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一路走好!(组图)

发布时间:2018-11-18 19:32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11月17日 17:49 | 查看:14330次

2018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在301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程开甲,1918年8月出生于江苏吴江,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程开甲同志“八一勋章”。

程开甲——“中国核司令”

程开甲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腔热血 出国求学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同时被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他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程开甲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学界一流的老师。

1941年,程开甲毕业留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并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1946年8月,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程开甲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著名物理学大师波恩教授的学生。在此期间,程开甲主要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的研究,与导师共同提出了超导电的双带模型。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程开甲(后左一),玻恩(前右一)

学成归来 科学报国

程开甲彼时所处的时代,日本侵华,大好河山被日本铁蹄践踏。到英国留学后,国家贫困落后受欺负,身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也备受歧视,但只能暗自承受。他明白,出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连尊严都不配拥有。

程开甲

直到有一天,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希望!1950年8月,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购买了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

隐姓埋名的“中国核司令”

回国后最初的十年,是日子平静的十年。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程开甲就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长,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

从此,他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科学家一样,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西北荒无人迹的荒漠上,从此消失20余年。程开甲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核爆炸试验现场(左三为程开甲)

在钱三强的具体指导下,程开甲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程开甲成功地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与邓稼先和钱学森等人不同,除了科学家的身份之外,程开甲还是一个军人,人们称他为“核司令”。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正是怀着这赤子之心,程开甲两易专业方向,奉献大漠20多年,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2014年1月10日,习近平向程开甲院士颁奖

老骥伏枥 耕耘不止

1984年,组织考虑到程开甲的年岁已高,把他从戈壁滩调到了北京,担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

由于工作职责的变化,他的科研工作也发生变化。一方面,他在抗辐射加固和高功率微波领域努力;另一方面,他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与方法。

前些年,程开甲与他的大女儿程漱玉天各一方,开始合作著书———《超导机理》。研究中,程开甲在电脑上打出英文书稿,女儿协助做计算和校对,近20万字的英文专著终于问世。接着,程漱玉又用中文整理出版。程开甲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开展创新性研究,建立了程氏“TFD”电子理论,并在一系列的试验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谈起晚年的创新成就,程开甲感慨地说:“我只是希望,我的建议、我的研究,能对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起到作用。”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

人民不会忘记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我们的成就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前排左起: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程开甲; 前排右起:邓稼先、陈能宽、王大珩、姚桐斌

请记住这些人!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3人)

王大珩、钱三强、于敏、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郭永怀。

致敬!缅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