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论:“一带一路”超越地缘政治

发布时间:2016-06-27 21:39 | 来源:人民网 2016年06月24日 04:29 | 查看:1030次

王义桅

这些天来,中国外交再度聚焦欧亚大陆。习近平主席出访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并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一带一路”正在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开创着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

  传统地缘政治眼中的边缘地带,如今正在成为欧亚连接的枢纽、互联互通的要冲,这正反映了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诉求。塞尔维亚正在成为中欧陆海快线的节点、“16+1”合作非欧盟成员国的领头羊;波兰在中东欧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投行;乌兹别克斯坦正在从传统内陆国,变成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节点国……对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些国家都积极参与其中。

  世界正步入万物互联时代,互联互通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发展战略对接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波兰在“一带一路”中找到作为板块联结和欧亚互联互通节点的区位优势,因此积极参与,以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尤其是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也为波兰解决自身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良机。塞尔维亚积极推动巴尔干河运计划,将匈塞铁路向南延伸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对接,打造中欧陆海快线。乌兹别克斯坦则借助上合组织的互联互通计划将自身地缘劣势变成新的欧亚互联互通计划的区位优势。

  被誉为“欧洲之父”的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曾说,“没有人,一切皆无可能,但是没有体制,一切不可持续。”“一带一路”的机制建设,决定了其前途及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章节,把“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作为首要任务,要求“推动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推进沿线国家间的运输便利化安排,开展沿线大通关合作”,并规划建立各种融资机制、人文交流机制,确保“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落到实处。

  由于牵涉国家众多、各自发展差异大,“一带一路”统一的机制化建设较难,但区域、次区域机制化先行,势在必行。中塞、中波合作推动“16+1”合作机制化、国家化、地方化,是“一带一路”机制建设的先行者。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决定吸纳印度、巴基斯坦,将其变成陆海联通的跨区域合作组织,并以“五通”尤其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上合组织打造为安全—经济双轮驱动的组织。由于所有上合组织成员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举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安全建设和机制化安排。

  “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是激活沿线国家梦想的结果。中东欧国家有“三河”(易北河、奥得河、多瑙河)通“三海”(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的千年梦想,如今又有“三海滨区”的计划,都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得以激活并圆梦。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不仅自身是内陆国,且所有邻国皆为内陆国,“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的中国经验及其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为乌兹别克斯坦摆脱地缘困境、融入全球化带来了希望。

  “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在于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面向世界,面向全球化,面向未来。这是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中东欧、中亚传递给世界的重要信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