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最后的乡村代课老师刘彦木:谁来接替我

发布时间:2009-09-09 15:29 |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 查看:2809次

   国家教育部要求,从2006年起,代课教师要逐步取消。然而,在偏远的穷乡僻壤,由于师资缺乏,一些代课教师再次拿起教鞭,尴尬地坚守在讲台上,有人尊称他们为“老师”,有人认为他们是个代课人员,还有人认为他们就是农民,在即将淡出为之默默奉献了一生的乡村教育事业的时刻,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吧。

  拿起锄头当农民 放下锄头当教师

   开学了,对于德安县吴山乡大岺村的村民来说,代课老师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人了,因为村里的教学点眼下只有刘彦木一人,每个村民都愿意把自己的小孩交给他,从学前班到小学一、二年级。

   49岁的刘彦木已是第二次在村小学当老师了。1979年毕业于九江市云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中专学历,1982年被聘为大岺小学的民办老师,村民们俗称他为“赤脚老师”,9月份,他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20元,那晚他和妻子乐开了花,至今难以忘怀。

   “在当时的农村,中专毕业已经是高学历的人才,那时,刘彦木老师被评过十多次‘模范教师’,一次原樟树乡的‘十佳教师’,后来还被派往杭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那时他拿的工资只有30元,是全乡老师中工资最低之一,他却是全乡老师的学习榜样。”原大岺小学的校长李洪章回忆说。

   由于成绩优秀,1989年乡里把刘彦木的工资涨到了70元,拿到70元工资的第一天,他给俩小孩都定做了一套新衣裳,刘彦木至今还记得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深爱这一行的刘彦木以为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能由“代课”转为“公办”。

   上世纪90年代,为规范教学、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省有关文件要求上报1980年7月19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花名册,建立民办教师微机辅助管理系统。刘彦木任教的日期与之相差两年,一时间,转为公办老师希望彻底破灭,他,还是一名代课者。

   2001年9月,在第1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刘彦木和学校其他的代课教师都没能过完这个教师节,大家各自拿着160元“清理费”黯然离去。回家后,刘彦木没有出去打工,而是成了一名养牛郎。第二年,他一口气养了20多头牛,年收入近两万元,家境渐渐有了起色。

   这一年,大岺村教学点来过三位老师,由于大岺村位于德安县和瑞昌市交界的秦山上,海拔高度有600多米,山上缺水断电,中午只能吃冷饭,每年11月份,山上下的雪或冻雨要几个月才能融化,10公里上山下山的悬崖路,生活艰苦,环境恶劣,在这里教学时间最长的老师只有一个学期,因此,学生三三两两,有的干脆闲在家里玩。

   2003年开学时,吴山乡中心小学校长王贤江多方劝说公办老师去大岺村教学,并开出了每年补给1200元的生活费,最终无人响应。开学前一天,王贤江来到了刘彦木家里,并恳请他再次走上讲台。王贤江告诉记者:“学校陆续分来几名师范毕业生,都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就申请调走了,他们受不了这里的清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聘请刘老师,是为了确保山村的孩子都有学上的无奈之举。”

   刘彦木二话没说,再次走上了讲台。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走上讲台之后,关于待遇的事,刘彦木一次都没提过。后来,经王贤江和大岺村村委商量,由中心小学每半年出1500元的代课费,村委从“转移支付”中每月再补贴刘彦木160元。即便如此,刘彦木的年收入还不到5000元,不及当年养牛收入的1/4,仅为低保水平。

   2005年瑞昌地震后,已经破旧的大岺村教学点教室不能再用了,村委同意以每年500元租借一间民房作为教室,在一间民房内进行“复式教学”,刘老师既当爹又当妈,口袋时常装着钢笔、小刀、卫生纸和小毛巾四样东西,有时要帮小孩子削铅笔,有时帮小孩擦屁股。由于民房的厕所是蹲式大粪坑,小孩上厕所,刘老师一定要跟上,看护他们不要掉进厕所,就这样又走过了7个春秋。

   如今,在吴山乡集中教学时设置的五个教学点,其他四个相继因为没有老师而中途停办。

   大岺村党支部书记刘显策是刘老师的同龄人,他说:“村里的80后、90后到现在的00后都是刘彦木老师的学生,这些年,村里很多人通过养牛、养羊和外出务工都富裕起来了,刘老师家一直是村里最困难的之一,但是大岺村走出了13位大学生,刘老师功不可没。”

   李玉兰,是刘彦木妻子,与他患难与共二十多载,当记者问她如何看待刘彦木时,她说:“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却是个负责任的老师。” 看到村里人一个个都富裕起来了,而她家却还是穷苦潦倒,她多次跟刘彦木吵架,但是吵架之后,李玉兰又会偷偷跑到学校,看看教室里坐了多少个孩子,心又软了。

   还记1998年暑假,刘彦木的儿子和女儿都在读中专,家里实在没钱了,李玉兰再次和刘老师吵了起来,那次吵架刺痛了刘老师的心里,第二天,他简单收拾了包裹,决定外出打工。刚走出山口时,一位村里的放牛娃看到了,他问:“刘老师,您到哪里去啊?”刘老师听到这句话后,再也迈不出脚下步子,那年为了子女读书的钱,夫妻俩东借西凑,结果借款到现在尚未还清。

   他离开了 谁来接替

   在结束采访之时,李玉兰私下跟记者提及,刘彦木的身体比以前差了很多,她多次劝说他应该注意身体,刘彦木总是一句话:“好得很!”

   谈话间,刘彦木似乎意识到妻子在说他什么,刘老师走到记者面前一再表示,他热爱这个职业,愿意发挥余热。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多年的党组织考验,刘彦木今年三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为这是对他一种肯定和回报。

   是的,刘彦木老师的经历,也许有些特殊,但它反映的社会现象,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老师,付出的是青春,还未提回报,就即将从历史的车轮下碾过,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的群体,他们的一生就像是根蜡烛,燃烧自己,放出生命的光亮。难道燃烧过后,就只能化为灰烬?

   记者与吴山乡中心小学校长王贤江都担心,假如刘彦木有一天离开了,吴山乡大岺村教学点的命运,是不是同其他四个教学点一样?那些等待知识哺育的山村孩子由谁来给予“食粮”呢?

   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梅雾老师表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都较差,人口居住分散,单人单校的情况比较多,要在这些学校教学的老师首先就要适应恶劣环境,这些山区长期难以补充到公办教师。在这样情况下,教育政策的推行可以适当考虑乡土社会的情境因素,比如按照中小学教师任职条件和法定程序将这里土生土长的优秀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或许是一个稳定边远山区老师的办法。

   另外,根据农村中小学实际缺编情况,可以通过教师聘任制度,让一部分符合教师条件的、取得教师资格的社会成员作为代课教师,在聘用新的代课教师时,必须经过县教育部门的批准,进行严格考试和考核,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择优聘用。这样既可以稳定师资,又可以保障教师素质。当然,聘用代课教师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聘期、权利、义务和待遇。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