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彭明福:做强参业 引领村民致富(图)

发布时间:2008-10-23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2440次

  45岁的彭明福家住汤河口镇小梁前村。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种植西洋参,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通过在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实践中不断进取,他用所掌握的知识,向社会展示了自身价值,同时也为小梁前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9年,26岁的彭明福家里只有低矮破旧的三间小土房。不甘贫困的他,得知庄户沟门村集体在区农委和西洋参公司的扶持下试种的10亩西洋参出圃5300斤,就获得收入37万元,每亩收入3.7万元。他看准了这个发家致富的好项目,萌发了试试看的念头。通过向西洋参技术人员咨询,他认为小梁前村土质条件好,水质纯净,昼夜温差大,很适宜西洋参生长。1989年,他在自家承包的三分土地里试种西洋参,最开始没有钱,他向亲戚邻居借遍了,大家都怕他还不起不敢借给他。没有办法,他好不容易东挪西凑才借到了3000元,买来了两年生的西洋参苗种,试栽在自家三分地上。就在这两年里,借给他钱的人都怕他投入大,亏了本,还不起钱,经常到他家告诫他少往里搭钱!街坊四邻更是七嘴八舌,说他“真是瞎胡闹,放着省心的日子不过,硬要种什么西洋参,真是一个败家子。”“这个彭明福没有钱、没有技术,竟胡折腾,到时候,三间房卖了也顶不上窟窿,孩子老婆等着睡大街吧!”。天生倔脾气的他,就是不信邪,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就认准一个死理,没钱就借,不懂技术就学。两年后,三分地出圃西洋参150斤,获收入1.05万元,纯收入6000多元。三分地就能挣6000元,他家6亩地,要种西洋参,得挣多少钱?他掰着手指头算过账之后,把参地由三分扩大到半亩,又由半亩扩大到一亩,再由一亩发展到三亩,到现在发展到了60亩。富裕起来的他翻盖了3间土房,建起了5间大瓦房,填置了冰箱、彩电、电话等家用设备。同时,为了便于出行、方便运输他还购买了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

