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3-02 23:3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12月12日15:26 | 查看:1742次
4个一年级学生、9个幼儿园孩子的学校,一位44岁的山村女教师坚守在大山深处。她每天要在5点起床,翻越一道山沟,绕过一条河,走50分钟的山路到校,中午是一包五六毛钱的方便面,还要为不回家的孩子做饭。她的孩子在医院抢救,而学生期末考试在际,她下课后匆匆来到医院,第二天
一大早又赶回学校,半个月后,学生去考试了,她才回家看望生病的孩子。她说自己不去学校,孩子们怎么办?为了学生,自己欠家人太多。她就是新密市井沟小学青河村分校的杨秋金老师。
只有一名教师和13名孩子的学校
杨秋金感冒了,很严重,但她依然早上5点起床,7点赶到了学校。
“孩子们精神着呢,他们早早就到校了,我不能让他们冻着。”杨秋金说。
学校早上8点上课,但杨老师每天都会早早起床,走50分钟的山路后来到学校。
杨老师所在的学校设在新密市袁庄乡青河村委会院内,是该乡井沟小学设在青河村的一个教学点。
而在这个学校内,共有13名学生,只有杨秋金一个老师。
“一年级4个孩子,幼儿班9个孩子,其中大班5个,中班4个。”杨秋金说。
12月10日上午,13个孩子坐在一间教室内,黑板上写着“年、左、右”等十几个汉字和拼音,杨秋金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字。
杨老师紧紧掩上棉袄的领子,感冒中的她嗓子沙哑,讲课的声音不得不低一点,好在教室不大,学生也不多。
杨秋金已坚守山村教育25年
2004年,杨秋金所在的青河村小学合并到井沟小学,由于新小学离青河较远,低年级的孩子上学不方方便,青河村便保留了原来的一年级和幼儿班,成为井沟小学的一个分校。
“学校考虑到杨老师在青河村小学工作多年,非常敬业,就决定让她继续留在这里,杨老师也毫无怨言地成了这个分校唯一的一名老师。”井沟小学校长常运锋告诉记者。
而在此之前,杨秋金已经在山村教育战线奉献了22年的青春。
198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杨秋金回到生产队。“有一天我准备到生产队签一个养兔子的合同,刚走到半道遇上了当时的青河村小学校长,校长说孩子们一个多星期没人管了,你先过来教着吧。”杨秋金告诉记者,就这样她成了村小学的教师。
杨老师记得她第一次教的是三年级和四年级,三年级只有5个学生,而那时没有工资,生产队记工分,每月补助几元钱。
1985年,杨秋金拿到教师资格证,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不记工分后改成每月发15.8元钱,就这还拖着不发,一直拖了两三年。但杨秋金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不去学校也没办法呀,你一天不去孩子们就一天没人管,最后还得去。”
寒暑交替,杨秋金奔波在山村的道路上。从2004年开始,坚守在这所学校的教师只剩下她一人。而从1982年算起,她已经辛勤耕耘了25载。
因条件所限,她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法
12月10日上午,记者沿着新密市城区北侧青屏山下的一条崎岖小路,翻过一个又一个沟壑,来到青河村委会院内,井沟小学青河村教学点就在村委会一楼左侧的一间房子内。
“这个字念‘年’,过年的‘年’字,一年级的‘年’字。”杨秋金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认字。
杨老师给孩子们设置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品德和美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杨老师想了不少办法。“我们这里条件差,教学器材和工具紧缺,比不上中心学校和城市里的学校,有些东西光靠我给他们讲是不行的,我就想了其他一些办法。”杨秋金说。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颜色,她让孩子们收集不同的树叶和蔬菜,“我们这里是农村,树叶遍地都是,孩子们家里也都有蔬菜,这些东西他们随手就可以得到,有了实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杨秋金说。
为了让孩子们识别味道,杨老师有一次从家里带了不错的月饼,一块块分给孩子们,并告诉他们什么是甜味,“孩子们都说好吃,也一下子记住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的成绩依然很好。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杨老师教的4个一年级孩子总成绩在乡里14个教学点中排第一。而去年教的5个一年级学生,在升二年级考试中,有3个孩子数学都考了100分。
她不仅是老师,还是孩子的“保姆”
虽然杨秋金的家在青河村,但由于山高路难走,每天走一趟要用50分钟,因此中午她在学校吃饭。
虽然在学校做饭,但杨老师的中午饭非常简单,在没有节能炉之前通常是煮一包方便面,有时从家里带点馒头,再烧点开水。
杨秋金是一名老师,但很多时候更像一个保姆,中午她还要给两个不回家的孩子做饭吃,给他们洗碗筷。“这两个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中午不回家,孩子中午也回不成家,就在学校泡方便面吃。”杨秋金说。
中午放学后,她送走其他孩子,开始给留校的两个孩子烧开水泡面,等孩子吃完了,她才泡面吃。
学生家长王顽强告诉记者:“把孩子交给杨老师非常放心,我出去干活中午回不了家时,就把孩子扔给杨老师。”
新密市正在着手解决一人坚守一所学校的局面
除了老师这个身份外,杨秋金还是一位妻子和母亲,为了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她把更多的精力给了自己的学生,而不是家人。“我一直感觉很对不起家人。”
1995年,杨秋金的小儿子已经两岁。快期末时,小儿子突发重病,昏迷不醒,一家人连忙将孩子送到医院抢救。
而这时还有半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学生正在紧张复习,一个人教一个班又没法找人顶替”,得知孩子在抢救的消息时,杨秋金还是等到放学后才急急忙忙赶到医院。
医院将杨秋金丈夫的血输到儿子身上,经过紧张抢救,孩子慢慢脱离了危险,第二天一大早杨秋金又回到学校。
“我也想在医院陪着孩子,但学生复习不好就考不了好成绩,我只能每天从他奶奶那儿问问孩子情况。”杨秋金说。
半个月后,期末考试开始的当天,杨秋金才让别的老师将自己的学生带上考场,自己连忙跑回家看孩子去了。
12月11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杨秋金的丈夫郭春现,他告诉记者:“她一心扑到学校,家里的事情,包括孩子都很少管。刚开始我很不理解,也不支持她,后来我发现,她真是爱好教书,教得确实不错,孩子们的成绩都很好,孩子家长不光尊敬她,见了我也很尊敬,我就感觉很有面子,心里挺美的。”
而在校长看来,什么事情交给杨老师都非常放心,“不像有些人在工作上讲条件,杨老师从来不挑三拣四,让干啥就干啥”。
新密市教体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密市山区还有不少像青河村这样的教学点,目前将这些教学点全部取消也不太现实,但根据新密市“十一五”中小学布局调整整体规划,随着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到位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学生数量少的教学点将进一步归并到寄宿制学校中去。(袁帅 宋振科)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