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1 09: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30 第151期 | 查看:1477次
为了爱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 坚守10年不言弃
10年前,新疆库尔勒维吾尔族妇女早热古丽收养了一名汉族女婴。这只是一个开始。10年时间里,早热古丽和丈夫卖掉新房四处筹措资金共收留了22个维汉脑瘫孩子,为他们筑起一个充满爱的家。在早热古丽心里没有维吾尔族和汉族之分,她说,“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妈妈的爱。”“我要让这些孩子有尊严的活着。”2014年11月,早热古丽·依米提荣登“中国好人榜”。
库尔勒市兰干乡政府办公楼前右拐约100米,是一处恬静的农家小院。32岁的早热古丽·依米提站在院子门口。六月下旬的阳光像蘸了辣椒水,晒在人裸露的皮肤上火辣辣地疼。
这是2014年6月22日,也是“残疾儿童教养中心”搬到新址的第十天。早热古丽在等一个孩子。
早热古丽失望了。她赶到数公里之外孩子的家中。“爸爸得了癌症,掏不起500元。”孩子的母亲吐尼沙古丽噙着眼泪说。待她的情绪平复下来后,早热古丽说:“这孩子以后就不收钱了,免费!”
在这处农家小院里,生活着20多个脑瘫孩子和6名护工。其中,有4名孩子因家庭贫困,早热古丽免掉了他们每月500元的生活费。
早热古丽曾一度难以保全捉襟见肘的生活,幸亏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汉族大哥出手相助,才让她得以渡过难关。“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早热古丽说。
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妇女为什么要收养这么多残疾孩子?这源于几年前一个母亲的“倔强”。
1.妈妈的倔强:为救脑瘫弃儿 10年坚守不言苦
2004年,早热古丽21岁。新婚不久的她突发急病,手术后医生告诉她,此生恐怕无法生育。伤心过后,早热古丽萌发了抱养一个孩子的念头。2005年冬天,在医院做护士的表妹打电话告诉早热古丽·依米提,医院有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消息让早热古丽·依米提精神为之一振。她立刻拉着丈夫赶到了医院,看着襁褓里熟睡的女婴,早热古丽的母爱复苏了。他们收养了这名女婴,并为这个汉族女婴取名突玛丽斯。“在维吾尔族语里,这是一个英雄的名字。我们希望她长大成为一个女英雄。”早热古丽说。突玛丽斯的到来让早热古丽一家人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
好景不长,现实的残酷很快打破了一家人的喜悦。突玛丽斯一岁多的时候还不会爬不会走,经各大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脑瘫。早热古丽·依米提和丈夫变卖房产,带着女儿四处求医问药。“家里面的几间房子卖掉了,在乌鲁木齐租房子给孩子看病。”早热古丽说,虽然医生和家人都尽力了,但最终女儿还是无法站立起来。
面对命运的戏弄,早热古丽做出了一个倔强的决定:回家!用自己的一辈子陪伴女儿,为女儿求医治疗。很快,早热古丽一家就回到了库尔勒。从此,早热古丽就成了女儿的全职护理员。不仅24小时守护在突玛丽斯身边,而且还自学了护理脑瘫患儿以及康复治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热古丽一直用心陪伴着女儿,她一直用自己的爱让女儿绽放最灿烂的笑容。因为突玛丽斯本身就是弃婴,很多亲戚朋友看到早热古丽的艰辛都建议她将孩子送回福利院。可是,早热古丽总是说:“现在我还年轻,能干活能挣钱,能养活女儿,我不想给国家和政府添负担。”
这是一个母亲的倔强:无论多么艰辛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早热古丽·依米提与女儿突玛丽斯。妈妈的爱让孩子绽放最灿烂的笑容。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新疆站
