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图)

发布时间:2021-09-10 13:3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08版 | 查看:675次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这段讲话,向所有老师致以尊重和礼赞!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是时代奋斗者中最辛苦的燃灯者。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一直保留着尊师重教的传统,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敬重知识的民族才会有未来,也因此,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两年前的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李保国“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今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颁授勋章。这是党和人民给予默默奋战在教育一线岗位教师们的最大肯定!

  正是有以张桂梅、于漪、卫兴华、李保国、高铭暄为代表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为祖国培养时代栋梁、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我们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往小了说,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付出,让所有中国人都能识字、知理;往大了说,嫦娥五号月球采样、祝融号登陆火星等一系列中国科技的新高度,都离不开教育事业一点一滴打下的坚实地基。他们是最美人类灵魂工程师!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兢兢业业一生,只为能够培育出更多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教育事业有他们在守护,我们何其幸运。

  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如习近平总书记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所言,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本报评论员)

高铭暄:一名鲐背之年的老教师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铭暄今年93岁,依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9月9日,第37个教师节前夕,在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还为青年教师开了首场讲座。

  在这场讲座上,他回顾了自己在吴玉章老校长的指引下走上教学道路的故事,并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一生的教学“法宝”倾囊相授,让青年教师受益良多。

  从一名刑法学生到今天见证我国刑法学蓬勃发展,也许是“书生报国”的最完美路径,更何况还有桃李满园。然而,高铭暄却没有“退休”的想法,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名家”“泰斗”,而是“法学院刑法教研室的一分子,一名鲐背之年的老教师”。

  他记得,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人民大学开设了《马列主义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四门课,被师生统称为“四大理论”。“不仅学生、研究生要学,教师们也都要学。教师们白天没时间,晚上可以上夜大学去学。”这在他心中扎下了“教师要精研理论”的种子。

  他记得,当年吴玉章老校长为学校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准时上课。“有一次,一位教师上课迟到了五分钟,随即就受到了学校的点名通报批评。有一位马列主义课的教师,住在城里,要到西郊人大的教室上课。他乘车到人大校门口时,离上课时间只有五六分钟了。他怕迟到,撒腿就跑,跑到教室时正好到上课时间,他晕倒在教室。虽然也耽误了几分钟,但总算没有违反教学纪律。这个故事给我印象特别深。我在人大教学几十年,上课从未迟到早退,就是得益于这个教学纪律。”高铭暄说,这在他心中埋下了“教师更要严于律己”的种子。

  他还记得,他走上从教之路至今68年,从青涩的小伙子变成93岁的老学者。“吴老告诉我们,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一定要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我在20世纪50年代初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以后从事教师工作就牢牢掌握这个方针和方法。”高铭暄说,他一直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钻进书本出不来,应当从纯粹读书的状态中走出来,积极参加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专业素养,一旦和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将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将社会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水平。绝不能崇洋媚外,喧宾夺主,生搬硬套,照单全收。”高铭暄认为,这是他从教的“法宝”。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老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特别是博士生教学。他奉行孔子指导学生的原则,坚持有教无类,又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弟子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弟子的特点、个性和兴趣。“在我的弟子中,学术观点不同甚至激烈争辩者,不乏其人。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之路上,我鼓励学生创新,认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行。有不同意见是好事,真理越辩越明。我常对学生引用韩愈在《师说》里讲的那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研学、律己、谦逊、包容,这是一位“老教师”的自白,也是他给予教师节最好的诠释。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本报记者 姚晓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