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支书的追悼(图)

发布时间:2010-05-18 18:25 | 来源:央视国际 2007年06月13日 15:51 | 查看:4982次

    在邓平寿同志的追悼会上,虎城镇陈家村支部书记罗吉辉哭喊着的发言,让在场者无不泪如雨下。记者找到了他的发言稿,并对他进行了采访——

    发言:今天将要告别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基层的好领导、好书记邓平寿同志。

    访谈:悼念邓书记的追悼会,本来轮不到我去发言,想在他的追悼会上发言的人肯定很多,他的好友多得很。叫我去发言,我感到又荣幸,又有包袱。荣幸的是邓书记确实是个好干部,也是我的好领导、好朋友,组织上给了我这个机会,很光荣;有包袱的是我只有高小文化,怕讲不好。但我讲完后,很多人问我手中的稿稿是找哪个老师写的?其实这稿稿就是我写的,都是真心话,用不着加工。

    发言:他最关心人民、最体贴民情,他最了解普通老百姓的心。前年4月,我正在犁田,他带人到田边找到我,说公安部门急需赶往达县抓逃犯,那个逃犯我认识,要我与公安一起去帮助识别。由于我满身有泥、光着一双脚,他把我拉到他的办公室,将他的皮鞋和女儿一针一线扎下的鞋垫塞给我,叫我换上。

    访谈:从达县回来后,我去还鞋子,他说“你辛苦了,这双皮鞋就送给你了”。现在,皮鞋和鞋垫还在我家里,我好好地留着呢。邓书记和我们老百姓,那可真是心贴心,他给我们办事,那可真是巴心巴肠。他既是我的上级领导,又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不是兄弟,但比很多兄弟之间的感情都要好。他的妈妈,我也叫妈妈,妈妈今年87了,他死了,没有任何人敢告诉她这个消息。选来选去,最后镇领导决定让我去跟妈妈说,因为她喜欢我,晓得我和邓书记的感情深。我说了,妈妈那个伤心啊……

    发言:邓书记长期没有星期天,一直忘我地工作。凡是工作中的难点,他都亲身而上,俗话说,就是“打牛脑壳”。三年前他生病,到重庆住医院,一回家就忙工作,病情并没痊愈,拖着病体,他步行来到我们村,解决公路修建中的拦路虎。他没喘一口气,没喝一口茶,直到问题解决以后才放心。

    访谈:说起这件事,我现在还心痛。虎城很偏远,没得公路,啥子事情都办不成,他就动员村民修公路,修了村级公路还不算,还要修组级公路。我那个村在修组级公路时,我就解放了一点思想,把路修宽点,把坡降矮点,把弯裁直点,但这些“点”都需要钱呀,老百姓凑不够,我就直接跑到县交通局长的办公室:“报告局长,我是虎城镇陈家村党支部书记罗吉辉,修路遇到点困难,想请局长支持一点。”嘿,局长乐了,说,村支书直接跑到我办公室来要钱的,你是第一个,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一点。态虽然表了,能不能落实,我心里没底。邓书记晓得了,高兴得很,马上就趁热打铁,不停地给局长打电话,还多次到局里去,最后硬是把一个副局长请到村里,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那段时间,他刚刚出院,病没好完,就天天往村里工地上跑。现在想起这些,心里很难过。

    发言:邓书记工作上最认真、最扎实,作风上要求最严格,经常严格管理教育他的同事和部下,虽然没直接批评过我,但我也在大会上亲眼见他直截了当地当面批评人,我们农村人说的“刮胡子”。他批评别人,使我也受到了教育,使干部的形象在群众中立得住。

    访谈:现在一些干部在群众中的名声不太好,老百姓经常说“叼鸡的是狗,不叼鸡的也是狗”,意思是当官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但在我们这里,老百姓对干部好得很,干部的工作很好做,名声也很好。

    发言:邓书记在生活上不乱吃、不乱喝、不乱要、不讲排场,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低档次,使我容易接近、好招呼,不拿烟不递茶,同样可以联系工作,更成了随随便便的好朋好友。在品德上,他不进舞厅,一贯反对那些不正当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访谈:老百姓都说,邓书记最大的特点是“不架式”,就是没得架子。他到了村里,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老百姓的家里,老百姓做啥子,他就做啥子,帮一把手。这样的干部,哪个不喜欢?我和他感情好,平时经常到他家里去,不送烟不送酒,遇到他过生日的时候,我送他10块钱,他必定还我20块。

    发言:邓书记重德、不讲情,敢于同那些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坏人作斗争。自己的亲朋好友,想以他的面子或牌子占便宜就是不得行。整改电灯线路,他的姐夫不想砍树,他严格要求,坚决要砍。

    访谈:其实邓书记是很重情的,我说他不讲情,是讲他不徇私情。我的家属是个老病号,他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肯定是问家属的身体怎么样,对我们村干部,对老百姓,他的感情很深厚。

    发言:邓平寿书记,你虽然走了,我们知道你是不甘心的,你自己觉得还没完全把虎城建设好。你走了,是我们虎城人民的一大损失,你一生从不做一点坏事,一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心底无私的品德,高风亮节的风格,海纳百川的胸怀,德高望重的风范,是留给我们虎城人民、干部、党员、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邓平寿书记,安息吧!

    2007年2月5日

    (采访:唐春林、王一敬  整理:王一敬)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