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5 09:16 | 来源:重庆晨报 2017-09-20 56版 | 查看:1769次
近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锴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棵大树,有他,天就塌不下来……
文中的“锴哥”不是别人,正是永川景圣中学初二(3)班班主任,邓正锴。“我曾发过誓,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哪里缺老师,就往哪里去。”邓正锴笑道。
呵护每一个学生静待花开
二十年来,邓正锴一直致力于乡村教育。
初见邓正锴,他怀抱一把尤克里里,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像一个热爱生活的大男孩。
1997年,邓正锴来到永川景圣中学,担任初中历史老师。
这一干,就干了整整二十年。谈起为什么一直坚守在景圣中学,邓正锴表示,自己也曾想过,去条件更好的学校,萌生过考调到城区工作的想法。“但和城区相比,农村更需要教育,更需要好老师。”他说,此外,让他舍不下这份乡土情的,还有这群可爱的学生。
“农村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我觉得这里的孩子更单纯、可爱。”谈起自己的学生,他笑了起来,“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学、一起玩,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收获。”怀着这样的信念,邓正锴在景圣中学坚守了二十年。
在教学中,他一直践行“三心”教育方式,用爱心、细心、耐心这“三心”来呵护每一个学生,静待花开。
“农村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当匮乏。”他说,留守儿童更是如此。
由于从小严重缺失家庭教育,缺少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的周末十分枯燥,心更加孤独。
“我是农村娃,我能体会到农村娃娃的感受。”谈起留守儿童的感受,邓正锴叹了口气。
通过各种方式帮困难学生
在他的印象里,女孩蔡明娇就是一个典型的特例。
蔡明娇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刚开学没几周,便出现多次不来上学的情况。
有几次,她还告诉邓正锴,表示自己不愿意读下去。
卧病在床的母亲、低矮残缺的草房以及拮据的经济,是蔡明娇不愿读书的真正原因。
为了能让她重拾返校读书的信心,邓正锴在课堂上故意提问,通过历史故事启发、表扬她,让她信心倍增。
在他的帮助下,蔡明娇顺利升上了高中。
除了蔡明娇,还有自幼失去父亲的罗晓琴、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的付兴容等,他们都受到过邓正锴的帮助。
“这些孩子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邓正锴说,正是这些孩子,他们让他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任教的二十年,他曾先后获得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奖、重庆市课改征文历史学科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邓正锴只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成为爱国、敬业、有担当、懂得感恩的合格公民。本报记者 陈滢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