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8年资助10名贫困生读书

发布时间:2009-04-13 11:47 | 来源:新浪网 2009年04月13日03:07 | 查看:1631次

  本报驻邢台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岳红亮

  他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教师,月工资不过千余元;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四间平房,陈设简单;几年前,他还因患有重症做过手术,花去不少积蓄。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老教师,却在8年间先后默默资助10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外地贫困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直至走上理想岗位。他就是南和县贾宋镇齐庄村齐兆钧。

  ■一份刊物,偶然激发助学念头

  今年63岁的齐兆钧,虽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却因能诗会画,有着一副无私助人的热心肠,深受乡邻的敬重。

  从教35年,齐兆钧按说应该生活得较富足,但实际上并不如此。他的老伴说,老头子近一半的工资都资助了外地山区的贫困孩子。农村教学,工资并不高,齐兆钧为何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工资来资助别人?事情源于8年前。

  2001年的一天,齐兆钧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熟悉前一天的备课内容。偶然间,他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刊物,随手翻开,里面的一个栏目——《爱心桥》立刻吸引了他的目光:张娇,河北宽城饽罗台中学初一学生,父母卧病在床,生活困难,面临辍学;张学敏,河北宽城饽罗台中学初一学生,父母双亡,面临辍学……看着这条短短的消息,齐兆钧无法平静,“不能让他们早早失学,我得帮助他们……”

  在与家人商量后,齐兆钧当天下午就拨通了《爱心桥》里留下的联系方式——宽城饽罗台中学校长的电话,确定资助对象。可是对方关于几个孩子家庭情况的说明,让齐兆钧心情格外沉重。“他们都生活在贫困山区,有的父亲去世,有的父亲久病,有的母亲改嫁……资助一个,其他的怎么办,一样要辍学……”选择谁?齐兆钧甚是为难。最后,与老伴商量后,他决定全部资助。

  2001年的秋季新学期开学前,6张汇款额度为100元的汇款单带着齐兆钧的一颗火热爱心,飞向宽城饽罗台中学。尽管每人只是100元,却还可以解决6名学生的部分学费、书本费;尽管只是600元,却是那时齐兆钧的一个月工资。

  ■140多份汇款单和10个贫困孩子

  和齐兆钧交谈中得知,8年来,齐兆钧共寄出多少资助款,他从未算过,但他所留存的140多份汇款回执单,却承载着远方10个贫困孩子的希望。八年,齐兆钧付出了很多,但收获着更多在他看来是无价的幸福与快乐。逢年过节,这样的书信、短信都会雪片般飞来:

  “齐爷爷,谢谢您一直支持着我的学业,如果不是您默默地支持,我也不会有今天!在举国同庆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我提前祝您节日快乐,祝您和您的家人一生平平安安幸福安康!”

  “齐老师,您收到茶叶没有?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从来不求回报,真希望您有时间来我家做客……”

  “齐爷爷,这几天还好吧,我终于通过了网络工程师考试,并且已经收到网络工程师中级资格证书……”

  “其实,我并没有想过什么回报,我只是觉得自己说话要算数,当时答应了要帮人家,我就会坚持下去。”4月7日下午,齐老师告诉记者。

  但齐老师是欣慰的。2006年从河北工学院毕业的张学超,代表家人来到邢台看望齐老师;2008年正月,在承德市旅游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乡村干部培训,很快就毕业的张姣,来到家中看望齐爷爷;2008年末,张宏林来到齐兆钧家中,看望他敬爱的齐老师……

  “我也不求什么更好的物质生活,看到这些孩子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且现在已经有几个顺利完成学业找到了工作,高兴极了。”齐兆钧朴实的语言里渗透着大爱。

  如今,齐兆钧已是63岁的老人,但他依然坚持助学。目前,仍有5个贫困孩子每月接受着他数额不等的资助。里面还增加了一名本村的孩子,“我把一亩地也白送给他了,希望他坚持下来,直到大学毕业。”

  在齐兆钧家堆满桌子的信件和各种单据里,记者发现一个写满诗歌的软皮笔记本,扉页上用钢笔工整地写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齐兆钧说,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正是激励他坚持下去的座右铭。

(责任编辑:张小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