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育孤——记吉林省孤儿学校校长万宇

发布时间:2010-03-05 08: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3-05 | 查看:1932次

  2006年2月,万宇担任了吉林省孤儿学校校长。上任伊始,长春市72中学和孤儿学校开展师生联谊活动。72中学学生的自信和阳光,与孤儿学生的胆怯和自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此情景,万宇心情十分沉重。她告诉自己,要当好这个校长,要让孤儿的眼神亮起来,要让他们的生活同样充满阳光!为此,多年来她倾注了全部心血。

  孤儿学校和其他学校不同,这里既是学校也是家庭,老师既是教师也是父母。为了使孤儿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快乐成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刚到孤儿学校时,她发现孤儿的身高相对同龄人要矮一些。她意识到,养育孤儿不能只停留在吃饱穿暖上,要实现“科学育孤”。从那以后,她专门派人学习营养配餐,并根据孤儿生长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为初三、高三的考生增加营养餐,并确保每个孩子每天吃上一个应季水果。渐渐地,孩子们的身子骨结实了,个子也长高了许多。

  在提高孤儿生活质量的同时,她又提出要提高孩子们的幸福指数。一个孩子穿一件新衣服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对孤儿来说,却不容易。孤儿学校有近800名学生,从六七岁到二十多岁不等。为了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孩子的个性化需要,每次采购服装时,她都会带着几个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到商场里转一圈,看看什么最流行,讨论自家孩子都喜欢什么样式,然后再带着采购人员统一采购。看着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们在镜子前照个没完没了,她从孩子们的喜悦中读出了幸福。

  为了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她积极筹措资金,坚持每年为孩子们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学校成立了心理研究室,招聘专业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并聘请东北师大心理系教授做顾问,对孤儿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和疏导,这在全国的孤儿学校中尚属首创。

  “家”对于孤儿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温馨的住所,更是他们避风的港湾。2007年暑假的一天,高中学生王旭买东西时被流氓扎成重伤,送到医院后急需手术。是她以母亲的名义,在手术单上签了字。事后又代王旭提起诉讼,使他得到了5万元钱的赔偿。从那以后,王旭就开始叫她“万妈”。慢慢地,这个称呼就在孩子们中间传开了。每年除夕,她都和孩子们一起联欢、放鞭炮、吃饺子,听到孩子们喊一声“万妈,新年快乐!”她就会深深感受到当妈的幸福。

  她认为,孤儿学校不仅要为孤儿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学校的办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把孤儿培养成人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才,让他们掌握本领,将来走出校门时,指给他们一条成功的道路。为此,她不断更新理念,调整办学方向,逐步实现了由“以养为主”向“以教为主,养教并重”的转变。

  孤儿学校和其他学校不同,孩子们入校时年龄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智障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这给她们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于是学校探索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分类指导。2007年,学校成功地取得了12年一贯制的办学资质,成为省内惟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教学单位。2006年以来,学校中、高考连创佳绩,共有8名初中毕业生考上了长春市的重点高中;4名高中毕业生被吉林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32名孤儿圆了大学梦,学校先后实现了重点本科和艺术类本科零的突破。

  她还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多渠道开辟孤儿就业新途径。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出校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学校和市区的重点中学、职业学校、部队、街道、民办企业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请他们尽力接收和安置孤儿学校的学生。经过多方努力,2006年以来,通过联合办学途径,学校有46名大专毕业生被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单位录用。还采用委托培养方式,送15名学生到省内各职业院校就读,目前已全部就业。此外,还有44名孤儿学生参军入伍,其中两名同学顺利考入军校。现在,毕业孤儿真正实现了走出校园后,个个有着落、个个有本领、个个有发展。

  2009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首次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同年,又被授予“全省文明单位”。学生们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凝结着万宇的心血和汗水。为此,她付出再多,也深感欣慰。(实习生 张瑞文 冯倩倩 记者 王晓英)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