2.妈妈的大爱:建爱心幼儿园 22个维汉脑瘫儿一个家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为无私地爱着女儿突玛丽斯,早热古丽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多的脑瘫孩子。
家里债台高筑,夫妻离婚,因照顾孩子无法脱身去打工而在温饱线上挣扎……早热古丽发现,有脑瘫孩子的家庭虽各有各的难处,但有一些困难是共同的且难以克服。
“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照顾,既可以让孩子一起玩,又可以让大人打工挣钱。”早热古丽说,这一想法萌生于2012年并很快付诸行动。同年5月,早热古丽·依米提的民办爱心幼儿园成立了,专门为他人代养脑瘫孩子。短短几个月,早热古丽身边就有了20个脑瘫孩子,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
2014年6月12日,早热古丽的爱心幼儿园搬迁新址,升级换代为“残疾儿童教养中心”。名字是早热古丽取的,虽然听着很普通,但是家里一切却并不普通。宿舍、活动室、按摩室、餐厅“家”里一应俱全。墙壁上张贴着早热古丽亲手设计和制作的宣传画,温馨而充满希望。护工姐姐们几乎是24小时全天照顾起居饮食。在外人看来,这是一间小小的爱心幼儿园,但在脑瘫儿来说,这里真的是他们的家。孩子们习惯围着早热古丽叫“妈妈”,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
阿曼古丽·托乎提的儿子跟着早热古丽已经生活了两年多。“早热古丽给我们帮了大忙,她可不能不要这些孩子!”阿曼古丽说这句话时,泪光闪烁。“姐姐是好人!”15岁的夏依丹虽是脑瘫孩子,但却能用汉语清晰地表达她的愿望:“我不想离开早热古丽姐姐,我想和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
孩子们围在早热古丽身边。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新疆站
从爱心幼儿园到残疾儿童教养中心,从抚育自己的养女,到照顾22个残疾孩子,仅靠早热古丽的一腔热情、一片爱心远远不够。早热古丽自己并不富裕,全家靠丈夫每月不足5000元收入维持。为了让残疾儿童教养中心正常运转,她也会向部分家庭稍微宽裕的脑瘫患儿家庭每月收取500元的生活费,有四五个孩子因家庭困难就免收了生活费,这些生活费加起来每月不足6000元。“这些钱根本不够用。”早热古丽说。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照顾,早热古丽聘请了4个护工,每人每月支付1200元的工资。一切开销之后,剩下的钱已经很少了。因无钱交房租,早热古丽和孩子数次搬家,最后搬到了远离市区的农家小院。好在丈夫支持她,拼命挣钱贴补,孩子们才没有受苦。
除了丈夫,支撑早热古丽走到今天的还有她背后强大的爱心后盾。
早热古丽最困难的时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汉族大哥先后捐助了三万元钱,还经常给孩子们送来食物和玩具。因为不知道姓名,早热古丽亲切地叫他“汉族大哥”。
“库尔勒市爱心妈妈互助协会会长艾米拉汗·哈力克经常和会员一起来看孩子,捐钱捐物。”正如早热古丽说,她组建的这个大家庭,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爱心人士共同撑起来的。爱在两个民族的孩子和大人之间传递,温暖着22个折翼的天使。
30岁的美丽克木·艾力亚斯是“中心”的护工之一。“工资太低了,就当是献爱心吧。”美丽克木说,有好几个前来应聘护工的人看一眼就走了。每天要给孩子喂饭、处理大小便、洗澡、按摩,一天忙下来,骨头都散了。”38岁的护工阿依沙汗说。爱在每一位工作人员手中流淌,营造出一个美丽的天使园。
“爱心才是前进的真正动力。”这是残疾儿童教养中心一张宣传画上的文字,也是早热古丽的真实写照。
无数好心人让早热古丽的路走得更踏实、更有力量。每次亲戚朋友劝她放弃这一“吃力不讨好”的所谓事业,早热古丽总是不为所动。“我不抛弃,也不放弃!”早热古丽说,她无数次地提出这些脑瘫孩子由谁来养,能不能养好,养多长时间这三个问题。每次她内心的回答都相同:“我来养,能养好,养下去!”
如今,早热古丽收留的22个脑瘫孩子中,最小的8岁,最大的已经24岁。库尔勒市委、市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好心人士都加入到帮助孩子们的行列中来。
3.妈妈的淡然:不用那么夸我,多帮帮孩子们吧!
