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的精神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19-07-05 10:38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5日 01版 | 查看:688次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长征英雄易荡平,牺牲时年仅26岁。那时,他的儿子只有6岁。然而,记者在采访易荡平的孙子汤光玲,曾孙汤裕福时,却被那份浓浓的亲情所感染,虽然时光过去了85年,但易荡平仿佛从未走远,一直与这个大家庭在一起。

  曾孙汤裕福讲起曾爷爷易荡平的故事时,说到动情处,不禁眼含热泪。他小时候就常听爷爷讲起他的父亲易荡平,那时很小,听多了有时候还有些不耐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意识到自己的祖辈为革命奉献了那么多,他对曾爷爷的崇敬越发强烈。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一个家境富裕,生活安稳的读书人,接触了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投入革命事业中,以荡平天下不公为己任,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为此,他不惜抛家舍业,跟着共产党打天下,在长征路上,以一腔热血践行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从小我就知道,我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曾爷爷。1934年长征前夕,曾祖父最后一次回家,为了保守秘密,他没有透露要去长征,从此一别再无音讯。那时爷爷只有6岁。爷爷的母亲一人无力抚养爷爷,只好将他送去做学徒。”易荡平的曾孙汤裕福对记者说。

  “我们是在五十年代,知道了曾爷爷在长征中牺牲的消息,并得到了烈士证书,因为是烈士的后代,当地政府多次提出要给易荡平的儿子安排工作,但都被爷爷婉拒了。爷爷说,‘易荡平为人民牺牲了,我不能沾他的光。我没有读过书,也没什么文化,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爷爷一辈子都在家乡务农。”

  1989年,在得知易荡平牺牲地点的当晚,汤裕福的爷爷就带着全家几代人赶到广西全州,那时交通不便,他们坐车两天两夜才到达目的地。“爷爷跪在曾祖父的墓前,哭了很久。”汤裕福说。

  时间跨越55载,当年6岁的小男孩已经白发苍苍,对于父亲,儿时的记忆或许已然模糊,但对壮烈牺牲的英雄父亲,他的泪水里沉浸着崇敬的爱,为祖辈的人间大爱而骄傲。从此,汤家几代人年年都要为易荡平扫墓,从未间断。

  汤裕福说:“我们今年到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看到牺牲烈士的名单,很多人都特别年轻,甚至连后代都没有留下。与这些烈士相比,我们真的很幸运。对我们汤家人来说,曾祖父不仅仅是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的骄傲、榜样和信仰。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我们为有这样的爷爷而感到骄傲,他是我们的榜样。他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就是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汤光玲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肺腑之言。

  1934年长征出发前,易荡平的革命生涯可谓轰轰烈烈:担任母校教员,从事农村教育;开展反帝爱国的群众文化运动;动员其兄汤世和开设归文书局,出售进步书刊,宣传新思想;组织集会游行,兴办平民夜校等。长征路上,在规模最大的脚山铺阻击战中,易荡平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坚持战斗,为了不做敌人的俘虏,开枪自尽,以身殉国。这种为了革命理想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是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

  记者站在易荡平烈士的最初埋葬地怀中抱子岭,听着王世计老人的诉说。这里郁郁苍苍,风景秀丽。当年那场战斗过后,就是他的父亲王寅修和几位村民将易荡平烈士埋葬在这里。王世计和汤裕福一家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跨越85年的时光代代相传,延续着从未消失的记忆和温暖。

  据汤裕福介绍,易荡平兄弟7人,其中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光荣牺牲。他们放弃一切,甚至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只为追求真理和信仰,只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这就是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初心。是什么力量在激励、推动他们?是理想与信念的力量在激励他们奋斗、前进,他们凭着永远跟党走、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英勇奋战,直至胜利。

  这是一个用鲜血和生命镌刻了无数红色记忆的家庭,而在这个家庭中,先辈的精神和气概就这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家风,他们才能继承先辈遗志,勤俭忠厚,淡泊名利,宁肯做一辈子农民,也不愿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天下早已太平,世上却再无易荡平。他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本报广西全州7月4日电 记者金振蓉、张青、李睿宸、孙云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