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位高位截瘫乡村女青年与她的“希望小学”(5图)

发布时间:2010-10-03 00:06 |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2010-09-09 | 查看:1592次

“只要心中有太阳,人生就没有阴雨天”

     ——一位高位截瘫乡村女青年与她的“希望小学”

任影在课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9月7日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新华网合肥9月8日电(记者王圣志)她端坐在轮椅上,肌肉萎缩的双手紧握着三尺多长的木棍,木棍前端固定着塞进粉笔的注射器。这支“加长粉笔”在她娴熟而吃力的挥动下,一行行遒劲而工整的粉笔字跳跃在黑板上……

  12年来,她在自己创办的“希望小学”里,一直以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上课。残酷的类风湿疾病让她的脖颈不能扭动,双手畸形,高位截瘫,双腿失去站立能力,瘦弱的身体不得不以轮椅为伴。但她略显苍白的脸上,依然时常挂着微笑。

  她在疾病的苦痛折磨中,追逐着生活的希望。这所凝聚着她所有心血的“希望小学”,已经成为拥有8个班级、10多名教师和200多名学生的完小。她还坚持自学,取得了医学和教育管理两个专业的大专学历。

  她叫任影,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希望小学校长。

  花季时节,她被折断了飞翔的翅膀

  1966年出生在临泉县邢塘镇任庄村贫苦农家的任影,自幼聪明好学,从学校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土墙。18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属重点中学阜阳一中。

  然而,这个本该拥有美好前程的花季少女,却遭到了无情病魔的残酷折磨。读高二那年,她经常感到全身病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医学界称作“不死的癌症”。

任影用萎缩变形的手握着“加长粉笔”写板书(9月7日 新华社记者 李健摄)。

  尽管每天吞食大量的止痛片,依然无法减轻全身疼痛。渐渐地,病情恶化,疼痛让她的行动变得十分艰难。从寝室到教室,50多米的距离,同学们只需走5分钟,而她要一步步缓慢挪动,走上半个小时。

  她多么渴望步入大学殿堂!令人遗憾的是,她还没有圆大学梦就瘫痪在床,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理想破灭和身体瘫痪,让任影一度陷入绝望的低谷。看着窗外自由飞过的小鸟,她经常黯然神伤:“鸟儿还有自己的天空,而我呢?”1995年的一个夜里,她偷偷地服下农药……

  当她在医院里被抢救过来时,她哭着问父母:“你们为什么要救我?我是你们的累赘啊!”父亲流泪了,这位坚强的男人为了给女儿治病,再苦再累从没淌过一滴泪,此时蹲在地上抱头大哭:“如果你真有孝心的话,就求你陪我们好好活着!”

  父亲的话语和哭声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她的心坎上。此刻,她觉得自杀是多么自私的行为,对父母是多么的残忍!

  活着,是一种责任! 

任影在家里上网自学(9月7日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只要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再苦我也能忍受”

  县残联的人士听说任影的情况后,为她送来了大量书籍,并鼓励她自立自强。看到一个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任影逐渐树立了生活的信心。1996年,她报名参加了县里开设的“社区医学函授班”,她希望将来能像张海迪一样,为贫困的乡亲们治病。

  这年7月,瘫痪在床7年的她,第一次走出家门,由妹妹推着轮椅到县城参加招生考试,沿途,每当妹妹艰难地推她上坡时,总有热心人过来帮扶一把,这让她心里充满了温暖。“这个世界不仅有痛苦,更有爱!”此刻,她觉得,树还是那么绿,花仍旧那么美,早晨的太阳依然那么朝气蓬勃!

  在读医学函授班的同时,任影还义务给村里成绩差的中小学生补课。偏远的任庄,因为离学校太远,有的孩子八九岁还没有上学。这让任影萌发了办学前班的念头,她希望村里的孩子能早点接受幼儿教育。

  于是,1998年的夏天,全家人为她在院子外面的空地上以最快的速度盖起了两间茅草房,打造了木桌条凳。任影也为自己发明了板书工具:在一根带有凹槽的细木棍一端套上一个注射器外壳,在注射器外壳里装入粉笔,这样就做成了推拉自如的“加长粉笔”。一个暑假,她都在练习使用这支笔,终于能在黑板上写出像模像样的字了。

  学前班秋季开学,出人意料的是,来学校报名的学生竟有24个,其中还包括两名残疾儿童。第一堂课开始时,母亲推着任影走进了教室。此时,教室的前后窗户站满了听课的家长。看着家长信任的目光和教室里的学生,任影感觉自己真正“站”了起来。她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赢得了家长的称赞。

  孩子们在入班前都没有写字的基础,任影就在轮椅前放一张桌子,一个个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基本笔画。一个上午下来,本来就畸形的胳膊和手疼得连抬起都相当困难。“只要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再苦我也能忍受。”她说。

  第一届学前班毕业时,孩子们都有明显长进,家长们纷纷找上家门,要求她无论如何继续办一年级。在家长们的鼓励下,任影的父亲又赶紧盖了两间教室。第二个新学年,不但学前班又招了26个孩子,一年级还增加了邻村的11名学生。

  任影给学校起名叫“任庄希望小学”。她说:“之所以带着‘希望’两个字,一是因为我热爱教育,这是我人生的希望;二是期盼农村教育大有希望。”

  “工作着是美丽的。只要心中有太阳,人生没有阴雨天。”任影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

  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任影的生活起居全部需要家人帮助(9月7日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放弃就有希望”

  1999年,任影通过自学,顺利完成了医学专业课程,并取得了毕业证。2001年,她又报名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全国自学考试。繁重的教学之余,她始终坚持自学,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学习到12点。2006年,她终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教育管理大专学历,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希望小学的班级也一年年增加,逐渐发展成具有200多名学生的完小。2002年,任影借贷十几万元,盖起了一栋三层6个教室的教学楼,学校各方面条件均达到了社会办学要求。2007年,她的小学被教育部门纳入城关镇管理,并更名为“城关镇希望小学”。

  任影不仅在乡村传递着知识,还在传递着一种自强不息的信念。

  任有武是村里一名残疾青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只能靠手按着脚跟走路。上初中时,因为行动不便,遇到雨雪天气就无法去上课,任影就主动帮他补课。由于自卑,任有武经常想放弃念书,任影就用自己办学的经历教育他,鼓励他一定要读书,学习一门技术。初中毕业后,任有武通过自学,取得了医学专业毕业证,并在村里办起了诊所。

  任影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学生王皓说:“有的同学调皮时,任老师就说:‘我这样连喝杯水都困难的人都想多学点知识,你们比我强多了,怎么能荒废大好时光呢?’这句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任老师克服这么大的困难给我们上课,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她!”

任影在家里为学生辅导功课(9月7日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扶持着任影一路前行。合肥市一位姓陈的女同志,在知道任影的事迹后,年年都寄钱给希望小学,还打电话鼓励任影把学校办好,但从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任影向这位未曾谋面的大姐表达感谢时,她对任影说:“我应该感谢你,从你身上我学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些年,很多人关心、支持、帮助我,这些关爱和理解让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幸福:我不是一个孤独的前行者,我也不是一个人与困难孤军作战,与我同行的还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任影说。

  她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教给学生,她立下的校训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在办学中,任影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民办学校招生受到很大的冲击,学校学生人数减少;由于农村贫困,任影收的学费很低,她经常为学校的经费发愁。但再多的困难,也未能动摇她继续办学的决心。

  她在日记中写道:“无论做什么事,不放弃就有希望!”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0-10-03 22:52:47 发表
匿名网友:好感动,好佩服任影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