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露泉: 一生致力仿生学研究(图)

发布时间:2020-08-12 21:5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01版 | 查看:716次

任露泉 资料照片

  【光明访名家】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疫情分析、疫情防控和疫情预测等方面发挥着作用,也正在助力各行业恢复生产。我们要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运用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发展、增加人民福祉。”采访一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任露泉就谈起了自己近期的感受。

  这也是任露泉一生致力于仿生学研究的感悟。1944年,任露泉出生于江苏铜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的他除了读书,就是帮家里做农活。至今,任露泉还能回忆起第一次看见拖拉机耕作的场景:“小时候,父亲在我眼里力气最大,可在拖拉机面前却很渺小。那时候,我隐约认识到这些机器能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助力发展,任露泉是受益者也是践行者。1962年,他考取吉林工业大学,选择的就是拖拉机专业。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新疆的油田工作,在劳动中不断地实践着所学知识,尝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甜头。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吉林工大拖拉机专业任教。在一次拖拉机负荷车设计调研中,看到挖掘机作业时,铲斗中的土怎么也掉不下来,人们不得不用锹一铲一铲地清除。”任露泉说,“作为一名从事地面机械研究的教师,我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

  调研回来后,在导师和学校的支持下,任露泉把“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作为研究方向,带领课题组对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的地面机械作业情况进行调研。一次,在一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任露泉看到田鼠在快速穿梭,浑身却一点也没沾上泥巴。这给任露泉极大的震撼和启发,经过深入思考,重新确立了“地面机械仿生脱附减阻”的研究方向。

  任露泉带领科研团队,在近10年的时间里,对6门10纲1万多只土壤动物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土壤动物脱附减阻现象的特征规律,创建了“生物非光滑减阻理论”和“多元仿生耦合理论”,这也是我国在国际地面机械仿生领域首次提出原创性理论,任露泉因此成为地面机械仿生领域的开拓者。

  土壤动物脱附理论的重大突破,并没有令任露泉停止科研的脚步。他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实质性研究,研制出具有脱附减阻功能的犁壁、镇压辊、深松铲等多种仿生机械部件,并向其他非土壤介质领域拓展,又研发出防粘模具、不粘炊具、减摩活塞、仿生钻头等仿生产品。

  当选院士后的任露泉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仿生科学与工程基地;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荣获了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1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许多学生成为科教等领域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成长为长江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

  如今,已经76岁的任露泉院士除出差外,每天都会到实验室,带领团队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任露泉的学生们说:“老师对待科研一生执着,对待科研和教学始终有真心、投真情、下真功、动真章。”

  (本报记者 任 爽 本报通讯员 吕 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