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08 07:20 |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9年12月24日 07:10:51 | 查看:3449次
图为丁怀民﹙右二﹚深入榆次校区实训基地与师生一起研究新产品。(中国好人网配图)
当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进入政府与民众视野的时候,一匹山西职业教育的"黑马"突然显现,它就是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专家称赞其 "在山西乃至全国的高职教育中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在这荣誉的背后,站立着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怀民和与他戮力同心的团队。今年9月13日,丁怀民作为山西的唯一代表,荣获"第二届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
盘点丁怀民的业绩,记者发现还不仅仅是办好了一所学院,更重要的是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引入学院,开创了一条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风雨二十年当上掌门人
熟悉丁怀民的人都知道,丁怀民脸膛黝黑,眼睛有神,身材壮硕,为人率真,身上有"霸气",讲话有"底气"。这"霸气",是一种激情,永不言败,不甘平庸;这"底气",来自于26年来他对事业和人生的执著追求。
翻开丁怀民的履历,从每一个细节都能发现他对教育事业的拳拳爱意。他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家族中直系和旁系亲属计有23位人民教师。耳闻目睹,丁怀民产生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向往。1979年,丁怀民如愿考入山西师范学院。经过4年苦读,完成学业的丁怀民分配到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当时省建材学校刚刚成立,面积小,底子薄,条件差,首届招生人数只有80余名。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丁怀民从担任体育教师做起,在诸多岗位磨砺十多年后,33岁那年走上建材学校校长岗位,成为全省120多所中专学校中最年轻的校长。其时,受大学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中专学校的招生与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人都为这个年轻的掌门人捏着一把汗。
一系列围绕职业教育宗旨、重塑职业教育理念的改革在这所中专学校先后推开。
在教改实践中,丁怀民力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先后创办了山西建材行业教学与实践理事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理事会,在省内大中型骨干企业设立了8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
在教学模式上,丁怀民大胆创立了"3+1"教学模式,即以3年理论课为基础,辅以1年的上岗实践,着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在学生就业上,丁怀民率先在中专学校推出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邀请与学校专业对口的省内外几十家企业前来招聘毕业生,有的企业甚至提前预订毕业生。同时,在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设立毕业生就业办事处,为人才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使建材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类学校的前列。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丁怀民实行管理与服务分离,校内与校外资源共享,让各种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他把这种做法总结为"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社会的钱办学校的事"。
短短几年时间,学校的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隶属于教育厅的专科层次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原省建材工业学校和省电子工业学校完成了实质性合并,正式更名为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此时,众望所归,丁怀民挑起了院长这副重担。
治校理念新办学入佳境
学院刚刚升格,挑战与机遇并存。
"办什么样的高职,如何办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学院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丁怀民的脑海。
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山西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丁怀民把"经营学院"的理念变为现实。
2005年,为了破解学院发展的资金和空间两大瓶颈,在院党委书记崔毅的支持下,丁怀民提出"学院入园区,企业进学院"的理念,并采取"政府拿一部分、学院筹一部分、职工借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的多元化投资与"捆绑式"合作模式。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一所占地130余亩、实验实训设施一流、各项设施配套完善的"产教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在榆次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形成了 "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此举开创了学院、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新模式,为全省职教改革创新提供了示范。
2006年,丁怀民敏锐地捕捉到科研事业单位改制的机会,经他提议并经学院领导班子决策,托管了已濒临倒闭的省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经过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设计院一年多时间就实现项目合同额1200多万元,相当于该院建院20年来的总和。
2007年,丁怀民及时抓住组建职教集团的机会,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一的康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由企业投资近亿元,在清徐工业园创建了一个占地150余亩、校企一体的"康镁科技学院",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为全省职教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了一条新路。
丁怀民深知,学院只有为经济发展服务,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的双丰收。近年来,学院先后完成了37项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为10多家企业提供了增产节能、提质降耗等技术服务,还积极协助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行业技术政策、发展规划的制定,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项目评审等,为推动全省建材工业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8年3月,学院与20多所企业合作筹建的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2008年4月,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了考察评估,认为学院在山西乃至全国的高职教育中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焕晓、副省长张平莅临视察,认为该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技能人才"的做法,代表了全省职业教育的方向。
硕果满枝头职教天地宽
几年来,丁怀民和他的团队通过资源整合,快速融合,创新发展,以及全方位的"评建"工作,实现了办学方式、办学质量、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地位。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也在98%以上。许多毕业生走上了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车间主任的职位。材料工程系、旅游系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了100%的就业率。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5个校区、1所设计院的格局,建设了装备先进的数控、水泥岩相、材料检测、PLC等50个实验室,数控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32个校外实训基地,使学院的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其中,数控技术基地被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材料工程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山西省高职高专示范实训基地"。学院还拥有一所驾驶员培训学校,设有武汉理工大学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本、专科函授站,办有《建材技术与应用》(山西省一级期刊),开设有与省内支柱产业符合度较高的25个专业,在校学生超过万名,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所高职院校。
学院先后获得全省以至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省教育厅定为首批"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院校。同时,丁怀民先后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建材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盛名之下,丁怀民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他向记者描述的五年规划中,学院将建成一座万人千亩、适应山西产业结构需要的多学科、多专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工科类职业技术学院。(记者侯百管)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