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孤儿和他们的“校长爸爸”(8图)

发布时间:2010-07-03 01:0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5-29 | 查看:1878次

  

  黄梅生(右一)带着孩子们从德仁苑出发去学校上课(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今年50岁的黄梅生是江西省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校长,但他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52名孤儿的“校长爸爸”。

 

  黄梅生在德仁苑的活动室指导孩子们跳红军舞(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2003年春节期间,黄梅生在对一位平时上学经常逃课打游戏机的学生进行家访时,发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间漆黑潮湿的小屋,大过年的,饭桌上却只有一碗萝卜和一碗白菜。原来,这个学生从小没爹没妈,只能与年过八旬、双腿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苦,连过年吃的白菜都是好心的邻居接济。黄梅生心情十分沉重,回到学校后,他立刻着手对全县孤儿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他发现不少孤儿生活都有困难,有的寄居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有的甚至靠父母生前的亲朋好友或邻居帮助。 

  黄梅生在德仁苑与腰鼓队的孩子们一起练习腰鼓(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黄梅生在德仁苑的学习室给孩子们上课(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黄梅生告诉记者,他先后到过30个孤儿的家,每一次家访都让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在分宜办一所孤儿院,让这些没有完整家庭、失去亲人关爱的孤儿,在正常学习之余,重新享受到亲情,获得家庭的温暖。 

  黄梅生(右三)在德仁苑的菜园给几名孩子讲解蔬菜的生长情况(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黄梅生在德仁苑的学习室给孩子们上课(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2008年上半年,黄梅生争取到上海德仁基金会资助的30万元资金。同时,分宜县委、县政府也想方设法筹集了20万元配套资金,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也通过多方努力自筹资金15万元。同年9月,专门为孤儿成立的一个“家”——德仁苑全面竣工。这个“家”不仅有宿舍、餐厅、活动室、图书室、学习室等功能室,还配置了电脑、电视机、亲情电话等生活设施,同时,专门聘请了7名生活管理、护理老师照顾孤儿的生活起居。第一批34名孤儿正式入住德仁苑,他们被安插在分宜第一中心小学相应的班级接受义务教育,食宿费用全免,学习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 

  黄梅生(右一)在德仁苑的活动室和孩子们下象棋(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1年多时间来,德仁苑里的孤儿从学习成绩到精神面貌都有了喜人的变化。刚进德仁苑时,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很差,现在大部分人的平均分数在80分以上,其中两个孩子还以优异的成绩升了初中;原来衣着邋遢的孩子,现在学会了打扫卫生、叠被子、洗衣服、洗碗、整理内务等,自理能力大大增强;原来无人管教的“野孩子”,现在一个个变得彬彬有礼,懂得文明和感恩。折翅的“小鸟”们开始重新飞翔。

  黄梅生在给一名孩子擦拭跌倒擦伤的伤口(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如今,入住德仁苑的孤儿已有52名,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学习和生活都有老师和“校长爸爸”细心照顾,彻底告别了往日的孤寂生活。

  黄梅生说,给孩子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这样的教育对这些孤儿来说才是完整的。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