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31 21:1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2-09 | 查看:2505次
个人简介
20岁是人生心怀憧憬、展翅翱翔的季节。这个年纪的逄赧赧远离家乡青岛的亲人,只身来到潍坊昌乐聋哑学校工作。这年是1989年,她一干就是28个春夏秋冬。她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无声世界里,走过妙龄、度过青春,用爱心和执着塑造残缺的生命,用辛勤和汗水浇灌迟开的花朵。2016年12月,逄赧赧荣登“中国好人榜”。
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喜欢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她用爱心和耐心守护着一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为他们带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她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着这些迟开的花朵,虽然耕耘艰难,却使得晚开的花儿同样芬芳满园。她就是山东省潍坊市昌乐聋哑学校教科室主任、“中国好人”逄赧赧。
1.买小人书和棒棒糖的老师 点燃聋童求知的兴趣
1989年,20岁的逄赧赧走上了聋哑学校讲台。和许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一样,接手新生的逄赧赧兴奋不已,决心大显身手。但是,第一天走进教室的情景,还是让她傻了眼——几遍几十遍的教不会,这让从普通学校转来的逄赧赧异常受挫。
不过,逄赧赧没有气馁,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费尽心思。学生不爱进教室,她买来小人书和棒棒糖;学生坐不住,她根据学生特点,在游戏中教会孩子知识。《老鹰捉小鸡》一课,她先用多媒体播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然后再带领孩子到院子里一起做游戏,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一来,她的课堂无论是教室还是操场,都会不时地传来憨憨悦耳的欢笑声。
2017年1月10日,逄赧赧(左一)不厌其烦教学生发音。图片来源:潍坊文明网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发音教学了,诸如“g”“k”“h”三个舌根音,通常是聋生比较难以通过的阻碍。因为发音部位极难被学生观察到,她给每人一面小镜子,对准镜子哈气,让学生观察在镜子上哈气的方法。从而巧妙地使学生学会了“h”的发音。学习“k”发音时,她让每个孩子嘴里含着一口水扬起头来,再用力向外送气而发出声音。听罢,有的同学还能用气流把水送得像小喷泉似地汩汩作响,着实妙不可言!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k”的发音。为让学生发好“g”音,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颤动和舌位的变化,逄赧赧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伸进自己的嘴巴里。她忍受着一阵阵的恶心呕吐,一直到反胃、流眼泪,一遍、两遍、三遍……在逄赧赧的教室里有一个塑料盆,那是她防止自己恶心呕吐时用的。
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让逄赧赧落下了慢性咽炎的病根。但每当听到聋童们喊出了第一声“哥哥”“爸爸”“妈妈”时,逄赧赧都会和家长一样,流下激动的泪水。
学生们毕业了,他们有的走进了大学校门,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成了企业的骨干力量。每每学生们有什么喜事,总是第一个发信息或者打电话向她报喜。
2.强忍病痛 为“启智班”的孩子们打开心门
2012年,学校实施全纳教育模式。作为教科研主任和班主任的逄老师又接手了一个“崭新的班级”——“启智班”。“启智班”是一个融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聋哑儿童于一体的班级,有特殊学生26名。他们中,智障孩子随学随忘,大部分孩子们坐不住凳子,注意力集中不到2分钟,接受知识缓慢。自闭症孩子不和老师进行目光对视,上课时或者把头高高仰起看着天花板,或者把头低到和课桌一样齐,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或者莫名其妙地大哭起来。脑瘫孩子则是大脑指挥不了自己的手脚动作,自然也不能拿笔写字。
面对这个“启智班”,逄赧赧说:“一个动作,有的孩子你教一遍两遍一百遍可能还是学不会。我当时就想这可怎么教学啊?刚一接手的时候,我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和记者交谈时,逄赧赧说起来依然眉头紧皱。不过,她并不服输,内心更是不断鼓励自己,“春笋新逢雨后才,娇嫩情窦花初开。栋梁少壮谁成器,栩栩蓝图拓未来。”她自己写下七绝诗,表达对孩子们教育的梦想。
逄赧赧(左二)指导孩子做粘贴画。图片来源:潍坊文明网
逄赧赧(右一)和学生一起分享他们自己包的水饺。图片来源:潍坊文明网
逄赧赧有种不服输的韧劲。她苦思冥想,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她默默观察着每个孩子生活上的一举一动和学习特点。她大胆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教学,结合孩子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把26个孩子分为三大类进行教学,第一类是按着书本内容学习的学生,第二类是行为训练的学生,第三类是自理能力培养训练的学生。每学期,她为26个学生每人制定一份的教学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了,我们就要负起这个责任来,必须有针对性的去选择各类教学方法。”对于孩子,逄赧赧满腹真情。
她边尝试创新改革,边教学实践,还同时编写适合孩子发展的教材。一年、两年,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类学生在逄老师耐心的教育下,都达到了教学目标,家长们更是十分满意,每逢月休到校接孩子,见到逄老师就炫耀:“老师,我的孩子变化很大!”“老师,我的孩子学会了写字、背诗!”“老师,我的孩子会做家务还会洗衣服呢!”……
