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05 14:43 |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4日 18:43:28 | 查看:2342次
新华网贵阳12月4日电 题:志愿服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新“增长点”
记者李劲峰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新“增长点”。
志愿者,这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的新生事物,在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更加深入人心;参与志愿服务,感悟志愿精神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946万名。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志愿服务具有三大魅力。
首先,志愿服务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在志愿服务中,没有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无论是在社区看望“空巢”老人,还是前往海外开展援教,只要拥有无私奉献、自愿利他的精神,就能在志愿服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发挥自身作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其次,以自愿和无偿为前提,志愿服务能够充分实现社会和个人价值最大化。一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曾告诉记者,服务对象的一句关怀、一个笑脸就能带给自己很纯粹的快乐,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个人价值。
其三,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使志愿者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契合点,达到价值最大化。
由于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能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因此在诸多领域和事件中,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功效。
在当前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在保障、管理、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力倡导、普及志愿理念,规范志愿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必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散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左浩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