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9 10:1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19日 06 版 | 查看:1041次
扫一扫 看视频
50多岁的庄元军觉得自己的人生平凡至极,没有高学历,也未见过大世面。30多年的工作履历几乎用一句话便可以概括: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乱泥塘村和向阳村教学点全科教师。
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庄元军是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因为除了他,再没有其他老师愿意在大山里的教学点苦守31年,教育他们的孩子。40多岁时,庄元军两鬓头发就已花白,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操心太多。
刚参加工作时,庄元军是代课老师。六道沟镇地处长白山腹地,而乱泥塘村教学点就建在山路的尽头。当年,教学点是村里数得上的破旧房子,泥土砌成,有的窗框上只糊了一层塑料布用来挡风。冬天在教室里要烧炉子取暖,下雨天屋顶会不停地漏雨。教室坑坑洼洼的地面,一扫地灰尘就高高扬起。
“那会儿大家都穷,也不觉得条件太艰苦。”庄元军说。
但村民们都知道,在教学点当老师是个苦差事,还不如种地挣钱多。在教学点,上课和维修教室,都由庄元军一肩挑。
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中心学校同年级开设的课程,在教学点样样都不少。
从1986年参加工作到2006年乱泥塘村教学点撤消,庄元军在那独自教书整20年。教学点被撤,庄元军被调回六道沟镇中心学校教书,家也从村里搬到了镇上。
不久,向阳村教学点教师退休,需要有老师接续去教学,虽然是以短期流动任教的形式号召,但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愿意接任,只要去了就会变成长期留守。校领导问庄元军是否愿意去,他嘴上回绝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听说一直没找到愿意去任教的人,他又改变了决定。
“在山沟里守了20年,还没待够?”
“你是傻还是彪?”
得知丈夫又想再去教学点,妻子赵连凤一时难以接受,没少跟庄元军吵架。
赵连凤是家庭主妇,在家带孩子,养家全靠庄元军一个人,“条件艰苦工资又少”。
在乱泥塘村时,庄元军曾有机会到镇里其他单位工作。当庄元军兴冲冲地到学校宣布这个消息时,家长们一下子很失落,“你要走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再来新老师。” 学生们一个个不舍又失望地看着庄文军。
“我要是就这样走了,总觉得对不起良心。”庄元军说,有教学点在,学生们五六分钟就能走到教室,不必一年级就去镇里寄宿上学。
“老实人”庄元军争论不过妻子,每次只撂下一句话,“不能让孩子没学上,条件会越来越好的”。
在山顶的向阳村比乱泥塘村交通更加不便。从六道沟镇到向阳村教学点,往返一趟要34公里。村里不通车,庄元军只能骑摩托车上下班。夏季还好,最考验体能的是长白山的寒冬时节。
从镇里骑摩托车到教学点要一个多小时。每天5点,天还未亮,庄元军就要起床。原本头盔可以防风,但因为天气寒冷,戴上头盔面罩会起雾,看不清路,庄元军只能摘下。庄元军的手脚整个冬天都被冻得红肿发痒,脸和耳朵冻出了水泡,碰到会钻心地疼。
从六道沟镇到向阳村的山路,庄元军往返了11年,多得已经记不清骑摩托车摔倒过多少次。一次雪天,庄元军骑车拐弯时恰好与迎面驶来的小货车相撞,小货车把庄元军推出去10多米,摩托车灯和后视镜碎了一地。庄元军站起来感觉自己没事,便又骑上摩托车往学校赶去。“ 现在想来很后怕,当时就一个念头,不能耽误给学生上课。”庄元军说。
还有一次摔倒,庄元军瘫坐在厚厚的积雪里大哭了一场,哭着自言自语说“还不如摔死,为什么要上山教书”。但事后缓过神,庄元军还是选择了坚守。
妻子拗不过庄元军,开始默默地支持他。每天早上,妻子和他一同起床,夫妻俩一个人生火,一个人做饭。冬天,赵连凤就把庄元军的棉鞋放在热炕上烘热,还在他棉裤的膝盖位置,多缝了一层棉花。
久在农村,庄元军发现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很难落实——即便只是检查孩子作业是否做完,也很少有家长能做到。“孩子就托付给您了”,这是开家长会时,庄元军最常听到的话。
刚来教学点的孩子,有着很多共同的缺点:上课溜号、课堂上窃窃私语、回家不写作业……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听课和学习习惯,是庄元军觉得最要紧的事。
