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5 10:14 | 来源: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25日 14版 | 查看:2053次
房丽一家四口分别在两个省区生活。左图为援疆支教的房丽与丈夫梁世龙、长子梁耘赫;右图为房丽父母在朝阳市照看房丽的小儿子。(本文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房丽(右三)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功课。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葛红霞
核心提示
今年4月,响应国家号召,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房丽和丈夫梁世龙报名参加“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带着11岁的长子前往5000公里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支教,将出生才15个月的次子留在朝阳市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这对援疆教师“夫妻档”由此完成了跨越两个省区的教师梦想。不久前,房丽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晚上8点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教师宿舍,刚刚下班的援疆教师、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老师房丽进屋后,麻利地把路上买的菜放到水池子里,打开水龙头,一边洗菜一边对记者说:“今天晚上的饭菜,孩子已经做好了。明天早上做尖椒干豆腐,我现在把料备出来,早上做就省时间了。”
“今天晚点回家啊,快考试了,我得把从朝阳快递来的复习资料准备好。”房丽的丈夫梁世龙打来电话。
11岁的大儿子梁耘赫正在写作业,房丽把他的房门关上,拿出手机开始与朝阳的父母视频通话。“我和丈夫援疆后,小儿子留在朝阳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这几天小儿子感冒发烧,昨天我妈带他去了医院,也不知道他的体温降没降下来。”房丽对记者说。
视频通话后,房丽如释重负地坐在沙发上说:“孩子体温正常了,咳嗽也轻了。”
58平方米的宿舍里有两张床、一套沙发、一台电视、两个大衣柜……“你看这个宿舍,挺豪华吧?啥也不缺。”房丽一边说着,一边端出大儿子做的蛋炒饭,“要鼓励孩子,说他做的饭好吃……”房丽小声告诉记者。
上了同一所高中、大学 毕业又在同一所中学任教
1979年出生的房丽上学时一直学习成绩优秀。作为矿业工人的父母,希望她长大后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教书育人,桃李芬芳,而这也是房丽儿时的梦想。
1998年,房丽在北票市高级中学参加高考后,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锦州师范学院(今渤海大学)化学专业,并在毕业后走上了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的讲台。
同一所高中毕业,上了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在同一所中学相遇——提起这段经历,房丽一脸幸福地看着梁世龙说:“我这些年上学,好像都是在等你啊。”梁世龙哈哈大笑:“人与人相遇都是缘分,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父母和我的共同心愿,没想到我后来又嫁入教师之家。我公公和大姑姐也都是教师,分别在北票市常河营乡旧烧锅小学、三宝乡中心小学任教。最让我公公高兴的是儿子、儿媳也都是教师。”房丽兴高采烈地说。
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让两个年轻人相遇并相爱了。2006年,房丽、梁世龙分别被调入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和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无论是买房、装修、筹办婚礼,他们俩从未请过一天假。
“学生是最重要的,我忙一点儿,你要照顾好自己。”担任班主任的梁世龙总是这样叮嘱房丽。房丽怀孕6个月时,被诊断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婴随时有生命危险,不得不住院保胎,此时她才放下教学工作。2009年1月,他们的大儿子早产出生。2018年12月,小儿子出生。两个孩子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妇唱夫随,夫妻俩携手踏上援疆支教之旅
省教育厅下发援疆报名通知后,房丽第一时间报名。“我也报名,陪你一起去……”房丽每次想起丈夫当时说的这句话,都会觉得温暖无比。她还记得丈夫说完这句话后,站在他身边的大儿子突然抱着她的腰说:“妈妈,我要陪你和爸爸一起去!就让我去吧,我要当一个援疆学生……”
当三口人决定一起去新疆时,房丽、梁世龙的双方老人都表示反对。房丽父亲68岁,母亲67岁,梁世龙母亲73岁,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三位老人考虑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照顾,而是担心三口人的生活问题,尤其担心孩子的读书问题。为此,家里开了4次家庭会议,反复讨论。为了让老人放心,房丽、梁世龙找来援疆归来的朋友介绍情况,做父母工作,终于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为了解除房丽、梁世龙援疆支教的后顾之忧,房丽父母决定照看刚刚15个月大的小外孙。
就这样,带着义无反顾的援疆决心,也带着对家里的牵挂和不舍,2020年4月6日,一家三口冒着疫情风险,逆行而上。当天,他们从朝阳家中出发,前往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乘坐7小时飞机到达乌鲁木齐,再乘坐大巴车,一共历经30个小时,最终到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然后在宾馆接受隔离。
