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里的“校宝”故事 佘显炜:工作56年才“舍得”退休(2图)

发布时间:2018-11-07 08:5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07日 08 版 | 查看:1496次



佘显炜在家中阅读。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扫一扫,看视频

  “希望浙江海洋大学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海洋人才。”11月3日,浙江海洋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83岁高龄的佘显炜在为学校录制的祝福视频中说。佘显炜是原浙江水产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副院长、教授,在舟山工作了56年。

  佘显炜的56年职业生涯中,51年奉献给了浙江海洋大学。他的故事,也是这所海岛大学的创办史。

  24岁 初与学校结缘

  1954年,佘显炜从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舟山渔场指挥部生产科工作。随渔民一起下海,考察各种作业方式,跟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佘显炜的日常生活。4年后,舟山水产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建校,佘显炜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所学校的建立将改变他的职业生涯。1959年,佘显炜工作调动,组织上安排他到舟山水产学院报到。这一待,就是51年。

  在佘显炜印象里,自己初到舟山时,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物资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创办学校的困难可想而知。水产养殖和工业捕鱼专业首届毕业生回忆,每个班级入学时都有40余位同学,坚持到完成学业的只有10余人。

  “1958年,学校刚成立时,仅有从上海水产学院分配来4个本科毕业生——唐逸民、吴汉民、钱木兴、吴振兴执教。后来,又把1954年毕业后分配在舟山工作的陆惠迪、于建勋和我调来了。再加上上海水产学院来支援学校建设的李星颉、宋镇圻、周文龙等几位老师,组成了学校最初的专业课教师团队。”在佘显炜看来,上海水产学院的对口支援,是学校办成的重要因素。“李星颉很有代表性,他当时已经是副教授,在上海有个安逸的家庭。但看到舟山海洋事业急需专业人才时,他不但积极参与学校筹建工作,还毅然放弃上海的优渥条件,举家迁到舟山,出任学校的教务长。”他说。

  “当时,学校只有3幢教学和办公用的楼房。其中两幢是2层楼的,一楼是教师办公室,二楼是宿舍;还有一幢是教学大楼。还记得盖教学大楼时,后来钢筋不够了,用竹子做了‘钢筋’。”回想起办校初期的时光,佘显炜记忆犹新,“学校师生们参与办校的热情很高,宿舍、400米跑道都有师生参与建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靠近海边的游泳池,那是25×50米的标准游泳池,最深的地方有2米多,浅的也有1米多,全都是师生们自己动手挖出来的。”

  办学条件不足的同时,教学资料匮乏也困扰着这所新办的学校,教师们只能自制教学计划和授课材料。在佘显炜的家里,至今仍然藏在一大摞当时备课的讲义和笔记。泛黄的草纸装订起来的笔记本上,满是他涂涂改改的备课笔记。

  60岁 提出延迟退休

  上世纪80年代初,扎根海岛20多年的浙江水产学院出现了师资不稳定的问题。“学校周边基础设施不佳,是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举例来说,学校附近都是乡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教师子女在此读书,基本无人能考上大学。”学校为了保持师资队伍稳定,产生了迁址的动议。佘显炜介绍,1985年,浙江水产学院在浙江宁波建立了分院,11年后,该分院并入宁波大学。浙江水产学院在舟山本部仅剩两个本科专业,其中一个就是佘显炜所在的海洋渔业专业。

  本该在1995年就退休的佘显炜,选择留在浙江水产学院,为学校的发展继续做贡献。“我认为海洋渔业不能离开海洋,当初把学校办在舟山,就是因为这里贴近生产一线。”浙江水产学院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佘显炜说,“舟山市非常重视学校建设,1996年,时任舟山市委书记王辉忠开始兼任学校党委书记。”提起与王辉忠共事的经历,佘显炜感到非常兴奋,“我们看到了海洋时代即将到来的曙光。”他回忆,“那时候我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极力主张更校名为浙江海洋学院。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来学校视察时,曾问我‘你们为什么要办海洋大学’,我向考察组汇报了海洋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一些判断,提出了要做强船舶、港口、海事、物流等一系列专业的想法。”彼时,全国以“海洋”命名的学校仅有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一所。

  1998年,学校最终盼来了海洋大学时代的开启。“教育部同意学校和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浙江海洋学院,此后舟山卫生学校、舟山石化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水产学校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也陆续并入。现在看来,这一时期对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佘显炜说。

  75岁 不舍离开校园

  佘显炜介绍,学校更名为浙江海洋学院后,逐渐构建起海洋特色明显、涉海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海洋大学,不仅有传统的水产类学科,还拥有海事、海洋人文、海洋管理、港口与海洋工程、船舶等覆盖海洋领域的学科体系。

  在佘显炜看来,这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自己留在学校。“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高级职称人才稀缺。”1986年就被评为教授的他,1999年向浙江省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延迟退休。“省里给的批复是让我在2002年退休。到了2002年,我就继续申请,后来省里又给我延迟了3年,同意我在2005年退休。”

  对于佘显炜来说,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最美好的。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能够记得不少学生的名字。在采访中,他提到最多的是哪位同学毕业去了哪里深造或工作。

  他最难忘的是1977级和1978级的学生。“当时国家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1977级的学生毕业时,刚好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高等院校里选拔公派留学生,水产专业全国只有一个名额。”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动员学生回校参加选拔考试,但学生们好像对此不太感冒。佘显炜认为机会难得,他坚持重点动员了几位同学回校考试。“结果那一年,全国所有水产专业的考生中,第一名就是我们学校的何平国,后来被派去了英国的阿伯丁大学。后来,大家对公派留学生报考的热情变得高涨起来。第二年,学校的王成海同学也考上了。”他说。

  如今,佘显炜教出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遍布全球:叶益民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海洋与内陆渔业处的处长,何平国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副教授,胡夫祥是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是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这些人都已在自己的领域里扎稳了脚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2005年,佘显炜被学校返聘。70岁的他活跃在讲台上,给本科生教授《流体力学》。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4年后,75岁的他带完自己返聘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才离开学校。

  56年来,佘显炜一直从事渔具设计基础——渔具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曾先后三次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他的专著《计算渔具力学导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水产学会全国优秀论著三等奖,199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

  离开学校后,佘显炜仍关注着学校的发展。“现在,学校主持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了,科研水平提升得很快,我为学校感到高兴。”他说。

浙江海洋大学 苏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