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昌残疾党员默默养护路桥23年

发布时间:2018-04-13 20: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1-12-28 15:58 | 查看:1660次

渴了,喝一口自带的凉水;累了,在路边坐几分钟,一位个不高、脸黝黑、穿红养路服的人,或清扫路面抛洒物;或用残疾的双手掏桥面通水洞;或清理公路水沟周围的杂草、生活垃圾,一辆破自行车桥头一靠,有时打开“广宗县公路站党员便民服务箱”为群众补胎,……在该县邢清路上,途经此处的人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经常能看到这些场景,他就是县公路站孙庄公路养护中心养路工王新昌。

王新昌1984年到内蒙古当兵服役,在中蒙边界一待就是四年,冰天雪地的军营生活也给他的身体带来很大伤害,一次执行任务时遭遇的暴风雪使他严重冻伤,虽经紧急抢救,也给他带来终身的残疾,一双手指被截去,原本响亮的嗓音变得暗哑,被定为八级伤残(三等乙级)。复员时组织上照顾他准备将他分到清闲的单位,但是他执意要求到最艰苦的一线去工作。于是在部队曾三次被授予嘉奖、一次被评为优秀党员的他于1988年1月来到广宗县公路管理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养路工。自当上养路工后,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公路养护工作,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管养的路段,就象公路上一颗不起眼的砂石,平凡、朴实,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

养路工作是一项最苦最累的体力活,晴天是灰尘满面,夏天是蚊虫叮咬浑身是汗,雨天无遮无挡,冬天寒风刺骨,一年到头脸朝公路背朝天,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王新昌为把工作做得更好,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坚持在9个小时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众所周知,养路工作比较苦、比较累,比如每年小修挖补都在夏季,天气酷热难当。但王新昌每年都主动参加小修工程,他说我业务熟,年轻,正是出力的时候,但他又对沥青过敏,每年挖补时一接触到沥青,他的手、胳膊都红肿疼痛,每次领导让他到后勤工作时,他都说没事,就这样忍着疼痛、顶着暑热坚守在一线,直到挖补工作结束。

王新昌上路准时、工作守时、干活踏实,邢清线老漳河桥和相庄桥属于比较难养护的桥梁,一个是长130多米的大桥,一个位于县城北环过村街道上,由于车流量大、行人多、村民乱抛生活垃圾,导致桥面、桥下极易出现脏乱差现象,谁也不愿管护这两座桥,谁管护这两座桥也不长久,此时又是王新昌同志挺身而出,主动承揽这两座桥的管护任务,一干就是六年多,每天他都早早的来到桥上,清扫桥面、清理垃圾、疏通泄水孔,仅一座老漳河桥的清扫、疏通工作就需要一上午,有时遇到雨天被过往车辆溅起的泥土淤积到泄水孔中,他就用手掏、用手挖,保证桥面排水通畅。在今年迎接全国公路检查工作中,他更是起早贪黑,忘我工作,每天都早早的来到路上,清扫桥面,打扫路面,整修路基,使自己所管护的责任段常年保持标准化、样板化、规范化。

2008年6月17日下午,正在炎热天气下工作的王新昌,听到不远处“咣”的一声,他赶快扭过身看到不远处一辆小车撞倒树上,他赶快跑过去发现里面的两个人满脸是血,被卡在车里,其中一个已经昏迷,他一面打电话报警、一面联系救护车,然后用铁锨撬开扭曲的车门,把车里的人救了出来,送上了救护车。事后伤者到单位感谢来时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像这样的好人好事他在路上做了很多。王新昌家中四口人,所有生活开支都靠他一人,微薄的工资有时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就是这样,他还是经常拿钱帮助别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博爱一日捐、县局开展的扶危救困等捐款场合都会出现的他的身影,本村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他也经常看望,当年一些和他参军的人有经商发了财,有干个体挣了钱,战友们纷纷劝说让他离开公路,去经商,做买卖,资金、销路都由战友们解决。可他只认一个理,那就是做合格的养路人,他所管护的路段常年以路貌最好、路况最好、领导的检查评价最好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王新昌同志从1988年从走上养路工人岗位那天起,他就把情、把心、把魂都系在了公路上,也把自己的命运和公路养护事业联系在了一起,由于成绩突出,他自1998年以来,连续被邢台市公路处评为“模范养路工”和“先进工作者”,今年被市处推荐为“十佳养路工”。邢台电视台、《河北日报》也在重要位置报道了他的事迹。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