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0 15: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5-06 第255期 | 查看:1072次
八旬“民间包公”20年为民破解纠纷上千起
20多年来,郑水顺调解过包括打架斗殴、邻里不和、地界纷争、债务纠纷等各种纠纷1000多起。他曾从猛汉手中夺下棍棒,在闹事者手中夺过砍刀,在他手中,几十宗即将激化的纠纷无一酿成刑事案件。他的足迹遍及陆丰、海丰、惠来、惠东,他调解矛盾骑坏的自行车有十多辆。正因如此,在郑水顺家的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各地的匾额,“当今雷锋,似古包公”等都是人们对郑水顺的称赞。2015年1月,郑水顺荣登“中国好人榜”。
记者在他家采访时,放在墙角的电话不时响起,大半是寻求帮助的,他有时竟赤脚跑过去接听,必要时即整装骑车前往。外出调解纠纷,几乎成了他每日的例循之事。十几年来,他骑坏的单车有十几辆之多。
20多年来,经他成功调解的纠纷“没数过,但上千起总是有的。”包括打架斗殴、邻里不和、地界纷争、债务纠纷等各种民事纠纷。受惠于他的心底无私、处事公正,群众送匾称赞他:“当今雷锋,似古包公。”群众送来的匾额条幅挂满了他家堂屋的墙壁,每个字句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他就是“足迹走了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广东陆丰民间调解员郑水顺。
1.老郑“成名曲”:公路“守护神”
郑水顺骑着自行车去调解,这样的自行车骑坏了十多辆。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东站
要说老郑的出名,主要还是对车匪路霸的打击。有段时间,陆伍公路陆丰境内路段出了不和谐的现象。附近村庄一些游手好闲之辈去起了“靠路吃路”的歪主意,通过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讹诈勒索过往司机。弄得过往司机特别是陆河籍司机人心惶惶。
嫉恶如仇的老郑哪容得下不法之徒败坏本地名声。他先是暗中走访附近村落,掌握作案人员情况和作案手段,又吩咐过往司机再遇此等事情可随时打他电话。自此以后,只要司机打来求助电话,老郑无论生意多忙,总是立即踩自行车赶往现场。在老郑的努力下,那些游手好闲之徒便在公路上销声匿迹。过往司机都称赞老郑是他们的“守护神”。
老郑出名后,几乎每天都有人登门请他调解,家里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调解热线。老郑从此也再没有上下班概念,电话一响,随叫随到,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雨阴晴,至今骑坏的自行车已有十多辆。
2.善于用农村的理 解农村的结
郑水顺在和村民做调解工作。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东站
“公牛存双角,公人存双目。”这是陆丰的一句俚语,意思是:公家的牛耕作时大家喜欢呼来唤去,因劳累瘦得只剩一双角;从事民事调解工作的“公人”整日疲于奔命,累得只剩下“双目”。
河东镇有两家人结怨八年多,由于担心对方报复,双方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生活。后来他们找郑水顺来调解,郑水顺告诉他们要“以和为贵”,最终,八年的怨结一个上午就解决了。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郑水顺调解时充分考虑了左邻右舍的感情,因此解决纠纷比较彻底,没有留下“后遗症”。
城东镇陈村的村民陈文水在经商时被邻镇某货主拖欠货款,时间长达三年。陈文水上门讨债,该债户却声称没有欠钱。郑水顺核实情况后,几次上门做该债户的工作,指出陈文水完全有权上诉到法院,不走此路已给很大面子了,希望该债户三思。几次彻谈,郑水顺终于做通该债户的思想工作,不过,后者一时难以凑足欠款,于是提出分期还款的办法,此举也获得债主的同意。事情最终圆满解决。
20多年来,郑水顺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了上千宗民间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些政府和法院都难以解决的纠纷,到了他那可以解决。因为郑水顺长期生活在农村,知民情、懂民意、懂风俗,所以他调解时能把情、理、道德规范和乡规民约相结合,充分考虑左邻右舍的感情,引导当事人互让互谅、相互妥协。
3."公正"是他解决棘手问题的秘诀
85岁的郑水顺老当益壮,依然在田间地头劳作。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东站
18岁就参加革命的郑水顺,在邻里四周颇有声望。他的“两纵”老战友这样评价他:“年轻时就性情威烈,嫉恶如仇,公正无私。”很多人觉得老郑这人不可思议:说文化嘛,大字不识一个;论口才嘛,也非口若悬河;提拳脚吗,更非“武林高手”。可为何很多棘手问题到他手里都能圆满解决?追问秘诀,老郑吐出两个字:公正。经他调解成功的,很多当事人双方都登门表示感谢。
老郑是村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村里修桥筑路,校舍建设,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乡里人都知道,老郑的身上有一种“公正效应”。比如,发动外出老板捐资公益事业,就非他去不可,因为老板们信任他,觉得把钱交给“不贪不占”的老郑放心。
公心源于一种本色。老郑是两纵会员。1994年陆丰城东、河东两镇拟联合成立两纵老战士联谊分会,他在缺席的情况下,大会仍投票选举他为分会会长,大家认为,投他的票是因为他做事公正。
“似古包公”——一幅群众送来的匾额如是评价郑水顺。因为调解纠纷不偏不袒,仗义执言,他在族亲中有了威望,被推选为陆丰郑姓宗亲会的副会长。经过郑水顺潜移默化的影响,村里的年轻人如今不但不出去挑事,发生矛盾时还会主动寻求调解。
“陆丰一郑老,处事秉大公,为民解危难,人称活雷锋。”这一块由南京马鞍山钢铁公司一名过路司机送的牌匾,满含着他对郑水顺的感激。
郑水顺因化解纠纷“有一手”而声名远扬,成为当地政府、调解部门争相聘请的专家顾问。陆丰市卫生局聘请他做医疗监督员,经他调解的医患矛盾纠纷如今已有几十宗。河东镇聘请他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仅2014年河东镇登记的43宗纠纷调解案例中,大部分都有他的参与。
(本网根据稿件《“民间包公”郑水顺》、《“好调解员”郑水顺 人称陆丰“包公” 八旬老兵平息过千起纠纷》等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广东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好汉歌》中,刘欢唱出了梁山好汉的见义勇为和侠义精神,而在现实中也有着这样的“好汉”,郑水顺就是一位“好汉”。他成功调解的纠纷达千起,包括打架斗殴、邻里不和、地界纷争、债务纠纷等各种民事纠纷,足迹遍及潮汕、广深等地。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大事去解决,是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在郑老的身上,有一种“公正效应”,公心源于一种本色,他带着这种本色做了一辈子的“民间包公”,让我们向这位八旬老人致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