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0 20: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6-02 | 查看:763次
他怀揣着一颗民族教育梦,三十多年来,一直扎根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了火热的青春年华。他先后刊发教育教学论文一百多篇,获得“江淮乡村好教师”、“全国学术先锋人物”、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他用自己的实绩,诠释了自己美丽的民族教育梦想。他就是临北回族乡临北初中的语文教师——夏玉桥。(中国文明网)
对于夏玉桥来说,我们似乎有着更多的话要说。一方面,对于夏玉桥来说,需要赋予的光环还有很多,他是教育“燃灯者”,他是民族教育的实践者,更是一个不忘初心,勇敢追梦的人。所有这些聚焦在一起,都让我们感慨,作为一个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一个乡村教育的教师来说,到底应该赋予他什么呢?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也就是说,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就应该向夏玉桥老师学习,他的精神正在鼓舞着我们。
寂寞的坚守,初心的永恒。如果说,一个乡村教师是在年纪很大之后才开始坚守,这一点未可厚非,只是当一个18岁的毕业生就开始坚守的话,这样的一种垂范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因为夏玉桥在师范毕业后,十八岁的他来到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学校建在清真寺旁,在那里,土坯墩木板,就算课桌;摆个矮树根,就算板凳;至于教室,则是多功能的,既做办公室又做宿舍。而放学后,只剩下一座破旧的清真寺陪着一个孤零零的他,再就是无边的寂寞。就是这样,他一下子就坚持了30多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样的日子最为艰难,却最值得坚守。
醉心的追求,不变的信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事都是在苛求环境,而环境总是一种外界因素吧!有鉴于此,夏玉桥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条件和环境下,我们都应该有醉心自己心灵的追求,也应该有释放自己的窗口。对于夏玉桥来说,一个就是学术研究。为此,他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民族教育》、《中国德育》、《中学语文》等二十多家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32篇,先后20多次获得省及国家级教育教学业务竞赛大奖,并获得安徽省《教育文汇》杂志“金牌作者”、《初中生必读》杂志“优秀作者”光荣称号。这就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殊荣,这样是殊荣来自于醉心的坚守和追求,值得我们点赞。
默默的燃灯者,友谊桥梁的搭建者。其实,民族教育,乡村教育,当这样的两个名词重合的时候,估计会吓跑很多人。因为民族教育总是复杂的,而乡村教育总是清苦的。但是,夏玉桥却没有退缩。夏玉桥老师于2013年3月创办了槐花文学社。回族孩子们以自己特有的灵动与聪慧为文学社增添了一篇又一篇美文佳作——《穆斯林牌坊》、《幽静的清真寺》、《淮畔回乡风景异》。安心怡、李细月、刘千雪、马菊、马辰萱是文学社中最有灵气的“五朵金花”。就是这样,夏玉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孩子们发光。(孙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