一路上,一家三口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护目镜。为了少上厕所,大家都尽量不吃不喝。飞机在乌鲁木齐降落后,连续11个小时没有吃东西的大儿子问道:“妈妈,我太饿了,想吃一口东西,能感染病毒吗?”房丽摸着孩子的头说:“应该不会的。我们为什么这样加强防护呢?因为我们是去援疆的,我们千万不能把病毒带给当地人民。”儿子懂事地点点头,用酒精棉仔细擦拭双手和包装盒后,吃了三块饼干。
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学生身上,常常无暇顾及孩子
隔离结束后,房丽、梁世龙很快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梁世龙承担高三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背诵默写,还利用课余时间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写作,打印范文发给学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房丽担任高二七班班主任,同时担负高二五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她每天像丈夫一样,提前半小时到校为学生讲题,激励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向有经验的当地班主任学习,与家长积极沟通…… 今年教师节,房丽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忙碌的夫妻俩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学生身上,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房丽一家人住的宿舍距离儿子上学的学校有3公里左右,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为了上学不迟到,房丽给儿子买了一辆旧自行车。腿摔青了,胳膊挫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儿子可以熟练地骑自行车上下学了。
一天,孩子很晚才回家,“妈妈,今天自行车链子掉了,我自己修的,修了很长时间。”看着儿子沾满黑色油污的小手,房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鼓励说:“真是一个好孩子,妈妈不用担心你了。”转身的一瞬间,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现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俨然成了一名业余的自行车修理工,除了自己能修理简单的故障,还经常帮助同学修理自行车。
补记
让爱传递下去
见到梁世龙、房丽夫妻二人,是在龙珍高中的校园里。深秋的校园里落叶缤纷,那些金黄的、绿色的叶子与偶尔出现的火红的叶子一起,层层叠叠,像一幅美妙的田园画一样。远方,绿草尽头的高山上,是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房丽说,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从孩子们到当地群众,再到壮观的美景。
当初,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决定把家安到新疆呢?当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与他们交流时,梁世龙望一眼房丽,幽默地回答说:“我怕她工作不努力,就来监督她了。” 房丽拽着梁世龙的胳膊,眼中闪动着泪光,她告诉记者:“他是怕我一个人吃不上饭,来陪我的。”
初到新疆时,每天晚上8点半下班后,望着这里的万家灯火,房丽偶尔会有些自责——如果没有自己这个决定,也许这个时间,丈夫和儿子会在飘着菜香的家中与爷爷奶奶聊天,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大儿子也不会比同龄的孩子多吃苦,除了每天自己上下学,还要经常自己做饭吃。
忙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长了,认识房丽的人多起来。去菜市场偶尔会遇到学生家长,“太感谢您了,孩子进步特别大!”总有菜摊主多给她带上一把青菜:“大老远地来支援我们,谢谢你们!”
一天,儿子放学后兴奋地告诉她,一名同学知道他爸妈都是援疆教师,特意送给他牛肉干。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儿子认真地说:“妈妈,我长大了,想在新疆当人民警察。”每每这个时候,房丽就把自责悄悄放在心里,有一些释然,幸福感油然而生。
“是责任的力量,让我们来到这里。”这是最后房丽对记者问题的回答。让教育均衡发展,让各地区、同一地区的各学校差距缩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房丽对此有着更深的感悟,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房丽说,报名援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通过言传身教,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有奉献精神,“只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到新疆后,房丽每天写一篇日记。她希望小儿子长大后能明白,妈妈离开他的这段日子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希望他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房丽说,我们要让爱传递下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