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0 21:29 | 来源:辽沈晚报 2019年09月04日 04版 | 查看:1434次
王萍正在上公开课。 本人供图
王萍在上课。 本人供图
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最后一次写信的时间了,在电子信息发达的时代,辽宁省实验学校王萍老师依然坚持给家长写信记录下孩子在学校的每个精彩瞬间。
14年326封信5本相册装了满满两抽屉,信件中提到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大学,有的信纸已经泛黄,但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对孩子浓浓的爱,正如她给孩子信中写的那样——“你是老师心中的一块宝。”
孩子尿裤子时,她就像妈妈一样给洗裤子,孩子曾经天真地问,“王老师,你不嫌脏吗?好臭。”她笑着告诉孩子:“不脏,小哥哥小时候我也这样给他洗,我是妈妈,怎么会嫌孩子脏呢。”
她给尿裤子的孩子洗裤子,有时候孩子都嫌脏,捏着鼻子喊“真臭,老师你不嫌脏吗?”她只是笑笑说“妈妈怎么会嫌弃孩子脏。”她说,“我只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带。”
从2001年踏入工作岗位,她已经做了18年老师,这18年也是她人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时刻,她由一名学生变成一名老师,特别是做了母亲后,她更意识到从父母眼中的“孩子”到老师眼中的“学生”这个转变,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要承受怎样的心理变化,她把这份“母爱”延续到了课堂。
她主要带的班级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在她兜里总是装着纸巾,因为不一定哪个孩子一打喷嚏会吹出童年的鼻涕泡泡;教室的抽屉里总是装有针线,那是帮孩子缝刮坏的衣服、漏洞的沙包、断带儿的凉鞋用的;办公桌柜子里总是有一套干爽的校服和一双与所教孩子年龄相匹配的鞋,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出现,她说:“我要时刻准备着,帮孩子避免尴尬,现在的孩子都很好面儿。”
小孩子尿裤子后,她怕孩子穿湿衣服难受,不等家长来,马上带到卫生间为孩子清洗脏处、洗裤子,有时候孩子都嫌脏,捏着鼻子喊“真臭,老师你不嫌脏吗?”她只是笑笑说“妈妈怎么会嫌弃孩子脏。”她说,“我只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带。”
孩子告诉她:“王老师,我爱上学,我喜欢上学,我喜欢老师和同学。”她蹲下身抱住孩子告诉他,“妈妈不在家,以后老师就是你妈妈,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这也成了俩人共同的秘密。
王萍介绍,她教过一个孩子叫汪亮(化名),由于一些工作原因,孩子一直是由老人照顾。一年级入学时,汪亮连10个数字都写不全。 “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老师再不给予他更多的爱,那他将会越来越远离集体。作为一名老师,我不允许班上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汪亮学习不好,她给他做了一份特殊的评判标准,把卷纸上的分数变成了“真棒,比上一次进步了。”在听写卷纸时,无论他错得再多,王萍从来不画圈,而是把他没写上来的字填空帮他写上,分数的位置写上“真棒,比上一次进步了。”
就是这样,汪亮真的一点点进步了,当他低于80分时,分数就换成“加油”“要努力了”“我相信你下一次会更好”,这样的字样会比写上78分的刺激更让孩子们鼓起干劲继续前进。
在关心汪亮学习的过程中,她也在从心理上帮助这个孩子感受来自家庭的爱。每次自家人出游,她也会带上汪亮,在他脾气暴躁的时候,王萍会像妈妈一样抱抱他,让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他依旧感受到爱与温暖。
她的努力没白费,一个学期后,她终于等来了汪亮的一句话:“王老师,我爱上学,我喜欢上学,我喜欢老师和同学。”她蹲下身抱住汪亮告诉他,“妈妈不在家,以后老师就是你妈妈,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这也成了俩人共同的秘密。
“制作一张这样的幻灯片至少需要10分钟,字理库中有近400个汉字的字理幻灯片都是我加班加点完成的。累点儿,苦点儿,只要有利于教学,都值了。”
从上班伊始,在同伴的启发和帮助下,王萍实践了“小口令,快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鲅鱼圈分校、于洪、本溪分校的老师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使这种模式得以推广。“也就是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这个字,从字的根源讲起,把字的整个演变过程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中,因为她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识字、写字是课堂上必备的基本功,如何能让学生们知道汉字的本源,从而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这也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2014年开始,她开始探索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工作。从最初制作一张张字理识字幻灯片,尝试着在自己班级实践,再到研究成相对科学的渗透字理的各种方式,她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在每个阶段都及时与学校其他老师交流分享,不断改进。
