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08:1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7-06 | 查看:1852次
个人简介
宋德学是湖北襄阳的一名山村教师,在海拔1400多米岌岌山巅的8个偏远教学点辗转任教41年。每天上完课后他护送孩子回家,背孩子们过险沟,穿山洞;因为缺水,他每天爬坡踏雪到2里外的水坑去挑水,一挑就是10余年……如今60岁的他,继续深情守护9个山里娃,走下讲台上灶台,走下灶台上“哨台”。他就像一只转不停的陀螺,用责任和爱在高山上旋舞出美丽的生命弧线。2017年5月,宋德学荣登“中国好人榜”。
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出发,绕过蜿蜒的傍山险路,拐过无数个陡坡急弯,方能到达楚文化发源地南条荆山主峰——主山寨。主山寨地处南漳、谷城交界,自古被史籍称为“南漳屋脊”。南漳县海拔最高的教学点——老君店小学就坐落在李庙镇主山寨高峰麓。
在这里,宋德学从满头乌发到鬓染秋霜,在海拔1400多米的岌岌山巅教学点辗转任教,一待就是41年。41年里,他行走在南漳、谷城边缘,走遍山川峡谷,动员每个适龄儿童上学读书。
1976年8月,19岁的宋德学回到高峰麓开始任教,主山高峰麓学区曾经设立的9个偏远教学点,他辗转任教了8个。
在银洞沟教学点,没有课桌,宋德学从山上砍来木材,在教室泥土地钉上四根木桩,上面钉上一块木板;没有黑板,他就在刨光的门板上抹上锅底灰;每天上完课后他护送18个孩子回家,下主山,爬陡坡,挨个背孩子们过险沟,穿山洞;夜深了,他打着火把回学校,为了壮胆一路高歌,空旷的山谷里常常回荡着他的歌声。
宋德学给孩子们上课,站好“讲台子”。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在方家坪、应家湾教学点,为了不耽搁孩子们的课程,一到农忙抢收时节,宋德学就白天上课,放学后步行20多里回家,在月光下割麦子、打麦捆子、挑麦担子,有时还要趁着好月亮赶着牛犁地。
在破山口教学点,每到开学时,宋德学要翻山越岭走90多里山路连夜将学生的新书打捆挑回来,一担书100多斤重,压得他双肩红肿,走得脚底打了血泡……
2005年秋,宋德学因撤点并校调到山下的赵店完小。2006年,高峰麓原有的6个行政村合并调整,原有的9个教学点仅保留老君店小学作为方圆35里内的唯一教学点。这年的新学期即将开学,其他学校都已经准备就绪迎接新的学期,老君店小学却连老师还没分配好。学校太偏,距离县城足足有120里,吃水都很困难,没有人愿意去那里任教。
宋德学教孩子们认图。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这时,宋德学再次主动请缨:“我是高峰麓土生土长的人,就让我回去吧。”这一年他49岁,已是他任教的第30个年头。他知道,这个决定会让年近半百的自己吃更多苦。
老君店小学负责接收学前班到三年级的学生,四个年级共38名学生,从上课维持纪律到学生的发热感冒,只有宋德学一个老师。
四个年级等着他上课,他没有休息时间。一天下来,他常常直不起腰,嗓子沙哑得话都说不出。后来颈椎病犯了、关节炎也犯了,他整夜整夜不能睡。如果他立即去120里外的县城去治病,那深山学校里的38个孩子将群龙无首,回家都成问题。因此,他总是硬撑到周末,把孩子都送回家才到县城挂点滴……
宋德学为孩子们开辟菜地。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看到孩子们每天就着咸菜、打一碗开水泡馍,宋德学十分心疼,他提出让妻子到老君店义务做饭。经多次恳求,妻子将责任田租给别人,只身来到学校食堂为孩子们料理一日三餐。上级部门知悉情况后,每月拨付几百块钱作为酬劳。他和妻子利用休息时间,在学校四周的荒田里开辟了几块菜地。从此,孩子们吃上了新鲜的蔬菜。
1400米山巅的老君店,冬天格外漫长,不仅因为冷,更因为缺水。每年冬、春季节,为保证食堂用水的需要,宋德学必须爬坡踏雪到2里外的水坑去挑水,一天至少挑水4担,走4个回合,行程16里;仅一个冬春就至少有4个月担水,需水500担,挑水行程就达两千里。
