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礼泉:以教为志,以教为荣(4图)

发布时间:2019-04-22 21:15 |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04月22日 第04版 | 查看:1681次

 

3月8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柳礼泉教授讲课生动,赢来学生热烈的掌声。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位于岳麓山下湖南大学广场东北侧的自卑亭。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沙府同知赵宁倡建。亭名取《礼记·中庸》“若登高必自卑”之意。(资料图片)

 

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名片

柳礼泉,男,1954年4月生,湖南衡山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带头人。1972年12月入伍,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退伍后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1982年1月毕业并留校任教。

曾长期担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并受聘担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兼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通讯员 蒋晶丽

2019年,是柳礼泉在湖南大学教书的第37年。

每周12节课,还带着6个博士生、14个硕士生和1名博士后。兼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负责指导全省的思政课程建设。同事说:“他的工作量完全不像一个即将退休的人。”

柳礼泉却不觉得累。他说,当老师有三重境界,即“谋生境界”“责任境界”和“乐业境界”。处于“乐业境界”的老师,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最大责任,以教为志,以教为荣。而他自己,就是一个“乐业”的人。

“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那年,勤奋好学的衡山县农家子弟柳礼泉,通过高考成为了湖南大学政治专业的新生。

“进入大学不久,我获得了甲等人民助学金,每月18元。靠着这笔助学金,家境贫困的我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从那时起,内心的感恩之情澎湃,时刻鞭策着我,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柳礼泉在《那年麓山青》一书中回忆。

这一深厚的感恩情结,成为了柳礼泉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之源。

1982年1月,柳礼泉毕业后留校任教。自此,他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在奋斗中,他成了湖南大学首位国家教学名师,也是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唯一的国家教学名师。

柳礼泉非常勤奋,同事们称他为“老黄牛”,学生们称他为“拼命三郎”。而他自己却说,只是“笨鸟先飞”而已。从教37年来,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2时之前睡过觉,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上。他的夫人曾说,能和他一起饭后散个步,也是一种奢侈。他家就住在岳麓山下,数十年来,他却很少登过岳麓山。

柳礼泉所在学院的办公楼,有一年电费超标。有人开玩笑说,电费超标,肯定是柳老师加班太多所致。

近些年来,柳礼泉患上了糖尿病,每年需住院治疗一段时间。2018年4月,柳礼泉在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学生黄艳特意到医院看望,却看到了这样一幕:躺在病床上的柳老师,一只手打着点滴,一只手在修改学生的论文。这一幕让黄艳感慨不已:“老师已60多岁了,获得的荣誉无数,还如此勤奋,我有什么理由懈怠。”

柳礼泉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任院长。即使担任院长,他也是承担教学任务最重、最勤奋努力的老师。他说:“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

从教生涯中,柳礼泉出版了7本著作、8本教材,主持国家、部省级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这些论文大多收入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文丛》之中,书名为《让德育在文化中诗意栖居》,足足有5卷8册之多,面向海外发行,被欧美国家一些大学图书馆收藏。

“做老师,就要做为学生着想的老师”

“万流归宗,形象制胜。做什么样的老师,树什么样的形象,常自问以穷之。”这是柳礼泉博客中的一段话,也是他的不懈追求。

柳礼泉讲课非常有激情。他说,一站上讲台,看到学生,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种把课上好的冲动。也许,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一定都感兴趣,但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记住了老师讲的某一句话,学生得到了启发,亦善莫大焉。

柳礼泉治学非常严谨。学生汤素娥的博士论文中,一句措辞是用“理论反思”还是“理论省思”,抑或是“理论审思”?为此,柳礼泉琢磨半天后,带着学生请教相关专家最后才定下来。这给汤素娥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柳老师对论文写作要求非常严格,大到措辞表述,小到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他说,写论文要对得住自己的研究初心。”

每隔两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有一场令学生们向往的学术活动,那就是柳礼泉和学生们的学术沙龙。在那里,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坐在一起分享读书体会,解答学习困惑,讨论学术研究难点,探讨论文写作疑点……智慧的火花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子中碰撞升华,学习氛围浓厚。

学术沙龙坚持了10年,已成为每一个“柳门弟子”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如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参与,外院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慕名赶来参加。

学生王艺璇说,柳老师之所以有学术引导力,是因为他的课堂从来不只在讲台上。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

2016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一场已预约好的学术沙龙即将开始,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学生给柳礼泉打电话,告诉他不要过来了。柳礼泉说:“你们都到了,我怎么能不来?”10多分钟后,全身湿透的柳礼泉赶到了学院,在办公室匆匆忙忙换了一套衣服后,准时开始沙龙活动。在场的学生感动不已。

柳礼泉格外关爱学生。每到中秋、端午等节假日,他都会邀请门下的硕士生、博士生到家中吃饭聊天。学生们找他,随找随到;论文今天发给他,明天就能收到他的详细回复。他说:“老师不能高高在上。做老师,就要做为学生着想的老师。”

“只在课堂讲授思政理论还不够,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

为寻找教好学生的方法, 柳礼泉不断改革创新。他是湖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的教改先锋。