曾经有个叫吴展鹏的学生,刚入学时成绩倒数第一,上课喜欢玩铅笔,汉字写得松散又出格,一道20以内加减法数学题要掰着手指数半天。庄元军就在午休或放学时,手把手教他写汉字,带他反复做数学计算题。一年下来,吴展鹏的学习有了进步,二年级数学和语文经常能考满分。
女孩宫再凤入学时,刚和家人从云南山寨迁来东北。其他一年级孩子能数到一百,她只能数到十几,她能安静地听课,但却听不懂。后来因为家里贫困,父亲就让宫再凤辍学在家。
庄元军一连几天上门劝说,女孩父亲才同意孩子继续上学。为了减轻她家里的负担,庄元军还给她买了一些书和文具。现在,宫再凤已经在六道沟镇中心学校上初中了,成绩在班级中上等。宫再凤的父亲说,这多亏了庄老师不放弃,给孩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点,庄元军教的是复式班,两个年级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刚开始,学生的问题和状况不断,“课堂里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后来,庄元军向教学点退休老师请教,又自己琢磨,逐渐有了教学方法。他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让大家互相比,看谁上课守纪律、听课认真。
虽然学生人数少,庄元军还是给两个年级都安排了班长和学习委员,同桌之间则为一个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相对差的。
庄元军负责过的两个教学点成绩一直在全镇教学点中排名第一。庄元军说,自己教不了多高深的知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文化课基础,去镇里上学才能跟得上。
执教30多年,庄元军教过的学生也不过300多个,没有桃李满天下,但经常能收到孩子们给他的惊喜。
教师节时,学生们会自发提前到教室,在黑板上画画,写上“老师节日快乐”。每个学生还会再单独画一幅画送给庄元军。
2017年春天,随着六道沟镇村民的搬迁、村小和教学点全部撤并,庄元军结束了在教学点执教31年的乡村教育长跑,再次回到了六道沟镇中心学校。作为学校里年龄最大的班主任,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想把孩子送到他的班级。
刚回到镇里,庄元军说自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平整的操场,都让他耳目一新。
儿时,庄贺薇经常埋怨父亲,庄元军每天早出晚归,需要他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人,更不用说辅导女儿写作业。
虽然对父亲有很多不理解,但家长们对父亲的夸赞,庄贺薇听到过不少。庄贺薇逐渐明白,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乡村教师。当一名老师的职业理想,也悄悄种在了她的心里。
高考报志愿时,庄贺薇填报的都是师范类院校。最终考上了通化师范学院初等语文教育专业。
2021年,庄贺薇通过特岗教师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现在,庄贺薇是六道沟镇中心学校三年级的班主任,和父亲成了同事。走上了教师岗位,庄贺薇才更深理解父亲在教学点坚守31年的不易。
庄贺薇的同学中,很少人回到乡村教书。同事们得知她和庄元军是父女时也很惊讶,“为啥要和父亲一样,当一名乡村教师?”
庄贺薇大学时在市里两所学校实习过,但她觉得年轻人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工作才有价值,“留在乡镇、守着父母,也能为乡村教育尽一点力,没什么不好。”
得知女儿要当乡村教师,庄元军很支持。赵连凤知道拦不住,只能嘱咐女儿趁年轻要继续努力,有机会去城里教书。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庄贺薇上课时,一转身写板书,总能听到有学生窃窃私语,学生们在书桌底下撕纸,或是啃钢笔、铅笔。站在讲台上看到这一切,庄贺薇“有点头大”。
她先是提醒,“手放好,坐直”这句话,一堂课要重复20多遍。后来发现并不管用。
“没有捷径,只能一点点来,学生认可你,才能听你的话。”庄元军嘱咐庄贺薇,一个乡村教师,能力很有限,兢兢业业地教,都不能保证学生成绩好,如果偷懒,孩子打不好基础,以后的学习就被耽误了。
庄贺薇的班里有20名学生,她打算去家访。“身边有父亲这个榜样,我不敢不努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