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3 21:06 |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3-31 06版 | 查看:1365次
本报记者 胡劲松本报通讯员 孙凯华
“1985年,我在信用社借了2000块钱,后来几年陆续还了一些,不知道还欠多少,今天都还了,拖了这么久,真有些对不住。 ”3月17日,宿松县农村合作银行长铺支行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年近九旬、拄着拐杖的老汉。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终于还上了这笔跨越30年的贷款。
这位拄着拐杖还款的老人叫余顺华,已经89岁,宿松县长铺镇横山村人。当天,老人独自来到长铺支行信贷办公室后,掏出一把零钱告诉信贷员,自己是来还款的。经查询,余顺华在1985年从信用社借过款,仍有1600元的欠款尚未还清。
“从衣着上看得出来,老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宿松农村合作银行长铺支行行长吴正勤说。当时,银行工作人员觉得老人背后肯定有故事,准备继续询问老人的一些情况,提供一些帮助。但除了借款的事,老人一直不肯透露。老人的举动深深感动了银行职工和在场群众。
经过清点,老人带来了2000元。考虑到老人家境贫困,工作人员向上级行申请,为老人申请了部分减息,仅收取100元的利息,并开通绿色通道,迅速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连本带息付完1700元的贷款后,老人平静地独自离开。
第二天,该支行员工带上水果、点心前往横山村。在村民们的热心指引下,找到了老人的家。 “老人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带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有需要,我们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吴正勤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债三十年,我一天都没忘。再长时间都要还!” 3月25日,当记者来到余顺华家时,老人平静地说。记者看到,三间破旧矮小的瓦房,大约30平方米,房屋里没有值钱的家用电器和家具,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老人回忆,当年他到信用社借钱是为了做贩牛生意。然而,天不遂人愿,老人一家接二连三遭受不幸,一直过得很清贫。几十年里,因为家庭负担重,借款一直没能还清,但是在他的心里却一直没有忘记。近些年,老人身体越来越差,想早点把钱还上,不愿留下遗憾。于是,他把孩子们平时给的生活费慢慢积攒起来。今年终于积攒起这笔钱,了却了心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