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5 12:59 |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06年04月22日 20:29 | 查看:12425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我多想命运再给我五年时间”——丛飞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4月19日,一个洒满阳光的清晨,依旧是市人民医院留医部肿瘤内科三楼走廊尽头那间病房。去年夏天还能带着口罩跟记者打招呼的丛飞,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合着双眼,消瘦的脸颊上,颧骨显得格外突出。丛飞妈妈用蘸水的纱布轻轻地湿润儿子的嘴唇,她知道,其实儿子还有很多话想说。
病房外,丛飞的主治医生在小声商量最后的治疗方案。走廊里,心情沉重的妻子邢丹正和团市委、义工联工作人员商量她不愿谈起的话题——丛飞的遗体告别仪式。“到时候就放《愿你幸福》吧,那是丛飞最喜欢唱的歌;照片用以前穿黑西装的那张,那是他自己最喜欢的照片……”邢丹认真地说着每个细节,生怕哪件事不如丛飞的意。亲朋好友们怀着同一个想法:尽量满足丛飞的心愿。因为大家都知道,丛飞最大的心愿只能成为遗憾了。
丛飞曾经私下跟朋友说起,他对不起父母妻儿,所以他自己有个小计划。他的父母今年60岁,5年后,他资助的孩子们快毕业了,父母正好65岁,带他们出去旅游,带孩子出去玩都不晚。但他没想到,迅速袭来的病魔摧毁了他的计划。“如果命运再给我五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丛飞还有太多的心愿未了:山里的孩子、年迈的父母、社会的期望……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遗憾,在他生命的尽头,丛飞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
2005年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这天,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这个消息对他家人来说宛如晴天霹雳,对社会上关注丛飞的各界人士也是一记重击。丛飞如何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他还能出现在舞台上吗?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丛飞的病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虽然命运无情地给丛飞开了个玩笑,但丛飞却给了世界一个惊喜。丛飞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依然是那么开朗,重病的他还不忘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
“做完手术没几天,因为不能说话,丛飞就做鬼脸,逗其他的病人乐。”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王玉林行医多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病人。熟悉丛飞的人都知道,他走到哪就把欢乐带到哪,即使在手术期间,也不例外。手术后第三天,好友吴灏褒汤给丛飞送去,丛飞故意表现出没有任何伤痛的样子,还突然摆出一个功夫的造型,单腿独立,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吴灏的眼泪便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其实,丛飞也曾经伤心落泪。刚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时,一向开朗的丛飞沉默了许久,此前一直采访拍摄他的好友刘家增用摄像机记录下了那一刻。但丛飞的伤感和难过被他深深埋在自己心底。“化疗的时候我非常难受,有时候就想死了算了,但我不想让这样的自己面对大家。我希望在家人和大家眼中,我都是青春、阳光的样子,我想让他们从我身上看到希望。”
丛飞说过,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帮助别人,只要别人开心快乐他就觉得满足。带着这样的心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丛飞跟生命赛跑,抓紧一切机会为别人做些事情。
“我真的很想重返舞台演出,挣更多的钱,好帮助更多的孩子。”
2006年1月21日晚上,“爱满鹏城”来深建设者之声迎春文艺晚会在罗湖体育馆举行。晚会进行到中途,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突然出现在舞台上,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的丛飞,在妻子邢丹的搀扶下走到台上。他说,自己每天吃的药占饭量的70%,药物对嗓音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演唱水平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他希望把自己的歌声送给为深圳建设出力挥汗的外来工们。一首模仿女中音的《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和一首《新货郎》唱完,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是丛飞最后一次在深圳的舞台上演唱。
从1996年初次登上“大家乐”舞台开始,丛飞和舞台相伴了10年。舞台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舞台给了他资助贫困孩子的资本。丛飞毫不掩饰他对舞台的热爱——“舞台是我的第二生命”;生病后,“重返舞台演出挣更多的钱捐助给失学儿童是我最大的愿望”。
由于大剂量化疗,他的声音变得嘶哑。医生告诉他,恢复说话的可能性是30%,重新唱歌的可能性是零。但丛飞没有接受这个现实,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努力说话,练习发音,他的嗓音竟奇迹般地恢复了。