  1991年,彭明福加入了党组织。通过学习《党章》和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使他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有责任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义务帮助和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于是他凭借自己多年种植西洋参的经验,主动动员和帮助村内40多户群众发展西洋参种植,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帮助乡亲们种参。为了指导村民种好参,他主动放弃了经济效益不错的果园承包权,兼起了村里的种参技术员。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集体和村民无偿服务。谁家有不懂的地方随叫随到,不管多远都亲自指导,不但为本村服务,而且还为本镇以外的区县、乡镇的参农进行技术指导。多年来,他不计报酬,不求回报,没有收过别人的一分钱。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每户的种植情况,便于技术指导,他还专门购买了一台电脑为全村西洋参种植户建立了档案,将各家各户的选地、整地、建棚、打垅、排水、种植、施肥、温湿度、通风、易发病虫害及其防治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且经常深入地块,观察了解苗情、病情。 村民金贵成一家三口年收入不到2000元,连孩子上学的学杂费都交不起。彭明福看到他家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孩子缴纳了学费。为了帮助他家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彭明福去做金贵成的工作,动员他一起种植西洋参。几次上门金贵成都愁眉苦脸,眼巴巴的欲言又止。“你帮助我们孩子能上学,什么都不计较,我们一家人的心里就够过意不去的了。可是种参我们是有心无力啊”。知道了金贵成的顾忌,彭明福心里有了普,拍着胸脯告诉他说“别怕,我会帮你”。当时,彭明福手头还不宽裕,家里的仅有的1万块钱本想着去扩大种参面积购买参苗用的。回家彭明福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用仅有的那点钱帮助金贵成开始了种植西洋参的历程。彭明福帮资金又帮技术,从晾地、打垄、拉铅丝、扎苇帘、播种、植保为他提供全程服务。在彭明福的帮助下,头年种参金贵成就获收入2万元。经过几年的打拼,金贵成家西洋参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亩,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村民金彦侠全家5口人,年收入不足3000元,父母长年吃药,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帮助他尽快脱贫,彭明福主动来到金家说服老金种植西洋参,并承诺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在彭明福多次劝导下,老金终于答应试种西洋参。种参需要7000多元投入,愁得老金整天闷在屋里叹气,彭明福又慷慨解囊相助。几年来,金家的参棚成了他每天必到的地方。只要发现了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出面帮助解决。老金两口子忙不过来时,他就放下自己的活先帮助金家。2002年,金家的西洋参棚出现了病情,成片的西洋参出现了黑斑、死苗。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成宿搭夜的忙活在金家的参棚,查找原因,帮助打药,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和防治,终于控制住了病情。由于成天忙活在别人家的参棚里,自家参棚染病的西洋参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耽误了管理,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万多元。乡里乡亲都在说他冒傻气,家里人也不理解他。面对这一切,他心里有谱,但不言语。他心里想能够帮助村里人富裕起来,即使自己损失点,他的心里还甜滋滋儿的。2006年,老金家的西洋参出圃了,金家拿着赚回来的钱装修了房子,购置了大彩电,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4年,彭明福肩负着群众的信任,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担任了小梁前村主任。当时村里很不稳定,群众矛盾大,由于村民频繁上访,造成了村班子的瘫痪,不能开展工作。当时经济基础差,欠外债60多万元,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看着村集体破烂不堪,村民还走着羊肠土路,他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治乱先治穷”,于是他与村干部一起共同寻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小梁前村集体最终确定了发展西洋参产业的发展思路。由于村内个人西洋参发展越来越大,从事集体西洋参务工人员明显减少。彭明福主动承担起了村集体西洋参义务顾问加植保员的责任,带领几名党员从事村集体西洋参管理。有时赶上喷药、灭虫忙的时期,他把集体西洋参灭虫任务放在首位。为了指导村集体和个人种好参,他坚持先集体,后自己的原则。集体和个人有一颗西洋参苗没栽上,有一颗种子没种完他都放心不下。有一年,为了集体种参,耽误了自家参地管理,自己5亩地育苗参种全部发了芽,匆忙种上影响了出苗,只好拆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但他毫无怨言。几年下来,村集体累计出圃西洋参50多亩,获得经济收入100多万元。集体富裕了,有了钱,翻修了两委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备;改造了广播线路,解决了村民听广播难问题;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使村民喝上了真正意义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拓宽硬化了街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盖起了村级数字电影放映厅,安装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别。村里有了自己的电影院,不出村就看上了电影。小梁前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乐了,村里也变得和谐稳定了。

  2007年,党员推选彭明福为村党支部书记,6月村民推选他兼任了村主任。面对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他决心有信心带领全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走向富裕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靓丽富裕的新农村回答他对党、对村民的承诺:“我当官不是为了钱,我要对得起群众投我那一票。” “田园种植西洋参必定投入大、风险大,种植农户除了大棚、土地、种子、人工、植保等费用外,一亩地年纯收入也就在4000元左右。能不能把田园参转移到山坡上的树林里种植?这样,既保护了森林,又培育出了野山参,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林下参是模拟野山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以东南方向的茂盛松树林或大叶灌木林为棚,以常年腐烂的树叶为肥料,以20公分左右厚的土壤为床,以掉落的树叶为过冬棉被,把园参籽撒到或者参苗栽到森林里,不进行任何人工管理,以优胜略汰的生存方式,自然生长几十年再挖出来,其质量和价值均可与野山参妣美。其主要特点是纯天然、无污染、投入少、见效慢、收入高、风险小的产业,而且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市场。今年,彭明福根据林下参的生长习性,最终在小梁前行政村龙潭自然村的前坡上确定了120多亩林地,并开始林下参栽培实验。眼下,120亩林下参长势喜人。望着齐刷刷的林下参,彭明福笑得合不拢嘴,“不出意外,我们这120多亩林下参,8年后最少能存活8万多株,每株按最低价100元计算,可获得收入800多万元,平均每年每亩林地就可获得收入8300多元!”

  在谈到林下参产业发展时,彭明福兴致勃勃地说,“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发挥山水、田园、森林等资源优势,在保障田园西洋参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加大林下参栽培技术的研究,扩大林下参种植面积,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北京首家大型休闲、旅游、观光、养生、采野山参为一体的原生态西洋参文化公园,让更多的农民发参财。”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