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6 20:52 | 来源:求是网 2016-09-04 22:27:53 | 查看:1297次
徐辉冠
没有灵魂的血肉只是一具臭皮囊,没有精神信仰的躯壳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长征,信仰的丰碑、理想的灯塔,跨越时空的人类壮举,绽放信念的力量,照亮每一位鲜活血肉,并赋予了精神灵魂与存在意义。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重新认识信念的作用,激活信念的力量,在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足印里,感受那一份来自信念的无穷动力、动人情怀,并以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传递信念的精神火种,在新时期“长征”路上,焕发信念的容颜与魅力,为新时代信念的传承,播种信念的新种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信念,对党无比忠诚的写照。信念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对党的忠诚,为信念注入了丰富内涵,也注入了生机活力。在长征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对党的忠诚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奋斗个体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1934年9月15日,红六军团在通道县杉木桥地区的小水与敌李觉部第五十五旅遭遇。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冲出包围,激战所剩的8名红军战士,为了不当俘虏,手挽手毅然跳下悬崖,全部壮烈牺牲,演绎了无名英雄的壮烈篇章;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面对五六倍于己的敌人,在突围时不幸腹部中弹,伤重被俘。1934年12月上旬,当敌兵押送他至道县石马桥时,他乘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抠出肠子绞断,把鲜血洒在长征路上,牺牲时年仅29岁,谱写了长征史上悲壮的一页;1935年11月9日,贺龙率领红军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出生仅18天的贺捷生(贺龙女儿)成为长征的一员。贺龙叮嘱妻子蹇先任一定要照管好女儿,强调过封锁线时,宁可让孩子憋死闷死,也不能让她哭出声,还交给妻子两枚手榴弹,告诉她:你们母女俩一旦被敌人包围无法脱身,就引爆它们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要因被俘而有辱红军的军威。没有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忠诚、对部队的忠诚,大义灭亲、敢于牺牲便不会成为毫不犹豫的自主行为。
信念,对革命理想追求的生命自觉。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征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勇往直前。高昂的革命理想随着舍生忘死,一心为民的生动事迹在中国得到有力传播,唤醒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赤贫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等千百万劳苦大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并让他们懂得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不受压迫和剥削。唤醒的希望转化为革命的理想信念,成了生命里不可撼动的自觉行为。当那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毫不犹豫便拿起身边的锄头、铁锤、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紧紧追随。正是因为点燃了革命的理想之火,长征途中,不论是将军、士兵,不论是男人、女人,无一不焕发出磅礴的生命力量,在无数的战役、伤痛中无所畏惧,披荆斩棘。贺龙将军全家为了革命几乎献出所有的生命,妹妹贺满姑更是被凌迟处死;避免让部队“中毒”,勇尝“百草”的张思德屡次徘徊生死边缘却无怨无悔;为了挽救担架上的士兵,贺子珍不顾个人危险,身中弹片17处,全身浸染鲜血。为了革命理想,信念所展示的生命自觉力量用不畏牺牲、大公无私等字眼似乎也难以传情达意。
信念,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内生动力。正是内心存有信念,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的儿女们才会不断演绎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1935年12月22日,红二、六军团在绥宁瓦屋塘与敌章亮基第十六师和钟广仁第六十二师发生激战。红五师师长贺炳炎手持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战斗中,贺炳炎的右臂被敌人炮弹炸毁,骨头全碎,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没有任何麻醉,医生用开水消毒木工锯子,就开始了截臂手术。手术持续了2小时16分钟,贺炳炎把嘴里的毛巾都咬烂了。手术后,贺炳炎见到贺龙的第一句话是:“老总,我的胳臂没了一只,但是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跟狗日的老蒋干!”凭借着信念的力量,贺炳炎仅在担架上休息了6天,便又重返战斗岗位。没有坚定的信念,许许多多像贺炳炎上将的中国工农红军儿女便不会在长征路上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为信念塑造一个个鲜活动人、感天动地的生动“丰碑”。
长征,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信念的力量不仅感动了国人,国际友人也无不为之动容。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八十年代初来到中国,带领全家重走长征路,在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上,感受两岸的险峻,回想红军突围的惊险,他被震惊了,并发出感慨:“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持何种意识形态,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具有“灯塔”的意义与价值。在新时期“长征”路上,这种价值会因为与时俱进而焕发出更多迷人的风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