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6 17:53 | 来源:中工网 2021-09-06 07:59:47 | 查看:947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初见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周瑾,一种内敛的气质扑面而来。交谈中,记者感觉她谦和、沉静,明亮的眼睛里透着睿智和自信。
27载与数学为伴、和学生为友,周瑾担任班主任近20年,带出了10届高三毕业班。她的学生中,有20余人考入清华北大,1人夺得2019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2016届~2018届毕业生的理科总分和数学单科成绩均位列丰台区第一。
“帮助学生实现梦想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周瑾的座右铭,伴随她度过漫长的教学时光。
赖志凯 摄
有故事的数学课
“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割圆术?”
“我知道,这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为计算圆周率建立的理论和算法。”
“完全正确,掌声鼓励。”
这是周瑾在课堂上讲解极限理论时的一幕。
“我经常结合所讲内容把中外数学史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周瑾说,为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极坐标”知识点时,她会给学生讲数学家笛卡尔的凄美爱情故事,从而引出高考试题中的心形曲线。
“高三毕业时,我在给学生的贺卡上也写了这个方程。”周瑾笑着说,这是师生之间特殊的浪漫。
周瑾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她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她的课堂上,总是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
她提倡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思维得到了拓展,而且感受到了共同探索的乐趣。
“在教学中坚持‘设问、解问、新问、追问’的‘四问’教学模式,用‘问题串’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从而获得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周瑾这样向记者解释她的授课方式。
把“落榜生”送进北大
2013届学生于陪洋,是周瑾从初一带到高三的学生。他很调皮,虽然在数学方面颇有天赋,但在初三直升选拔时还是落榜了。
周瑾再三向学校举荐,“他现在成绩是差了一些,但他是偏才,总会发光的!”学校被周瑾的执着打动,同意了她的请求。
直升高中后,于陪洋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理科成绩也突飞猛进。他从心里感激周老师的“偏爱”,虽然嘴上不说,却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在2013年高考中获得了数学满分的好成绩,被北大顺利录取。
“现在他已经研究生毕业,但仍不忘每年回母校来看我。”周瑾说。
每一次和学生接触,周瑾都精心准备,她不断总结反思教育教学得失,撰写了近10万字的教育随笔。
“在我看来,学生成绩的好与差是暂时的、动态的,尤其不能给学生带上好生的桂冠、差生的帽子。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更不能只用成绩论英雄。”周瑾说。
关注学生全方位成长
2019届学生庞小扬是班里的“数学天才”。一心想学数学专业的他,高考分数达到北大录取线,却被北大数学系拒之门外。
选择北大还是坚持初心?庞小扬和家长找到周瑾征求意见。
“虽然多一个学生被北大录取,对学校、对自己都是一种成绩,但看到孩子眼里的那份执着,我坚定支持他选择中科大数学英才班。”周瑾说,“十二中少了一个北大学生,但未来中国可能多了一位数学家。”
周瑾认为,优秀的学生智商、情商缺一不可。高三班主任要持续不断地给学生传递热情和正能量,点燃他们的梦想;传授人生信念理想,提升他们的视野和格局,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信和自我,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闪闪发光”。
“当年,我的学生吴宇轩总是年级第一,另一个学生黄子晴总是第二。高考出分时,当宇轩得知子晴取得理科高分时,立刻真诚地向她祝贺,子晴回馈以拥抱和感谢。她俩和其他几个同学被同学们称为‘学霸天团’,每次考试,同学们被他们‘碾压’,却也被他们带领。”周瑾说,那一年,“学霸天团”里有4位姑娘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
讲述这段过往时,周瑾脸上满是自豪,她不仅为姑娘们金榜题名高兴,更重要的是为她们是对手更是朋友的格局感到欣慰。
在周瑾眼中,真正优秀的学生,绝不局限在高考成绩上,真正优秀的老师,永远关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