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7 12:30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08版 | 查看:658次
【爱国情 奋斗者】
从教25年,从普通幼师到广西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园长,范徽丽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一次调研活动中,北海涠洲岛幼儿教育的落后状况触动了她。不畏艰辛、跨海支教,范徽丽又成了涠洲岛幼儿园的园长。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范徽丽心中,对幼儿的大爱、对祖国的责任一直支持着她克服种种障碍,将学前教育带到祖国的边疆海岛。
难忘孩子的眼神
2013年,北海市政府启动《北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每个乡镇要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涠洲岛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一直留不住老师,更不要谈幼儿园。为了制定对策,范徽丽应邀参加海岛学前教育调研。
涠洲岛城仔小学于2003年撤并后一直闲置,10年狂风暴雨的洗礼让校园破败不堪,校园内仅存两栋缺门少窗的教学楼。范徽丽了解到,由于这里的学前教育是一片空白,家境宽裕的岛民乘船涉海将幼儿送到市区入园,更多的岛民只能任由幼儿在海滩地头玩耍度日,孩子适龄后再进入小学就读。
十几个孩子光着脚满地跑,眼前的一幕让范徽丽百感交集。“做了那么久的幼儿教师,在那一刻我突然被打动了。”她拿出随身带的糖和点心给孩子们。孩子们腼腆地接走,张望着,范徽丽走到哪儿,孩子们就跟到哪儿。他们那充满渴望、清澈透亮的眼神令她至今无法忘怀,“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教育了”。
百折不挠建新园
调研回来后,范徽丽主动请缨,要承担建设涠洲岛幼儿园的任务。涠洲岛离北海市直线距离约48公里,上岛需要乘船一个多小时。范徽丽采用“蚂蚁搬家”的办法,带领北海市机关幼儿园的老师们把需要的东西一点点从北海搬过去。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把残破的校舍改造成了初具规模的幼儿园。
硬件解决还只是第一步,师资才是最难解决的。虽然在政府支持下争取到了两个教师的编制,但因为规定了在涠洲岛工作,招考遇冷,开考人数都达不到。范徽丽赶忙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老师,挨个儿去家里走访,说服老师和他们的家人。终于在报名截止前两天,达到了开考人数。
2015年秋季学期,涠洲岛幼儿园建成开园,范徽丽说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早操,附近的居民都跑过来围观,大家非常高兴。”
青春无悔在海岛
开园容易守园难,日用品、食物、教具设备等物资都要靠老师运送上岛,岛上经常停水停电,多媒体网络课程常常无法与北海总园同步。范徽丽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基于海岛生活、体现海洋文化的课程。
范徽丽带领教师从读《涠洲岛志》开始,充分挖掘边防海岛的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海岛特色课程研究,开展“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探索与实践,向幼儿讲述人与海岛的故事,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保护海岛的家园情怀。范徽丽还因地制宜,开创“自然情境教学法”,把芭蕉林、大榕树、海滩等整个海岛变成生动的教育场所。
范徽丽说:“教育是人影响人的活动,教育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走不远的。”每当夜深人静,陪伴这批80后、90后老师的只有窗外的虫鸣声,单调、枯燥、停水、停电成了老师们的生活常态。“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伟大。”涠洲岛幼儿园教师卜纯纯写在日记里的话,也是海岛上最美的教师青春誓言。
(本报记者 刘博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