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为大山里的孩子——记磐安墅安希望小学校长曹苏芬(图)

发布时间:2010-09-06 00:04 | 来源:浙江日报 2010年9月3日 第1版 | 查看:2414次

曹苏芬(左一)假期看望残疾学生

  通讯员 倪震洲 记者 王婷

  在磐安县大盘山的深处,一位女教师扎根山村近30年,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用坚韧与大爱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

  她,就是磐安县墅安希望小学校长曹苏芬。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我要用爱浇灌每一位学生。”走上乡村教师岗位的第一天,曹苏芬暗许心愿。

  上世纪80年代初,19岁的曹苏芬来到磐安县深泽乡中心小学(墅安希望小学前身),担任六年级班主任。

  第一学年结束时,曹苏芬发现学生小卢神情低落地坐在教室角落里。她满怀关切地询问原因。“老师,我毕不了业了。”小卢的眼眶中滚出两行泪水。因为家里穷,还欠着学杂费,按照规定小卢不能领走毕业证书。

  曹苏芬最看不得学生掉泪,尽管当时自己的工资只有20多元,第二天,还是拿出了仅有的一点工资,偷偷为小卢付清了所欠的学杂费。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为学生支付所欠的书费、学杂费,成了曹苏芬习以为常的事。

  在磐安打工的罗金芬,因家庭贫困,想让11岁的儿子梁国强辍学打工,但儿子一直嚷着要上学,娘儿俩在学校门口相互拉扯。这一幕,被曹苏芬看见了,“赶快上学,剩下的事由我来解决。”曹苏芬的一句话,改变了孩子的命运。

  从教以来,曹苏芬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得到的稿费和奖金都捐给了学生。1995年,她把800元全国优秀教师的奖金给了一个贫困学生;1998年,她把300元师德标兵奖金给了一名病危学生……迄今为止,她为学生捐款累计上万元。对于一位清贫的乡村教师来说,1万元不是个小数目。

  “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在贫困偏远山区当乡村教师,曹苏芬无怨无悔。近30年来,她有很多机会进城工作,但都放弃了。她憨厚地说:“我是农民的孩子,在艰苦的农村学校当教师,教育和培养农村孩子成长、成才,是一种责任。”

  “曹老师,从我女儿进学校的那一天起,你就像姐姐一样处处想着我们母女俩,给我们好多的亲情和温暖……”这是黄晨宇的妈妈写给曹苏芬的感谢信。

  一年前,深泽乡马祥村的一对夫妻带着肢体残疾的女儿黄晨宇,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曹苏芬,希望学校能接纳孩子。晨宇小时患有脑积水,求医花去20多万元医疗费才挽回生命,可没有学校接纳她。尽管墅安希望小学不是特殊学校,但曹苏芬决定收她入学。

  曹苏芬对晨宇特别关爱,每天抽时间去看她,逢年过节还上门看望她全家。今年“三八”节,曹苏芬买了节日蛋糕送到晨宇妈妈面前,晨宇妈妈感动得泪如泉涌。

  曹苏芬常说:“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吕桂福是一名孤儿,曹苏芬经常买粉干、面条、鸡蛋、花生、糖果等给他吃。有一年,曹苏芬为桂福备齐了年货,吃的、穿的、用的,大包小包送到了桂福家,临走时问桂福:“还缺什么吗?” 桂福吞吞吐吐地说:“油、盐。”曹苏芬一拍脑袋,自责道:“看我粗心的,怎么就把油、盐给忘了呢?”说完赶忙出门去买。乡亲见了都说:“桂福这孩子,遇见曹老师这样的好老师,福气呀!”

  每年过年前,曹苏芬都会买来毛线,一针一线为学生织毛衣。在给桂福织毛衣时,想到桂福属鸡,她特意在毛衣上织上一只公鸡,寄望他能像大公鸡一样精神。这件漂亮的毛衣被曹苏芬年幼的女儿看见了,“妈妈,你偏心,你从没给我织过有图案的毛衣。”为此女儿还和妈妈赌气。

  “自立、自强、自尊”

  爱与责任,让曹苏芬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12年前,曹苏芬开始担任墅安希望小学校长。

  担任校长以来,曹苏芬为学校校舍改造、拓宽运动场地、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四处奔走。在她的努力下,一所曾经破旧不堪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崭新的现代化校园。

  22个捐助单位,200多万元爱心善款……曹苏芬从中读懂了社会对希望小学的厚爱。“希望小学要以自立、自强、自尊的姿态,把被爱转化为施爱的意识和能力,在关爱中成长自己,用真爱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努力去丰富希望小学的内涵!”这是曹苏芬心中的愿望。

  曹苏芬借社会之爱,发起全校学生进行自爱教育。许多来校走访、参观的教育专家都夸奖这里的学生素养高。

  如今,墅安希望小学已成长为“全国模范希望小学”,正托起更多山里孩子的希望。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