宋德学为孩子们挑水上山。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山路崎岖不平,十余年间他摔坏了5担铁皮水桶。为挑水上山,他曾险些丧命在山路上。2012年冬的一个早上,宋德学像往常一样挑水,没走几步,就觉得两腿发软,头冒虚汗,他知道自己的颈椎病又犯了。他想把水放下来歇一歇,可转念一想,水挑不回去孩子就吃不上早饭,于是他咬紧牙关,继续往前走,汗水豆粒般向下滴,一个下坡,他眼前一黑,就重重地摔倒在路旁的梯田里。幸好有村民碰巧路过,发现了躺在冰上的他,才救了他一命。醒来时,他满是冻疮的双手被冰擦破,不停颤抖,鲜血直流……
十余年里,多少次被摔得鼻青脸肿,多少次仰面朝天,多少次被桶里的水泼洒一身,多少次浇透了鞋子,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宋德学和妻子为孩子们准备午餐,站好“灶台子”。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他有个7岁学生叫小娟,小娟出生时妈妈难产死了,6岁时爷爷奶奶离世了,父亲则四处游荡对她撒手不管。眼看小娟就要成为失学儿童,宋德学就到小娟家中一路把她背到学校,让她上学。上学后小娟就跟着宋德学生活,周六周日,宋德学回南漳的家时也带着她,给她做好吃的,生病了给她垫付医药费,把她当亲孙女一样看待。41年里,像小娟这样因为各种原因差点辍学的孩子累计有30多个,宋德学或是义务接送,或是减免书杂费,想方设法让孩子们都到学校念书。
当地群众纷纷赶到学校向宋德学表达感谢,他向家长们承诺,“只要我在这儿,就算只有一个孩子上学,我也会扛到底!只要有一名适龄儿童,我就要动员他上学。”
宋德学说:“山里的孩子不容易,起点不如城里人,再没了知识,就只能一辈子待在这山沟沟里了。我虽然默默无闻,但我的学生却能飞出大山改变命运。”如今,11年过去了,老君店的学生从2006年的38个缩减到2017年的9个,宋德学依然坚守老君店,用行动兑现着诺言。
学生入睡后,宋德学为孩子们掖被角,站好“哨台子”。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现在,老君店的9个学生中,有5个孩子寄宿。白天他为孩子们上课、做饭,站好“讲台子”和“灶台子”,晚上学生入睡后他还要站好“哨台子”,12点、凌晨3点各查夜一次,叫醒学前班的孩子起夜,替他们掖好被角,遇到孩子尿床的时候,他就替孩子们洗被单,晒被子。冬天下雪下凌的时候,他还要生火烘烤。
遇到风雨夜,高峰麓常常停电,教学点一片漆黑。宋德学就在学生宿舍里点上蜡烛。“可是孩子们小,蜡烛倒了失火怎么办?”宋德学就把铺盖搬到男生宿舍里,睡在孩子们身旁。他在女生宿舍里牵着一排铃铛,遇到紧急情况,孩子们可以拉响铃铛呼叫他。
宋德学给孩子们晒被子。图片来源:襄阳文明网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宋德学就在这三个“台子”上连轴转着。如今60岁的他,“一人一校”继续深情守护山里娃,既当老师又当爸妈,走下讲台上灶台,走下灶台上“哨台”……他就像一只转不停的陀螺,用责任和爱在高山上旋舞出美丽的生命弧线。
直至今日,41年的教学生涯,他守住了2000名孩子的上学梦,100名学生考上大学,飞出大山,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宋德学常说:“孩子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有机会到湖北襄阳高峰麓的老君店小学去,你一定会一眼认出这个大山孩子的守护者——那个背微驼、满脸沧桑的老人,他一定正在老君店小学的厨房和教室里忙活……
(稿件来源:襄阳文明网)
编辑点评
他的爱,高1400米。八个村小镌刻从教青春,一句承诺担起守望使命;五担水桶见证背后艰辛,三个台子勾勒“陀螺”轨迹。
他的爱,高1400米。寒风与病痛时时蹂躏着他,而他却为了山里孩子的希望,一直坚守。生活条件艰苦,他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用一次次的坚持,点燃山里孩子的读书梦想。他脸上的一抹抹沧桑、手上厚厚的老茧就是保护孩子希望的铜墙铁壁。
有他在,有更多这样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希望就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