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乳汁救活战士,八路军不忘救命恩,为老人送终(组图)

发布时间:2019-09-10 21:36 | 来源:腾讯新闻 2019-09-09 09:48 | 查看:11999次

  作者:常辰哲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一)

  1941年11月3日晚,日军突然夜间偷袭我山东纵队司令部。

  一番苦战之后,部队得以转移。一个遍体鳞伤的小战士艰难地跑到附近一农户家中,命悬一线。

  农妇见是自己队伍上的人,便急忙把小战士藏在一座石墓里,小战士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

  为了救这名小战士的命,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农妇解开衣襟,挤出乳汁,喂给这个素不认识的陌生小战士。乳汁点点滴滴喂进小战士干裂的口中,小战士得以活命。

  沂蒙红嫂,明德英。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在传统闭塞的乡村,一个农村妇女对待八路军战士,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这是怎样伟大的爱!

  自此,“沂蒙红嫂”群体成为中国伟大母性和爱国奉献的代名词之一,也是中国女性最让人动容的历史之一。

  除了乳汁救人的明德英,还有祖秀莲,许来英,张淑贞等一大批沂蒙山区的农村妇女。

  张淑贞,1938年12月就入了党。

  我党的政策是鼓励妇女解放,在解放区推行男女平等,支持妇女登上历史舞台前排。

  张淑贞被选为村妇救会会长、艾山乡副乡长,带领乡亲劳动生产,参战支前,而这在国统区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让八路军伤员痊愈,让八路军官兵放心地在前线打仗,她和婆婆一起,在沂蒙山区建立伤员抢救点,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八路军子女和革命后代,

  而自家的4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在沂蒙山区,红嫂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搬运物资,缝制军衣军鞋,送丈夫儿子兄弟上战场,成为普遍现象。

  【沂蒙红嫂明德英救治的小战士庄新民,终生不忘大娘救命恩情。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看望照料明德英。1995年,明德英逝世,庄家以后辈礼数为老人送终,每年清明都来扫墓】

  在万万千千红嫂的哺育下,山东根据地抗日武装发展壮大成了日后的东北野战军一纵(38军,万岁军),三纵(40军,旋风纵队),四纵(41军,塔山阻击战功勋部队),华东野战军10纵(28军,徐东阻击战保证淮海胜利),8纵(26军,孟良崮战役主力),9纵(27军,血战长津湖)等一批我军王牌主力部队。

  而在收复胶东的作战中,淮北县张氏村的农民得知部队急需木料,而方圆几十里的树木都已被蒋军砍去修建工事。

  村长和老人们商量的结果是,只有砍自己家族两块老墓地里树龄达百年以上的老松树。砍树的气氛很悲壮,墓地里香火缭绕,全村男女老少跪倒拜了祖先后,刀砍斧劈之声彻夜不绝。天亮的时候,上千方木材被装上大车,浩浩荡荡地运往了前线。

  时至今日,山东依然保留血浓于水的军民情谊,是兵源大省之一。

  凡是当过兵的人,哪个没有山东的战友呢?

  看着她们慈祥的面庞,我们都会想起在农村的奶奶,姥姥,姑姑。

  中国女性的慈爱,包容和伟大,在沂蒙红嫂群体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

  一张历史上著名的照片:满船整装待发的解放军战士,摇船的则是一名瘦弱的江苏泰州姑娘。

  颜红英。

  1949年4月22日,渡江战役发起,向蒋家王朝发起最后的冲击。

  饱受蒋军和船霸欺凌的长江沿岸贫苦百姓,纷纷摇出自家的木船小舟,不惜拆掉自己的船蓬做机枪掩体,运送我军渡江。

  (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解放山西运城和临汾的战斗中,当听说自己的部队需要木料,当地群众家家都把门板卸下来送到前沿阵地,总数达到43万块之多。自此临汾运城两地家家户户无门板)

  长江沿岸无数百姓组成的船工,甚至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都上阵摇船,和我军一齐呐喊,顶着蒋军飞机的轰炸,千帆竞渡冲向对岸。

  冲向即将彻底赢得的幸福生活!

  渡江途中,颜红英的父亲在船尾掌舵,19岁的她和妹妹两人则轮流划桨。

  颜红英的头部被国民党飞机轰炸炸伤,听力严重受损。受了重伤的颜红英,并没有停下渡江的脚步,她坚持将24名战士送到了长江南岸。

  在长江边上长大的19岁的江苏姑娘,撑着瘦弱的身躯,载着满船的战士,顶着炮火奋力划向对岸,这是怎样一副令人动容的画面!

  多年后,颜红英指着脸颊上的伤痕回忆:“那天(1949年4月22日),大军要到江南去了,我家的船上坐了24名解放军。南边向我们打炮,厉害哪!有一名战士问我:你怕不怕?我说:怕什么!我要把你们送过江,解放全中国。当我驾驶着船划到江心时,突然一颗炮弹就在我家船边不远处爆炸了,一块东西(弹片)擦破我的脸颊,满脸是血,我也不管,还是拼命地划,一心想尽快把大军送过江到前方打胜仗。”

  历史上的极其特殊的一幕出现了:炮火连天,水花高耸,战争吞噬着生命,人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正义脚步劈波斩浪磅礴向前,宽阔的大江风浪中,瘦弱的中国女性勇立潮头。

  正如那首著名的七律所写:人间正道是沧桑。

  历史和人民用行动选择了跟谁走。

  中国的女性,为了“穷人的队伍”“自己的队伍”,做出了惊天地的壮举。

  这张照片的名字,叫做《我送亲人过大江》。

  (三)

  还有一位女性,在上甘岭战役中震撼了整个国家。

  一名普通的女卫生员,1952年在上甘岭五圣山坑道巡回守护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洞口传来轻缓而又沉重的“哎哟”声。

  一名排长因战斗中腹部中弹,泌尿系统受到重伤,已不能自己控制排便。腹部被尿液憋的肿胀,但自己就是尿不出来。

  她一摸排长的小腹,圆鼓鼓的,显然已经胀了很长时间,必须立即导尿,否则,就可能导致尿中毒甚至膀胱胀裂的生命危险。

  英雄的面孔,因痛苦开始变形,眼角还流出了泪水。

  钢铁般的战士被子弹打穿肠肚、被炮弹炸掉胳膊时,也很少哼叫,此刻却因不能排尿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膀胱极度胀痛,那难受的感觉到底怎么样?没有体验过的人是无法说清的。

  其他伤员在一旁束手无策,连连叹息。

  简陋的卫生救护设备里,只有塑料管子做的导尿管,连大号针筒都没有。

  历史上圣洁的一幕出现了:17岁的女卫生员不顾少女的羞涩,俯下身去,含着导尿管为伤员一点点吸尿。

  王清珍。

  这位女卫生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人护理了20多位志愿军伤员,并擦洗入殓了黄继光烈士的遗体。

  而她,也是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唯一女性角色:护士“王兰”的历史原型人物。

  中国女性的伟大,在浩瀚历史中是最让我动容的。

  她们没有被残酷的战争吓倒,而是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和男人们站在一起。

  常言道: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可是许多中国女性,并没有当母亲,却刚强地站在了历史潮头,承担重任。

  所以,我要说:女本柔弱,为义则刚。

  此“义”,是民族大义!她们或许没有花木兰和穆桂英上阵杀敌的霸气,但是她们正是在一个个平凡普通的故事里,留下了历史中最光辉的一页,成为历史的塑造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