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8 08: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6-04 | 查看:2735次
大山师魂——记湖北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汪金权
汪金权老师课后辅导学生作文。新华社记者 皮曙初摄
他叫汪金权,清贫与富有在他身上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享誉全国的黄冈中学,随后主动调到山区小镇任教。他家有老母,妻子和小儿子长期患病,大儿子读大学都要靠别人资助。可是,22年来他却把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资助了贫困学生。
把希望送给学生,把清贫留给自己
汪金权老家在蕲春县郝子堡村,历经艰辛、勤奋苦读的他,1983年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汪金权进入了令人羡慕的黄冈中学。一次他听人说蕲春四中太偏僻,留不住教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年后汪金权竟主动调进位于张榜镇的四中,这里的工资远不如黄冈中学。这所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山村,常有人因贫退学。
学生汪洪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打算打工。前来招生的汪金权鼓励他继续读书。家里咬牙供汪洪奎上高中,2000年他却高考落榜。汪老师苦口婆心劝他复读,并开始资助他。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汪金权一直默默相助。汪洪奎说:“汪老师资助我的钱有几万元,大恩难谢,我为他养老也还不起这份情!”
汪金权到底资助过多少学生,他自己也说不清。四中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他们太了解汪老师了,汪老师22年的大部分工资都拿来接济学生了,少说也有10多万元。“他对学生的爱,没有记在本子上,都印在学生心里。”
汪老师的妻子患间歇性精神病,小儿子3岁时因病导致弱智,母亲年届七旬,一家老弱病残至今住在土坯房里。去年大儿子考上大学,靠亲友凑齐学费。学校不少老师买了房,汪金权根本没钱买,至今租住教师宿舍。
甘做“萤火虫”,为学生照亮前进的路
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操劳,47岁的汪老师头发已经花白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不少。
一旦迈上讲台, 汪金权便立刻精神抖擞,像换了个人似的。他教的语文课,学生最爱听。张榜镇信用社信贷员汪征,高中时就读于蕲春另一所中学,高三开学时他到四中找同学玩,顺便听汪老师讲《警察与赞美诗》的课文。汪老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对语文课从来不感兴趣的汪征听得入了迷。同学问:汪老师的课怎么样?汪征突然叫了一句:我要转到四中来!后来他果真转到了四中。
汪金权的教案经常更新。他给学生改作文有眉批、旁批和脚注,有时批语比作文还长。汪金权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学生说我课讲得好。至今,他教过的学生中有1000多人考上大学。
2004年汪金权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这是对普通教师的最高荣誉。他曾写过一段话:我的身体虽蜗居深山一隅,我的心会跟随学生走向四方。我愿做一只萤火虫,也许光很微弱,要温暖学生的心,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坚守山区讲台,迎来山花烂漫
汪金权到张榜镇教书后,与很多同学失去联系。期间老同学叶甲友曾深夜造访,他正在陋室伏案批改试卷。看到汪金权一脸疲惫苍老,叶甲友百感交集:老汪,你这是何苦呢?
2007年,当年的大学同学聚会,汪金权赶回母校,100多人有说有笑,大多数竟没认出他。同学中有的当了厅长,有的是跨国企业老总,有的是大学教授。一位同学说:可能在大山里待久了,他显得有些木讷。除了回忆昔日同窗情谊,几乎找不到共同话题。了解他的现状后,有人想帮他调动工作,汪老师婉言谢绝:我走了,学生怎么办?
许多同学“成功”了,汪金权依然坚守大别山深处。他十分坦然:我不羡慕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就是喜欢当一名教师。看到许多学生走出大山,我感到欣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汪金权的学生中已有7人在大学毕业后回到蕲春各个高中教书。他们以汪老师为榜样,经常讨论“汪氏教法”。蕲春四中一批青年教师也视他为“教学活字典”,经常向他请教、互相切磋。母校华中师大倡议师生向他学习,献身基层教育事业。汪老师则腼腆地说:我只是千万农村教师中的普通一员。(记者 张志峰)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