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摩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6-09-19 09:07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6-09-12 06版 | 查看:779次

  黄辉、陈地

  又是一年教师节到来。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黄龙乡的深山中,有这样两对夫妻教师坚守在村小中,15年如一日为深山的孩子奉献自己的青春。

  9日,岳池县黄龙乡铺芽山侨心小学,琅琅读书声响彻山谷。铺芽山村位于4个乡镇交界处,如果去临近的乡镇读书,多数学生步行会超1个小时。

  15年前,陈元松、杨红琼与付唐荣、王付琼两对夫妻在铺芽山村开办民办小学,自主办学招生。2009年,规范办学后,4个人转岗为代课老师。他们在这里“扮演”着老师、炊事员、保姆等角色,但每月收入却不足800元。为了让学生中午吃上一口饱饭,他们周末种菜、跑摩的,支撑起这个深山中最有希望的地方。

  当天上午第二节课,五年级这个班是英语课,也是让陈元松最头痛的课。“我只有中专学历,只能借助磁带教学。”36岁的陈元松说,前一天,他听了10多遍,想尽量发音标准点。“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陈元松的发音依旧不标准,他让学生不要跟着他的口音读,尽量去模仿磁带里的发音。

  另一边是四年级的教室,48岁的付唐荣正在上数学课。14名学生的课堂,两名学生因病请假,教室显得更加空旷。在隔壁的二年级,付唐荣的妻子王付琼正在教古诗《赠刘景文》《山竹》,整节课王付琼让学生做两件事,认字和读课文。“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过完两个月的暑假,很多以前学的知识都忘掉了,进入学习状态慢,课程进度不能拉得太快。”王付琼说。

  临近中午,学前班老师杨红琼走进教室旁边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屋,她要开始准备午餐。“学校没有食堂,离家较远的学生中午饭还得靠老师解决。”杨红琼说,他们要各自负责自己班上学生的午餐。

  生火、刷锅、淘米、切南瓜,杨红琼在狭小的“厨房”里来回打转。“米是学生带来的,其他的我们负责。”杨红琼说,有的学生一个星期带一两斤米,有的学生没有带,米不够了,还得靠老师。

  放学后,老师们还有一件事需要去做。学校周边的几块空地,被陈元松和付唐荣开垦了出来,种有南瓜、冬瓜、白菜、红薯、玉米等蔬菜。“平均一天中午有15个学生吃饭,只能自己种些菜。”付唐荣说,下个月准备养几头猪,一是补贴家用,二是做成腊肉,平日里也好给学生沾点荤。

  说起收入,4位老师有些不好意思,教1个学生一学期200元。上一个学期,陈元松夫妻收入9200元,付唐荣夫妻收入7600元。负责管理铺芽山村小学的黄龙小学校长曾义勇说,学生多工资会高一点,学生少了,工资也就低了。教育部门没有代课老师这块的核算,工资只能从学校办公经费中挤。他们也想提高代课老师的待遇,但现实情况确实很艰难。

  夫妻俩一月收入不到1500元,陈元松年过六旬的父亲陈代兴,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在周边乡镇建筑工地打小工。“我一个月都可以挣2000多,他们两个才挣那么点儿。”陈代兴数落儿子、儿媳妇没出息。经济拮据,两家人选择了同样一个办法——跑摩的。周末或是假期,陈元松和付唐荣会当起摩的司机,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微薄的工资,4位老师也曾想过放弃,“如果我们走了,这些学生怎么办?”王付琼时常问丈夫,他们的离开,是否意味着这些孩子就没了老师,这个山村就没了希望。一想到这里,他们又选择了坚守。这一坚守,转眼就过了15年。

  岳池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赵玉林表示,目前,该县共有130余名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的待遇一直是教育部门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组织调研,全力保障代课教师的薪资待遇,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付出和回报是相等的。”

  吃完午饭,教师节又逢周末放假,孩子们都准备回家了。陈元松又骑上他老旧的摩托前往乡上载客去了。他说,多挣一点外快就能给孩子们多买两盒英语磁带,这就是他教师节最好的礼物。新华社成都9月10日电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