2014年6月24日,《库尔勒晚报》报道了早热古丽的事迹。报道陆续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凤凰网等300余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全国无数网民的关注和称赞。早热古丽也被大家冠以“英雄”、“爱心妈妈”、“民族团结楷模”等称号。网友“温暖十七城”说:“她的大家庭已经有了20多个脑瘫孩子。奉献一生,只为陪伴这群折翼的天使,为他们插上勇敢的翅膀。” 网友“悠悠南山尕喜子”说,说早热古丽是“英雄”和“爱心妈妈”一点都不为过。“她的大德彰显了人间大爱,是善的力量,是生的希望。”
对于自己的“一夜成名”,早热古丽表现得很淡然。“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网民把我夸得太厉害了,其实我没那么好。”早热古丽说,她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能够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孩子们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如果有奇迹发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那就再好不过了。
早热古丽的祈祷得到了最好的回报。2014年6月25日,济南中德骨科医院行政院长李中富在网上浏览新闻时,看到了早热古丽代养脑瘫孩子的报道,深受感动。7月初李中富就带着医疗专家赶到2700多公里外的新疆库尔勒为所有的孩子进行免费体检。随后又邀请巴哈德和努尔艾力两个孩子到济南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他还承诺,孩子的医疗费用及陪护人员在济南生活所产生的生活费用均由医院承担。
“我的孩子们都有希望了。”李中富的话让早热古丽长舒一口气,多年的坚持终于看到了希望。孩子们有机会站起来了!7月6日,她亲自陪着努尔艾力和巴哈德踏上了前往济南求医的征程。
在从乌鲁木齐飞往济南的途中,所在航班的乘客在听到空乘人员讲述早热古丽和孩子们的故事后,踊跃捐款8600元。下飞机后,济南一家出租车公司的爱心车队将他们免费接到医院。从乌鲁木齐到济南,“妈妈的故事”引发爱的涟漪,成就了一场飞跃千里的爱心传递。
乌鲁木齐飞济南的航班上乘客纷纷捐款。面对名利,爱心妈妈可以淡然处之;面对素不相识的援手,她却潸然泪下。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新疆站
4.妈妈的祝福:奔跑吧,巴郎!
北京时间7月17日9时30分,爱心妈妈收养的两名脑瘫患儿肢体畸形矫正手术正式开始。两个孩子全部完成手术需要3个小时。这期间,早热古丽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样一句话:“孩子们坚强点,你们的手术会成功的!”既是对孩子们的鼓励,也是对爱心人士的安慰。
分针的跳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早热古丽在期待,好心人也在期待着,期待着医生的妙手回春,期待着爱心妈妈的爱感动天。
3个小时过去了,手术成功了!孩子们能站起来了!早热古丽紧张的心放松了。术后,早热古丽一只手拉着努尔艾力的手,另一只手摸着巴哈德的头,慈爱之情溢于言表。“锻炼半年后,我们就可以跑了!”巴哈德拉起努尔艾力的手,自信地说。努尔艾力频频点头。 “站起来,走几步!”在两个孩子挪动助行器的声响中,早热古丽笑了,两行泪水顺颊而下。这是骄傲的眼泪,也是祝福的眼泪,因为她的孩子能站起来了!能走了!
两个已经站起来的孩子见到早热古丽激动不已。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新疆站
如今早热古丽再回忆起当时送孩子们去手术的时候,说:8岁的努尔艾力在手术前曾一度情绪失控,大声哭喊:“万一我手术后我还是站不起来怎么办?我还是不能踢足球,该怎么办?”后经医护人员多方安抚,才安静了下来。“巴哈德说等他能站起来了,让我给他买一副双节棍,就像李小龙用的那种,一边说还一边耍了一段李小龙功夫。”早热古丽说,在那个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日子里,正是巴哈德的活泼和风趣,令让她的紧张的情绪稍有缓解,也支撑着她一直能够坚强的陪在孩子身边。
手术期间,早热古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悉心照料。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新疆站
好在手术成功了!孩子们站起来了!之前一切的紧张、焦虑都过去后,换来的是幸福的未来。奔跑吧,巴郎!这是妈妈的祝福,也是全社会的祝福。
如今,在全社会的关怀下,早热古丽的“残疾儿童教养中心”环境一次比一次好。曾经逼仄拥挤的出租屋里常有老鼠出没,与现在设有康复室、活动室的巴州儿童福利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早热古丽·依米提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4”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评选中,早热古丽位列其中。跨越民族、跨越地域的爱,汇聚成涓涓暖流将天山南北与齐鲁大地的血脉贯通。
(本网根据稿件《“爱心妈妈”早热古丽·依米提:10年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 为娃卖掉新房》、《20多个脑瘫孩子一个家》、《 “爱心妈妈”早热古丽:为了爱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等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新疆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我们说早热古丽不容易,不仅是她以自己柔弱的双肩,为脑瘫孩子撑起了生命的蓝天。更重要的是她用十年的坚持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她的义举激发了人们向善的潜质、付出爱的渴望和扶危济困的道德能量,将爱心延伸、传递到了更加广阔的地域。早热古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生的信仰,什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赞颂她,更要学习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