柳礼泉说:“只在课堂讲授思政理论还不够,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为此,他挑出50篇名作供同学们课后阅读。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他和同事每年都组织学生去校外德育基地参观学习。

他是湖南乃至全国高校最早提出思政课“五结合”教学法的人,即学生读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德育基地教育相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该项目获得了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是湖南乃至全国高校最早对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人。他首创的“知识竞赛获奖免考法”“研究论文和读书报告评价法”,传为美谈。他改变过去“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建立新的思政课成绩立体评价体系,即平时成绩(包括相关知识竞赛、课堂表现、社会调查报告等)计总成绩60%,期末考试计总成绩40%。这一改革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还被教育部以《湖南大学构建“两课”学习成绩评价新体系》为题推介。

他是最早将《毛泽东思想概论》搬上网络、打造国家精品课程的人。2000年起,柳礼泉承担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毛泽东思想概论”网络课程的研制。经过两年的研究,柳礼泉和同事研制出立体化的网络课程,成为全国通用、唯一供本科使用的网络资源。2002年,其网络课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将此作为国家立体化精品教材,向全国高校推荐。

“那段时间,我最开心的是常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告诉我,他们正在使用这门课程的资源,受益很多。”柳礼泉回忆道。

柳礼泉探索教改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0多年前,为了让自己的课更贴近学生,已是国家教学名师的柳礼泉拜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为师。他将已备好的课先讲给儿子听,听取儿子的意见后,再进一步修改完善。

如今,柳礼泉的教改步伐已不局限于湖南大学。自从担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后,他和同事大力推进湖南思政课的“开放式课堂”,提升全省高校思政教师讲课水平。目前,湖南100余所高校中,有近80%的学校派出思政课教师参加“开放式课堂”培训。这一师资培训新模式,正成为湖南思政教育的新亮点。

■手记

好老师,如灯塔

左丹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邻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两次拜访柳礼泉老师,我都从岳麓书院路过。记忆中,岳麓书院大成殿内有一幅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有副匾额,上书“万世师表”。这4个字,遒劲有力,透着一股神圣,让人肃然起敬。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对老师职业的释义,我更喜欢“万世师表”。因为它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即“言传身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已变得唾手可得,然而教育却没有变得更加容易,有时候反而更让人迷茫和焦虑。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为人表率。因为,知识可以传授,但精神只能靠感染。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最难上的课程之一。唯知行合一者,才能真正折服年轻的心。柳礼泉是一位深谙教育规律的人。“万流归宗,形象制胜。”他将思政课的课堂延伸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他是最勤奋的老师,也是最关心学生的老师,更是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老师。

柳礼泉是一位真正有信仰的老师。因为有信仰,所以他讲课非常有激情。学生王艺璇说:“他站在讲台上,讲到兴起时那手舞足蹈的样子,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他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信仰。这份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从一开始只是为了文凭而学习,到现在渐渐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我希望有一天,能像柳老师一样用自己的信念带动一些人。”

几年前,柳礼泉在一次高考评卷工作中,遇到一位很多年前教过的学生。她告诉柳礼泉,当年学的是理工科,班上女生少、男生多,学习的压力让她陷入了迷茫。是柳老师讲:每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要自立自强,女生亦要如此。这番话让她振作起来。如今,她已是湘潭某学校的校长。

好老师,如灯塔,照亮着学生前行的道路。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多年过去了,也许老师教的知识不一定全记得,但老师对学生的爱、老师的勤奋敬业,却永存于记忆深处,温暖着我们。

■评说

柳礼泉老师虽是湖南大学第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但无论在路上偶遇他,或者与之交往,他给人的感觉不像“大师”,更像邻家大叔。我有幸在10年前师从于他,攻读博士学位,近距离感受他的低调做人、扎实问学、简朴生活。

最难忘的,是那年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他隔空指导我撰写论文时的谆谆教导。最想参加的,是他主持的学术沙龙,与师弟师妹一道再聆听他标准的“衡山普通话”。

——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唐珍名

和柳老师接触,有两个比较深的印象。一是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投入,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敬业精神。我经常看到他在晚上或周末来学院,带着学生们搞学术沙龙、读书会,参加的人还挺多的,学生们反映很不错。这是他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一直坚持,很负责。二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我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发一些积极向上的图文。他把参加过的一些活动和感悟发出来,里面充满对工作、生活的热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随手而来的分享,散发正能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周围的人。像他这个年龄段的老师,能够保持激情满满的开放心态,我觉得难能可贵。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黄梓根

柳老师是一位将爱岗敬业做到了极致的老师,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讲台。我和他同事32年,感觉他有使不完的劲。在教书育人上,从不懈怠,他是“实干兴教”的典范。柳老师不仅实干,而且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思政课课程建设。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君

柳老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他基本没有寒暑假和周末,大部分时间在工作。他总是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非常关心学生。记得读书时,我凌晨收到过他发给我的论文修改意见邮件。他对工作认真的态度、为人师表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黄艳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整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