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0 14:56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3-19 A08版 | 查看:1040次
石家庄、郑州、广州、长沙发布楼市调控新政 新一轮增强版楼市限购政策全面启动
继北京前日发布楼市调控升级方案之后,石家庄、郑州、广州、长沙也先后发布了对本地楼市的调控新政。近半个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2个市、区、县出台了新一轮楼市调控新政。业内人士认为,北京楼市限购是新一轮楼市限购的高潮,预计后续有更多热点城市跟进加码调控,其中“认房又认贷”模式或被一些热点城市推行。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广州也实行“认房又认贷”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集体进入“认房又认贷”时代。
长沙、石家庄加入限购行列
前日下午,紧随北京之后,去年“930”政策收紧密集潮中没有加入限购大军的石家庄发布了收紧楼市的政策。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对北京楼市限购升级的一个联动和回应。
石家庄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明确:首套房商贷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二套房商贷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非本市户籍居民暂不得购二套房,购买首套房须提供两年内连续缴纳12个月及以上个税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等系列措施,适用范围为长安区、新华区、裕华区、桥西区和高新区。
昨日,此前楼市相对还平稳的长沙也加入了升级调控的队伍,新政策从3月18日起执行。新政策规定:暂停对在限购区域内已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无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限购一套住房;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
新政还要求,湖南省外户籍家庭凭在长沙市连续缴纳12个月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限购一套新建商品住房。补缴、补办个人所得税纳税或社会保险缴纳的证明不予认可。
与大多数城市的限购政策相同,长沙在新政中也强调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新政规定,对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购房家庭:购买首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贷款已结清的户籍家庭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5%;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贷款未结清的户籍家庭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5%;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商业贷款。
广州、郑州等地同日加码楼市调控
前日晚间,广州、郑州也发布了加码楼市调控的政策。郑州宣布,凡属补缴且补缴日期在2017年3月17日之后的社会保险证明、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不再作为购房的有效凭证。这就堵死了通过包装手段获取购房资格的途径。
广州发布的新政也明确采取“认房又认贷”的规定,对于在广州无房但有房贷记录的,采取普通住房首付四成、非普通住房首付七成的措施;同时提出了非广州户籍居民家庭需要5年个税缴纳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并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买住房等政策。至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均采取了“认房又认贷”政策。从去年国庆期间多数核心城市重启调控,到如今半年内调控再度升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进入到了新一轮史上最严格的调控周期。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北京之后,包括石家庄、广州和郑州相继出台政策,说明新一轮的收紧政策序幕正式开启,这也标志着在去年“930”新政的基础上,新一轮的加强版的限购政策开始启动,体现了今年对于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重要导向和思路。北上广深“认房又认贷”的思路,对于一些房价管控有压力的二线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严厉打击“首付贷”等违规行为
在各地纷纷加码楼市调控的政策中,北青报记者看到,各地都加强了对楼市违规行为的打击。
比如,广州的楼市新政中提到,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等各类金融业务经营者,不得对购房首付款发放贷款或变相发放贷款。严厉查处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各类住房骗购行为,对提供虚假购房资料骗购住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
长沙的楼市新政中提到,要严格预售审批。凡涨价、未进行价格备案的项目不批准预售。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哄抬房价、捂盘惜售、违规销售、中介违规等行为。
北京在楼市调控新政中提到,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捂盘惜售,以及中介机构哄抬房价、发布不实房源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公开曝光。
今年前两个月,北京市区两级共检查房地产销售现场和经纪机构266项(次),行政处罚10起,限制网签50家。检查中发现,仍有小部分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及中介人员违反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违背职业道德,制造恐慌气氛,哄抬房价、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等,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供图/视觉中国
权威发布
上月超六成热点城市房价下滑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有限 其中上海同比涨幅最大为25%
在国内多地集中启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昨天如期出炉的上月国内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统计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一数据显示,2月份国内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变动则较为平稳。
超六成热点城市房价下滑
数据显示,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2月份国内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继续减少,房价环比综合平均略有下降,降幅与1月份持平。
与今年1月份相比,有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至0.6个百分点之间,这意味着上个月有超六成的热点城市的房价都比1月份有所下滑。这15个城市中,上月福州、济南两个城市环比持平,3个城市环比涨幅均在1%以内,分别是广州上涨0.9%、天津上涨0.4%、上海上涨0.2%。而与去年12月份相比,这15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降幅在0.1至1.1个百分点之间;另有两个城市持平且仅有一个城市上涨。
从四个一线城市房价数据来看,相较今年1月份,广州和上海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涨幅分别为0.9%和0.2%,深圳和北京则房价下跌,分别比1月份下滑0.6%和0.1%。
从整体70个城市的数据来看,上月多数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涨幅在0.5%及以内。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城市有两个,涨幅在0.5%及以内的城市有37个,涨幅在0.5%以上的城市有19个。分城市看,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微涨0.1%,二线城市上涨0.3%,三线城市上涨0.4%。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连降5个月
从同比看,70个城市中有2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月的涨幅比1月份有所回落,其中多为一二线城市。据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2月份比1月份回落3.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回落,2月份比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2月份比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房价也涨幅有限,其中上海涨幅最大,达到25%,深圳的涨幅最小,仅为13.6%。与其他城市的对比结果显示,这四个一线城市的一年来房价涨幅都远低于热点二线城市,比如合肥一年来房价涨幅是40.7%,无锡是34%,南京是33.5%。
与此同时,从昨天发布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国内房价分化依然明显,截至目前,乌鲁木齐、锦州和牡丹江的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依然处于下滑水平,其中锦州房价同比下跌了2.5%,而且2月份的房价较1月份还在继续下滑。这也说明了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必要性。
五城市上月新房成交量腰斩
从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房屋成交量数据来看,2月份1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量比1月份有所下降。其中,5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60%至40%,处于腰斩水平;另有两个城市下降幅度在40%至20%,5个城市下降20%以内。
据了解,近半个月里国内已经先后有22个市、县、区出台了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加码政策。从去年9月30日至今,全国已经有33个城市出台了超过103次有关房地产的约束性调控政策。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均采取了“认房又认贷”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屋成交量。
文/本报记者 张钦
相关新闻
新政首日北京严查房地产市场
北京俩开发商一房地产中介违规被罚
昨天是房地产调控新政实施第一天,市住建委执法部门对部分房地产开发在售项目及房地产经纪机构门店进行了随机执法检查,检查重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房地产经纪机构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信息、参与炒房、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次执法检查发现,北京稻香四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稻香悦家园、北京鑫一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华郡尚品家园存在销售现场公示资料不全、房屋销控公示情况不规范、未按一房一价公示房屋销售价格等问题,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安宁庄东路分公司存在未如实记录经纪业务等问题。市住建委执法部门已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在进一步调查取证后将予以行政处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执法检查行动一直在不间断地持续开展。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已牵头建立了包括10个成员单位的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联席会,强化市区、部门联动,加大执法查处力度。
去年四季度,对全市199个在售项目和7171家中介机构门店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执法检查;停止了17家违规企业网签资格,对3家严重违法开发企业降低资质等级,立案处罚58起。
今年前两个月,市区两级共检查房地产销售现场和经纪机构266项(次),行政处罚10起,限制网签50家。
检查中发现,仍有小部分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及经纪人员违反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违背职业道德,制造恐慌气氛,哄抬房价、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等,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
下一步,配合此次新政的实施,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会同发改委、工商等部门继续加大联合执法查处力度,重拳打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闲置土地、炒地,以及房地产经纪机构参与炒房、哄抬房价、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曝光。对违规主体,将实施联合惩戒,确保调控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