拖着孱弱的病躯,丛飞依依不舍地试着和他至爱的舞台说再见:
2005年7月11日,深圳抗洪义演现场,坐着轮椅的丛飞在舞台上捐出3000元钱;
2006年春节前,在歌唱家郭颂“模仿秀”声乐比赛中,丛飞演唱《乌苏里船歌》;
2006年1月8日,丛飞在首届全国癌症康复者文艺汇演上演唱;
2006年2月9日,丛飞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晚会”现场演唱民歌《送货郎》……
舞台上的丛飞总是那么神采奕奕,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丛飞是靠吃大把大把的止痛药支撑着在唱歌。虽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丛飞却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在背后支撑着他。这力量,来自他资助的178个孩子的期待,更来自全社会涌向他的爱的洪流。
“没有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我也许早就不在了,正因为大家对我的关爱,我不希望让大家失望。”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2006年2月9日夜晚,一身白衣白裤的丛飞登上央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颁奖词说出了全社会对丛飞的感谢,丛飞的爱心感动了中国。
虽然不情愿,丛飞还是告别了他心爱的舞台。不过,他登上了另一个特殊的舞台,在这里,迎接他的是全社会的喝彩。
2005年开始,丛飞先后当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获得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05年度“三农人物”等光荣称号……丛飞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传遍大江南北,人们传颂着“好人丛飞”“为爱而歌”。
丛飞病重以后,“要让好人有好报”成了全社会的心声。丛飞无私的奉献和自身的困境形成的强烈反差在社会上激起了广泛的爱心,在全社会的关爱下,丛飞得到了幸福的回报,丛飞落户深圳、医疗费用全部免除、丛飞搬进了新家……多少知道名字不知道名字的人来看望丛飞,他们给丛飞捐款,他们向丛飞致敬。
越多的荣誉就是越大的鼓舞,丛飞自知自己责任更重。但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荣誉,丛飞始终保持着清醒。在他病房的墙上,写着两行小字:“做一个平凡的丛飞,做一个普通的歌者丛飞。”用自来水笔写的字,一次被不小心擦去了,但在第二天早晨,它再次清晰地出现在那里。平常的丛飞就是奉献的丛飞,重病中,这一点丝毫没有改变。
“丹丹,”丛飞沙哑着嗓子问:“罗祖凤那个钱,汇款单收没收到?还有罗艳燕、曹佳佳、贵州独山那个男孩呢?”邢丹只好慢慢跟他“汇报”,还有谁的汇款单没收到回执。在病床上,丛飞始终惦记着山里的孩子。大家给他捐款,他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朋友看望他,他请求他们帮助筹钱给孩子们寄学费;他资助的残疾人胡诗词来看望他,他把给湖南孩子的学费强塞到胡诗词的手里,托他转交……
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可丛飞脑海中想的仍然是,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2006年4月11日,邢丹代表丛飞把家里的钢琴赠送给莲花北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丛飞没得病前,经常到康复站教那里的残疾人学唱歌。丛飞已经不能再来和他们一起歌唱了,但当他们弹起钢琴,一定会回想起那些熟悉的旋律。
“当我不行时,把我的眼角膜和有用的器官用来救治别的病人。”
给康复站送钢琴时,丛飞没有去,因为他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
2006年3月,丛飞开始靠营养液维持生命,出现意识不清、情绪不稳定。4月,医院给病人下了病危通知书。在他生命的弥留阶段,丛飞做了最后一个爱心决定:身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4月3日上午,同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洪战辉来看望丛飞。一个月不见,丛飞竟然完全变了个人,洪战辉禁不住泪流满面。丛飞拉紧洪战辉的双手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在于活得有价值。”说完,他又拉起旁边深圳眼科专家姚晓明的手嘱咐,身后他要捐献眼角膜,并由姚晓明来执行他的愿望。
这就是丛飞最后的愿望。4月20日,丛飞的父亲忍着内心的悲痛郑重地替病危的儿子签署了捐献志愿书。
残酷的病魔让丛飞的很多愿望成了难以实现的遗憾,但社会的关爱却让这些遗憾又一点点变为现实。社会各界的捐助让这个帮助别人而自己身陷困境的家庭有了新的依靠;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人从丛飞手中接过了爱心接力棒,他最担心的178个孩子的上学问题都在深圳各界人士奉献的爱心中得到了解决。这个时候的丛飞,感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他的最新专辑《愿你幸福》上,丛飞写到:我现在已经身患癌症,也许将远离我至爱的舞台,但我还是把我心中最美好的歌献给关爱我的朋友们,愿我的歌声给你深深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在丛飞的歌声里,我们能听到人生的幸福和世界的美丽。今天,尽管他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相信,他留下来的那双眼睛,始终注视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期待着他那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愿望在社会的关爱下变成美丽的现实。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