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改姓参加革命,牺牲半个世纪后家人才知—— 英魂长眠湘江畔(图)

发布时间:2019-07-05 10:3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05日 01 版 | 查看:966次

  每次来到广西全州县,湖南浏阳人汤裕福都会感觉回到了故乡。

  1989年,汤裕福和家人第一次知道,20岁开始闹革命、26岁参加长征的曾祖父易荡平牺牲在湘江战役的脚山铺阻击战中。从那以后,汤裕福和家人就经常来祭拜曾祖父。

  7月3日,汤裕福陪着两位长辈来到广西全州,缅怀曾祖父。汤裕福见到每年清明节都去给易荡平扫墓的脚山铺村村民王世计,他又一次眼含泪水、声音哽咽。汤裕福一边紧紧握住恩人的手,一边讲述先辈的革命故事。

  1908年,易荡平出生于湖南浏阳达浒镇金坑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原名汤世积。汤世积原本在家乡当教师、宣传新思想,他1926年冬入党,1928年3月参加浏东游击队。为了防止被抓后拖累家人,同时要求自己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汤世积改名为易荡平。

  “在‘汤’字上加一个草字头,既保留原姓,又寓意‘戴着草帽也要干革命’。”汤裕福说,曾祖父改名参加红军以后就很少回家乡,1934年最后一次回家乡看望家人,“但是当时也没有说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

  长征前,易荡平调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1934年11月26日,五团作为红一军团的右前锋,奉命抢占国民党桂军被红军战术调动南移后兵力空虚的全州县城。但由于国民党湘军先到一步,红五团退至湘江西岸、全州县城西南十几公里处的脚山铺地域,以桂黄公路两侧的土山头构筑防御阵地,等待军团主力赶来共同阻击湘军,以守护湘江渡口,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后续红军抢渡。

  易荡平率领本团两个连扼守公路东面最前沿的尖锋岭山头。29日清晨,脚山铺阻击战打响。战至30日午后,左翼前沿阵地米花山失守,敌人三面围攻尖锋岭,易荡平带领的两个连大部分伤亡。为了保存力量,最后奉命撤离时他带领几名战士断后,腿部被子弹打穿。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描述了易荡平最后的战斗场景:“这时,敌人端着刺刀上来了。荡平同志要求他的警卫员打他一枪,警卫员泪如泉涌,手直打颤,岂能忍心对自己的首长和同志下手,荡平同志夺过警卫员的枪,实现了他决不当俘虏的誓言。”

  易荡平牺牲后,他的警卫员、后来的开国少将齐丁根跑到尖峰岭山下的脚山铺村,找到几位村民,希望村民能在战斗结束后帮忙收殓尸体。这些村民当中,就有脚山铺村村民王世计的祖父王寅修和另一位村民唐功文。

  “当时那个警卫员说,红军以后还要回来的,希望老乡能把山上的红军首长帮忙埋葬了。”王世计还记得,祖父王寅修谈到这段往事时经常会感慨,“那么年轻、那么好的红军战士牺牲了,很造孽啊”。

  王寅修曾回忆,红军来到脚山铺时,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草鞋也磨破了,但严守军纪、绝不扰民。王世计说:“那时候我祖父在村里开了家卖酒、卖豆腐的店铺,红军来了以后根本不会像湘军、桂军那样抢东西。”祖父王寅修经常告诉王世计,这是一支很不一样的部队。因此,在脚山铺阻击战打响的那几天,王寅修和儿子还曾给在米花山、尖峰岭等阵地上战斗的红军送过饭。

  根据警卫员的指引,王寅修、唐功文等村民安葬了那位红军首长。遗体入土时,他们还特意在坟头放置了3块石头作为标记。但当时这些淳朴的村民并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

  从那以后,一项特殊的祭拜传统在这几个村民中坚持下来。从1934年开始,王寅修等村民每年清明节都会给这位不知姓名的红军首长扫墓祭拜,至今已传承了祖孙三代。

  1984年3月,根据易荡平原警卫员提供的线索,广州军区来到湘江战役旧址调查易荡平烈士的事迹。当年参与收殓、埋葬遗体的村民唐功文指认了他们每年都祭祀的墓地,并开墓验证。直到此时,王世计等村民才知道这位长眠于此的红军首长,是脚山铺阻击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指挥员易荡平。

  而易荡平的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是在5年之后。此前,家人始终不知易荡平的踪迹,直到全国解放后收到烈属证,才知道易荡平牺牲在长征途中,但家人也一直不清楚他到底牺牲在何处。“我爷爷他们一直在多方寻找,但总是没有音讯。”汤裕福说。

  转机出现在1989年。这一年,广西全州县党史办的一行人来到浏阳,找到汤裕福家,考证易荡平的生平事迹。汤裕福一家人这才知道曾祖父的牺牲地点。

  得知消息的当天,汤裕福就随祖父等一行人出发,经过近两天的行程才赶到全州。“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爷爷带着一家人赶到广西。看到自己父亲的坟墓,他跪在墓前,嚎啕大哭了很久都没有起来。”

  说起当时的场景,汤裕福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时眼含泪光:得知王寅修祖孙三代人每年都来给易荡平扫墓,祖父要求汤裕福等孙辈向他们跪下行礼。“当时爷爷说,是他们替我们每年来看望的太爷爷,我们要感谢恩人,更不能忘记太爷爷的事迹。”说到动情处,汤裕福再次紧紧握住王世计的双手。

  小时候,汤裕福经常听祖父讲起曾祖父参加革命的故事,那时还听得有些不耐烦。随着年龄增长,他才意识到,当年曾祖父为了革命奉献了太多。如今,他已40多岁,祖父也已去世多年,他与家人每年都会前往广西全州祭拜缅怀曾祖父,“我们家族的英雄在这里长眠,魂在这里”。

  本报广西全州7月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林 胡宁 谢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