可谁又知道,在这些改变的背后,逄赧赧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她患上了肾肿瘤病,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硬是挺到寒假才到北京进行了手术治疗。开学后逄赧赧缠着绷带站在了“启智班”的讲台上,校长刘武智说:“逄老师,你休息一段时间吧!”逄赧赧却总是婉言谢绝——她放不下正在训练和一天天进步着的孩子们。
3.特教老师特殊的爱 做孩子们的“保姆妈妈”
“没有对这些孩子特殊的爱,做不好特教老师。”逄赧赧告诉记者。“由于孩子存在先天性生理缺陷,所以光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耐心和艰辛。”在课堂上,也许,一句话说了几十遍也得不到一句回应;也许,一个动作演示上百遍也不一定有所收获;哭、闹、发脾气、不理不睬、扔东西,这也是课堂上经常发生的……
“当班主任的特教老师不光教学有方,更要学会做他们的‘妈妈’。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都要管。”每个早晨,逄赧赧都要帮他们整理衣服,下午帮他们梳理午休时弄乱的头发;定期帮他们修剪指甲、掏耳朵;天热时为孩子们擦拭脸颊的汗水,天冷时给他们搓搓冰冷的小手;随时给孩子擤鼻涕、擦口水……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她从头教起,手把手地教她们刷牙、洗脸。一次、两次……直到她们学会为止。有的调皮的男孩晚上不肯洗脚,逄赧赧就把洗脚水倒好,兑上凉水,端到寝室,亲自给他洗干净。
“这样的事情,对于特教老师来说,那是常事,大家都习惯了。”逄赧赧觉得这些事太常规,真不值一提了。“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带的时间长了,特别有感情。在我这里,没有哪个孩子更好之分,真是一视同仁。”
逄赧赧(右一)给家境困难的学生孙叶买了春节新衣服。图片来源:潍坊文明网
患有脑瘫和轻度智障的学生小东(化名),手脚很不方便,逄赧赧便专门制定了一套针对他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如今的小东已可以自己行走,并且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上网,他的学习生活正在一步步走向正轨。“逄老师平常非常关心我们,非常爱我们,上课时还给我们讲很多知识,有时还拿好吃的分享给我们。”小东的表述满溢感恩。学生小婷(化名)更是黏上了“妈妈”逄老师,下课跟着去办公室,甚至去卫生间也跟着。
毕业多年的学生们也仍然记得逄老师曾经对自己的好。每年春节,逄赧赧的家里总有一些毕业学生来看望。有时候逄赧赧不在家,孩子们就把写好的信从门缝里塞进去。“每个孩子结婚我都去,生孩子我也去。”一说起孩子们成人这件事,逄老师就高兴得不行,常常说给大家听。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她既是家长眼中可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眼中可亲的“妈妈”。偶尔逄赧赧压力很大,也会心情不好,痛哭发泄后她重新审视自己,微笑着继续,“其实这些孩子们特别单纯也特别可爱,他们一笑,就让我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什么烦恼都忘了。”
4.晚开的花儿同样芬芳满园 让“折翼天使”拥有光明未来
这些年,逄赧赧的汗水没有白流,毕业的学生全部就业,过上了另外一种灿烂的生活。在对学生关爱的同时,她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师生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逄赧赧看来,“爱,可以把坚冰融化;坚持,能够水滴石穿。只要我们用心执着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她坚信这些特别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使,耕耘的过程辛苦,但晚开的花儿同样会芬芳满园。
她不仅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教学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更是把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进步都一一作了详实的记录,和家长一起培育孩子。小到剪指甲、理发、梳头发、盥漱、洗澡、晒被褥,大到走姿、坐式、待人接物、习惯养成、心理变化、交通安全、学习方法、交友、护身、立志、情操等无一不做得细致入微。
逄赧赧(右二)指导学生阅读。图片来源:潍坊文明网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逄赧赧所教学生冯友萍被评为“潍坊市十佳少先队员”,考入长春大学;刘丹、宋华英、路琳琳等也分别考入北京联合大学和天津大学深造;杨国琴同学被评为“潍坊市美德少年”,山东省优秀少先队员;冯叶同学则是校舞蹈队的队长,带领队员们拿下了省、市、县等文艺汇演的大奖,作品《古诗吟唱》获得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生校园影视工作金奖,还荣获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禁毒》征文一等奖,《地科杯》征文优秀奖;刘金鑫同学2015年荣获《地科杯》征文三等奖;王那东同学2016年荣获征文一等奖。
“让这些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快乐成长,今后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融入社会,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说起对孩子的期望,逄赧赧流露出母亲才有的慈爱深情。
用奉献托起沉甸甸的重任,用真爱点亮特殊教育的校园。面对那些身心有缺陷的孩子,逄赧赧用超凡的爱融化着特殊孩子的内心世界,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特教之歌。
(稿件来源:山东省文明办、潍坊文明网 作者:昌乐传媒集团 滕秀伟 吴瑞萍)
编辑点评
特殊教育是充满博爱精神和人性美的事业。作为一名特教教师,逄赧赧28年如一日的付出,充满了艰辛,同时饱含着她对这帮孩子的爱和深情。28年来,她承载着社会和特殊孩子家庭的希望,倾心守护着这些 “折翼天使”的成长,让每一个残障孩子都得到尊重和爱护。她坚信,只要有大家的关心呵护,晚开的花儿也一定会芬芳满园。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