式,严防死守,像带自家孩子一样,‘散着带’和‘看得紧’肯定不一样。学生不去上网了,就会有更多时间上自习,学风教育也变好了,那几年考研率直接达到了40%以上。”

刘巍老师的“严”在学校都是出了名的,“最开始有的学生不理解,但几年之后我会收到学生短信,说感谢您当时的‘严厉’现在才体会对我们成长帮助有多大。 ”

让出婚房做学生的隔离病房

“我只是做了辅导员该做的事”

2009年10月甲流疫情期间,一名青海籍的女生突有发热症状,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校外隔离治疗,防止交叉传染。他同爱人商量,让妻子到亲戚家住,自己住到办公室,让学生住在自己的婚房里。在防治甲流的几个月里,他刚装好不到一年的新房,成了发热学生隔离的住所。

这件事情一出,有人在背后说他是“傻子”,也有人背地里说他想“挣表现”。其实刘巍想说:“我不傻,也不是想演给谁看,学生在外求学不易,我只是做了一个辅导员该做的事。”

刘巍夫妻都是辽大的老师,两人有着共同的职业追求,刘巍做辅导员加班加点工作的时候,他的爱人也在科研项目上加班。“所以她特别能够理解我的做法,当年那种情况,既然家里能腾出地方来,那学生就不用去住宾馆了。我和我爱人都没觉得这个事情有那么伟大,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人之常情。当年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带的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到老师家‘蹭饭’。如果我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他也会这样做的,这是一个师道的传承。”

家访13年10万公里行程

“家访是行走在路上的幸福!”

多年来,刘巍坚持每年寒暑假期赴全国各地开展家访活动。

他曾为护送30余位学生平安返乡而远赴新疆;他曾奔赴青藏高原开展家访活动,克服山路崎岖及高原反应,行程万余公里,走访了20多个学生家庭;他为挽救欲轻生学生,远赴边境乡村,亲身实地了解情况,研究制定详细培养方案……他牺牲休息时间,把“问题”学生放在心中,行程十余万公里,新藏蒙、云贵川、晋陕甘、辽吉黑,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这些学生家里做家访? 他说:做辅导员要进课堂进寝室,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孩子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厌学、社交能力差、抗压能力不强等,如果发现解决不了,我们就要去找到合适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把锁,你需要找到对应解决问题的钥匙,如果在学校找不到,我会选择去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受教育背景、学生个性等信息,汇总成大数据,分析后就可以找对钥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到学生家走一趟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刘巍说这是一个误区,作为辅导员,不能等学生出现严重问题了再去治疗,遇事情当“救火队员”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在发现苗头时就介入。

“到学生家走一趟,也不一定就能了解全部症结所在。家访的意义在于,有的孩子家庭贫困或者单亲家庭,在学校他不愿意透露这些隐私,但你去家访,他知道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和难处了,回到学校后,他发现老师没有说出去,而且对自己更好了,他就会信任老师,跟老师成为知心朋友。孩子成长中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由老师弥补上了。这样孩子有什么心事第一个就会想到找老师帮忙,我就能在问题之初把事情化解。”

13年十余万公里的行程,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刘巍坦言,这些年家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少。“比如2012年去青藏高原的家访,当时租的车辆刹车片失灵,幸好开上缓冲坡,与死亡擦肩而过;2015年去贵州家访,临近春节,买不到直接回家的票,大年三十凌晨司机把我放在沈阳高速公路上,我徒步走了一个小时才看见有人家。”而且刘巍大部分的家访都是利用寒暑假期自费进行的。“但相对于将学生一个个培养成材的幸福感,这些挫折和困难显得那么渺小。”

总之,刘巍感叹:“家访是行走在路上的幸福!”

辽沈晚报记者 闫柳

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满足感和成就感会爆发小宇宙

在对刘巍进行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他是一个党性原则很强的人。比如说起住进学生宿舍,他说当时有个背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讨论辅导员的职责,他谈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谈到思想政治教育,他提到了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这些内容都熟记在他心中,也指导着他的行动,可以说他20年如一日地奉献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并做出了诸多成绩载誉加身,除了自身崇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外,还有对党的政治理论的吃透理解与笃实践行。

作为教育部千名辅导员“双巡”活动30名报告团成员之一,刘巍常年面向学生开展理论宣讲,开展了“青春告白祖国”“与信仰对话”等系列主题活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他组织开展“读经典、温党史——党课育人工程”,坚持每周讲授党课,带领学生党员读书一小时。

今年5月4日,一个个时长3分钟的讲述红色家书的微视频在网络上陆续流传开来,到6月30日,100封红色家书、100个党史故事,在网上持续传播,引发广泛关注,500个高校班级参与互动,20万人次大学生在线学习,这一段段视频的策划者之一正是刘巍。他联合发起了辽宁高校辅导员“信仰·回响”红色家书接力讲述活动,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等106名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

被问到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的感受时,他的答案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满足感和成就感会爆发小宇宙。”

刘巍说:“2005年我从教学岗位走向辅导员岗位,两个岗位都是教书育人。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辅导员。因为你用心将学生培养成才,一个一个送到社会,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爆棚,就会爆发小宇宙。同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不仅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辅导员价值引领的重要性所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