到现在,他们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辽宁省实验学校字理库,“制作一张这样的幻灯片至少需要10分钟,字理库中有近400个汉字的字理幻灯片都是我加班加点完成的。累点儿,苦点儿,只要有利于教学,都值了。”她说。
18年里,她归纳整理了1到3年级6册教材的生字词语表,并分单元整理成看拼音写词语卷,共53张;建立了1到3年级6册教材,除一年级以外60个单元的基础知识题库,并和年组老师一起合作,进行完善补充,形成了1到3年级的分单元练习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在这期间,她多次获奖。2007年5月,她执教的《杨树之歌》一课获得皇姑区优秀课一等奖;2012年6月,在“东北三省阅读展示课”中,她执教的《问银河》一课获得一等奖;2014年12月,她指导孙婷婷的《流动的画》一课在辽宁省小学语文学科优秀课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2016年5月,她指导杜春梅的《雨铃铛》一课在2016年辽宁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金普杯”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了做孩子们爱上读书的引路人,从2011年开始,王萍坚持每天中午在孩子们吃水果的时间给他们讲故事,一做就是七年。
2011年9月1日,王萍再一次带了一年级小豆包,她又在想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平时给儿子讲故事的过程让她受到了启发,这一天,她把《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带到学校,孩子们常规训练累了,她就让他们趴在桌面上,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一个故事。训练半节课,再来讲一个故事,6岁的小孩子本来是哭着来的学校,结果听完故事后笑得前仰后合。也就从这一天起,她发现这种方法很有效,就一直坚持着。
每天中午12时50分进教室,准时开始她的读书生活,两天一个故事,下午上课铃响前,她赶快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给孩子们留个悬念,让孩子们猜想着事情的发展,对明天有所期待。
就这样,她一坚持就是七年!七年中除了因为开会这样的特殊情况,她从来不耽误一次给孩子讲故事听。如果中午没讲上,下午一定挤时间补上。
就这样,她惊喜地发现,她读哪一本书,几天之后就会有孩子也买来这本书,陆陆续续班级开始热传这本书。每天中午一回教室就会有孩子问,今天还接着讲故事吗?下个月讲什么?
用爱记录: 写信与家长沟通 每个节日都给孩子们写信
“每个节日我都会给孩子们写信,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心中每个节日老师都会陪伴他们,希望我的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健康积极阳光的东西,这样,他们的童年会很长……”
昨日,在辽宁省实验学校办公室内,王萍正在给家长们写开学信件,这是她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2005年,王萍第一次教一年级。就是在这一年,受一本书《心平静气的一年级》的启发,王萍开始给家长写信,“有很多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学校的官网上有家校互动专区,班级有家长微信群,可以给家长发微信、打电话联系。但所有这些方式似乎更适合于发通知、提醒家长各类注意事项,还不能让家长了解老师、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而写信,可以说得更多、更深入。我认为,写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
14年,王萍已经坚持写326封信件,她小心翼翼地给记者打开了办公桌上着锁的两个抽屉,里面装着满满的信件底稿,根据学生上学年份分门别类,信件内容包括每学期新学期的注意事项、每次期末考试前的复习要点和有效方法、考试后正确对待考试的态度、激励孩子成长的小窍门等。也有每个孩子在学校所获得的表扬摘录。比如写给一位同学信的部分节选,“亲爱的赵佳音:你是老师心中的一块宝,你机灵,会动脑筋解决问题。课堂上的你是活跃的精灵,总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多读好书,认真练字!老师爱你!”
王萍说:“每个节日我都会给孩子们写信,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心中每个节日老师都会陪伴他们,希望我的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健康积极阳光的东西,这样,他们的童年会很长……”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靳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