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1 18: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8-01 | 查看:1325次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村民李文传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嘱托,56年义务为长眠于凤台县板张集村头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尽头。李文传去世后,儿子李学成继承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让陵园松柏常青、巍然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子李杰在爷爷和父亲精神的引领带动下,成为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的第三代守墓人。2017年5月,李文传、李学成、李杰荣登“中国好人榜”。(8月1日 中国文明网)
事实证明,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是代际相传,大爱无垠,三代人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的守护烈士陵园,就更加难能可贵。因而说,这一家祖孙三代共同入选中国好人榜是当之无愧,其崇高精神值得大力点赞和弘扬。
回顾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战,为解放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许多先烈牺牲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青山埋忠骨,大地铸忠魂。之后有的迁入烈士陵园,有的还长眠于乡野民间。长眠于凤台县板张集村头的为解放凤台牺牲的14位烈士就是如此。为了让革命英烈安息,当时一位部队首长临走时嘱托一直在此忙前忙后的李文传:“小李呀,这些烈士们多是远在他乡的人,你就算他们的亲人吧,要守护他们的英魂!”当时16岁的李文传含着泪,坚定地点了点头,从此担负起看护烈士墓地的重任。56年如一日精心呵护烈士陵园,并且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儿孙积极参与护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依然没有放下,他嘱托儿孙们接过呵护陵园的重担,并要代际相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70年里,他和家人敢于和善于同各种有损陵园的行为作斗争。并且用自家的二亩多良田与在陵园边的乡邻互换,以扩大陵园建设。通过政府支持和乡村帮助,2005年,板张集烈士陵园重建完成,竖起了烈士纪念碑,盖起了近百平方米的烈士事迹展览馆,还修通了通向陵园的水泥路。此后几经扩建,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占地12亩,拥有树木花卉近5000棵,集路、桥、亭、林、门、碑、雕、馆于一体的现代化陵园。并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此,一家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地方领导和乡邻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积极主动向他们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建设。让当地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
李文传一家父传子、子传孙,三代人为烈士守墓、护墓70年。他们对烈士墓地精心呵护,对革命精神虔诚信仰,用诚信坚守守护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红色精神图腾,照亮着当代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心路。(陆敬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